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郭店•老子甲》“絕智棄辯”章探析《老子》相關思想之詮釋發展

并列篇名

The Analysis of the Doctrines of Lao Tzu from the Chapter "Chueh-chih-chi-pien(絕智棄辯)" of Guodian Zhujian of Lao Tzu

DOI

10.6239/BOC.200606_(39).03

作者

鄭倩琳(Qian-Lin Cheng)

关键词

郭店老子 ; 絕智棄辯 ; 絕(為心)棄(虘心) ; 絕聖棄智 ; 絕仁棄義 ; 儒道會通 ; Guodian Zhujian of Lao Tzu ; chueh-chih-chi-pien ; chueh-wei-chi-lu ; chueh-sheng-chi-chih ; chueh-jen-chi-yi ; mergence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期刊名称

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9期(2006 / 06 / 01)

页次

81 - 10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今本《老子•十九章》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之句,然而,郭店《老子•甲本》簡1卻寫作「絕智棄辯」、「絕(為心)棄(虘心)」。針對此一論題,論者多認為:從「絕智棄辯」、「絕(為心)棄(虘心)」到「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的文字變化,乃是道家後學為因應其與儒墨相爭的局勢,而作出的「篡改」。然而,這樣的說法看似合理,卻未必周延。在本篇論文中,筆者將重新檢視此一問題,以探究「絕聖」、「絕仁棄義」等論題之所以被提出的機緣,並逐一論證老子復學其實並未違背早期《老子》思想的本意。再者,正因郭店本《老子》沒有「絕聖」、「絕仁棄義」等說法,是以論者多據此抒發儒道兩家相融互通之論,筆者在本文中亦將探析此處「儒道會通」的意涵與層次。

