题名

性別與教育期望

并列篇名

Gender and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DOI

10.6255/JWGS.1998.9.205

作者

謝小芩(Hsieh, Hsiao-chin)

关键词

性別 ; 教育機會 ; 教育期望 ; 性別角色 ; 受教經驗 ; gender difference ;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 gender role ;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期刊名称

婦女與兩性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9期(1998 / 04 / 01)

页次

205 - 23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一般民眾對兩性教育期望爲指標,探討台灣教育擴張過程中的兩性教育機會均等問題。本研究的實證探討,是運用「1991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二其期第二次」的問卷調查資料,並將樣本分爲四個人口年輪,進行分析與比較。結果顯示,臺灣地區民眾的平均教育程度在過去數十年來已有顯著提高,男女兩性的平均教育差距也逐漸縮小至統計上不顯著水準。在這樣的脈絡下,兩性的主觀教育經驗也有著相當的差距與變化。就男女兩性的教育經驗差異而言,我們發現在重男輕女觀念下,男性所受的期望較高,但也承受了較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女性雖然自認成績好,但其最終的平均教育水準仍不若男性之高。隨著社會變遷與教育擴張,二者的教育程度差異漸不明顯,而年輕女性受教育過程中所承受的要求和壓力已不遜於男性。此外,女性教育程度與勞動參與率提高了,台灣民眾對於性別角色態度與兩性家務分工的看法,卻似乎沒有明顯的變化。 民眾對兩性教育期望的分析結果再一次地顯示,學校教育擴張與提升並沒有改變民眾的性別意識形態。雖然實際上除了最年輕組的受訪者外,男性的教育程度顯著高於女性,民眾卻認爲兩性的教育機會相當公平。雖然兩性的教育程度差異逐漸縮短,但是民眾對男性教育期望明顯高於女性,且對兩性教育期望的差距也沒有縮小的趨勢。雖然女性的教育程度較低,但是對教育的期望卻明顯高於男性,並且對兩性抱持不同教育期望的現象比男性更嚴重。多元歸分析的結果顯示,男女受訪者對教育期望的解釋模型極爲不同,整體解釋力也相當低。教育程度是唯一對教育期望持續具有純淨而顯著影響的因素。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ssue of gender equity in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among Taiwanese peopl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Social Change Survey, 1990-1991” were analyzed. The sample is a multi-stage stratified systematic sample drawn from the total Taiwanese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2488 adults between the ages of twenty and seventy during the survey.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expansion, the overall levels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have increased over time. The gender gap i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s significant among older interviewees, and gradually narrows down between men and women of younger cohorts. Among the older cohorts, men enjoyed higher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and greater amount of resources than women. Men, however, were also under greater pressure. As women's levels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crease, the pressure they suffer also intensified. Results also show that people's attitudes towards gender division of labor remain quite stable and traditional, despite the increase of women's level of education and labor market participation. Finally, people's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of me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women. Moreover, it is women that hold greater gender differential in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One may thus speculate that Taiwan's schooling system has reproduced, rather than challenged, the patriarchal order of the society.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被引用次数
  1. 陳廣圻、陳正嘉、柯慧貞、林旻沛、周鉦翔(2011)。中文版多向度完美主義量表之心理計量分析。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4(1),61-96。
  2. 陳建州(2006)。性別間的教育競爭型態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2(4),71-101。
  3. 陳建州(2011)。女性的教育成就與大學畢業後初期位置之關係。教育研究集刊,57(3),75-121。
  4. 鄧家駒、陳郁婷、許哲耀(2014)。動力還是壓力?國中生教育期望、學業自信對學習表現與身心壓力之影響。數據分析,9(5),135-146。
  5. 黃蕙君、林俊瑩、江民瑜(2005)。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性別差異:以高雄縣市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8,81-114。
  6. 黃小波、邱冠斌(2011)。台灣女性社會角色變遷對親子教育影響之研究。中華行政學報,8,131-155。
  7. 李鴻章(2006)。原住民族群背景、師長教育期望與學童自我教育抱負關聯性之研究。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7(2),33-58。
  8. 林淑華、林俊瑩(2002)。「兩性教育機會均等性」的探討與展望。學校行政,18,66-74。
  9. 羅文星、王惠蓉(2014)。跨領域教學在性別教育課程之實踐。通識教育學刊,14,59-86。
  10. 馬國勳,伊慶春(2020)。Intergenerational Influences,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and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 Among Young Taiwanese Adults。人口學刊,61,51-96。
  11. 巫麗雪(2015)。揠苗助長:父母期望與參與對子女教育藍圖的影響。社會與區域發展學報,4(2),35-66。
  12. 熊瑞梅,彭莉惠(2011)。性別信仰對科系與職業選擇之影響:以台灣為例。社會科學論叢,5(1),85-138。
  13. 葉芝君、邱欣怡、林俊瑩(2012)。社經背景、幼年受管教經驗與教養價值觀對學前教育階段家長管教子女方式的影響。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2,123-149。
  14. 張華庭、李妙純(2011)。社經地位與健康路徑關係之性別差異。台灣公共衛生雜誌,30(5),453-467。
  15. 周國民,王雅玄(2022)。國小學校教育再製社會階層化?家長社會資本對學童學業成就及學校適應之作用。明新學報,45(1),43-72。
  16. (2000)。台灣地區科系、職業性別隔離與收入性別差異之變遷。教育與心理研究,23(2),285-312。
  17. (2000)。臺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資本論及財務資本論在臺灣的適用性。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3),416-434。
  18. (2001)。台灣地區女性相對貧窮率之探討。政治大學社會學報,31,113-137。
  19. (2003)。國民中學家長教育期望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學報,16,89-115。
  20. (2004)。父母教育期望的理論與影響因素之探討。正修通識教育學報,1,301-326。
  21. (2004)。臺灣地區出身背景對大學及研究所入學機會之影響。教育與心理研究,27(2),255-281。
  22. (2007)。高雄市、台東縣國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行為之研究。國教學報,19,223-251。
  23. (2007)。臺灣高等教育學習領域之性別區隔與變遷:1972~2003。教育與心理研究,30(4),1-25。
  24. (2009)。人性觀與教養行爲:中介歷程假說的再檢視。教育與心理研究,32(1),173-193。
  25. (2015)。臺灣近20年(1994∼2014)教育研究的回顧和比較⎯⎯家庭背景與教育成就之間關係的分析。比較教育,79,95-132。
  26. (2020)。高中生及其角色夥伴對高中學生理想與實際角色知覺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23(1),123-159。
  27. (2024)。華人敵視女性內涵與量表。本土心理學研究,61,4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