英文摘要

There were such lines ”chueh-sheng-chi-chih”, ”chueh-jen-chi-yi” appeared in the chapter 19th of Lao Tzu; however, in Guodian Zhujian of Lao Tzu, it wrote ”chueh-chih-chi-pien”, ”chueh-wei-chi-lu”. According to many researchers, the literal change from ”chueh-chih-chi-pien” ”chueh-wei-chi-lu” to ”chueh-sheng-chi-chih”, ”chueh-jen-chi-yi” resulted from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sects of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Nevertheless, this viewpoint was anything but thoughtfulness. As a result, this researcher tries to re-investigate the reasons why issues such as ”chueh-sheng”, ”chueh-jen-chi-yi” were raised so as to clarify the sect of Taoism didn't violate the early doctrines of Lao Tzu. In addition, there were no such sayings of ”chueh-sheng”, ”chueh-jen-chi-yi” in Guodian Zhujian of Lao Tzu, so other researchers made an interpretation of mergence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This researcher will later analyze the meaning of the above mergenc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陳錫勇(2002)。《老子評傳》指瑕。鵝湖學誌,29,151-166。
    連結:
  2. 《中國哲學》編委會(2000)。《中國哲學》第二十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3. 丁四新(2000)。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
  4. 簡帛研究網站
  5. 丁原植(1998)。郭店竹簡老子釋析與研究。台北:萬卷樓。
  6. 丁原植(2000)。郭店楚簡儒家佚籍四種釋析。台北:台灣古籍。
  7. 丁原植(1999)。從出土《老子》文本看中國古典哲學的發展。哲學與文化,26(4),317-335。
  8. 中國文字編輯委員(1998)。中國文字。台北:藝文印書館。
  9. 尹振環(2000)。楚簡《老子》「絕智棄辯」思想及其發展演變。中國哲學,3,19-25。
  10. 尹振環(2001)。楚簡老子辨析。北京:中華書局。
  11. 尹振環(1999)。也談楚簡《老子》其書-與郭沂同志商榷。哲學研究,4,30-35。
  12. 王引之(2000)。經傳釋詞。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3. 王邦雄(1990)。老子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4. 王博(2001)。簡帛思想文獻論集。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
  15. 王博(1993)。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台北:文津出版社。
  16. 王弼、樓宇烈(1992)。王弼集校釋。台北:華正書局。
  17. 司馬遷、瀧川資言(1993)。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8. 牟宗三(1993)。才性與玄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19. 李存山(2003)。《老子》簡、帛本與傳世本關係的幾個「模型」。中國哲學史,3,70-74。
  20. 杜保瑞(2001)。儒道互補價值觀念的方法論探究。哲學與文化,28(11),997-1009。
  21. 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2000)。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
  22. 孫希旦(1990)。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3. 徐文武(2004)。楚簡《老子》「絕智棄辯」章解讀。江漢論壇,4,75-79。
  24. 荊門市博物館(1998)。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25. 高明(1998)。帛書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6. 高晨陽(1999)。郭店楚簡《老子》的真相及其與今本《老子》的關係-與郭沂先生商討。中國哲學史,3,77-81。
  27. 高華平(2003)。楚簡本、帛書本、河上公注本三種《老子》仁義觀念之比較。中國歷史文物,1,26-30。
  28. 張冬青(2002)。試論孔子的「仁」與老子的「不仁」。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8(1),63-68。
  29. 張立文(1999)。略論郭店楚簡的「仁義」思想。孔子研究,1,56-59。
  30. 張鴻愷(2003)。從郭店竹簡《老子》不非「仁」「義」「禮」「樂」論早期之儒道關係。宗教哲學,29,175-188。
  31. 莊耀郎(2002)。魏晉儒道會通理論的省察。中國學術年刊,23,187-210。
  32. 許抗生(1993)。老子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
  33. 許抗生(2000)。再讀郭店竹簡《老子》。中州學刊,5,74-79。
  34. 郭沂(2001)。郭店竹簡與先秦學術思想。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5. 郭慶藩(1991)。莊子集釋。台北:貫雅文化。
  36. 陳奇猷(1985)。呂氏春秋校釋。台北:華正書局。
  37. 陳鼓應(2001)。老子注譯及評介。北京:中華書局。
  38. 陳鼓應(1993)。老莊新論。台北:五南圖書。
  39. 陳鼓應(1999)。《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40. 陳鼓應、白奚(2001)。老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41. 陳德和(2000)。儒道互補論的辨析與詮定。東吳哲學學報,5,1-21。
  42. 陳錫勇(1999)。老子校正。台北:里仁書局。
  43. 陳錫勇(2005)。郭店楚簡老子論證。台北:里仁書局。
  44. 陳錫勇(2003)。《郭店楚簡老子校釋》指瑕。鵝湖學誌,31,201-219。
  45. 程一凡(2004)。從郭店本看《老子》一書的形成。中國哲學,8,53-65。
  46. 黃釗(2000)。竹簡《老子》應為稷下道家傳本的摘抄本。中國哲學,4,58-64。
  47. 劉信芳(1999)。荊門郭店竹簡老子解詁。台北:藝文印書館。
  48. 劉笑敢(2000)。孔子之仁與老子之自然-關於儒道關係的一個新考察。中國哲學史,1,41-50。
  49. 劉榮賢(2000)。從郭店楚簡論《老子》書中段落與章節之問題。中山人文學報,10,1-26。
  50. 劉榮賢(2000)。從郭店楚簡看老子思想及其書之起源。靜宜人文學報,12,51-65。
  51. 韓東育(2003)。《老子》17、18 章中「焉」、「案」、「安」字究作何解?-兼談《郭店楚墓竹簡》的定論意義。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67-70。
  52. 韓祿伯、邢文、余瑾(2002)。簡帛老子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
  53. 聶中慶(2004)。早期儒道關係考辨-從楚簡《老子》與今本《老子》比較談起。社會科學輯刊,1,22-26。
  54. 聶中慶(2004)。郭店楚簡《老子》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55. 聶中慶(2003)。郭店楚簡《老子》研究評述。孔子研究,2,33-39。
  56. 聶中慶(2002)。郭店楚簡《老子》構成新論。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22-24。
  57. 魏啓鵬(1999)。楚簡《老子》柬釋。台北:萬卷樓。
  58. 龐樸(2002)。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台北:台灣古籍。
  59. 羅凡晸(2002)。《老子》文本比較研究-以王弼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章為例。國文學報,32,31-45。
  60. 羅新慧(1999)。郭店楚簡與儒家的仁義之辨。齊魯學刊,5,27-31。
  61. 關國康(1998)。老子對「仁義禮智」的態度。鵝湖,24(3),10-17。
  62. 權光鎬(2003)。從郭店簡本《老子》看「絕仁棄義」問題。中國哲學,9,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