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舊瓶新裝”看〈鑄劍〉-對“魯迅式風格”的“新歷史小說”作整體觀察

并列篇名

New Content for an Old Idea Studies and Analysis about the "New Historical Novel" of "Lu Xun's Style"

DOI

10.6239/BOC.200706_(41).05

作者

黃清順(Ching-Shun Huang)

关键词

故事新編 ; 鑄劍 ; 眉間尺 ; 魯迅式風格 ; 新歷史小說 ; Stories ; Forging the Swords ; Meijianchi ; Lu Xun's style ; the new historical stories

期刊名称

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1期(2007 / 06 / 01)

页次

133 - 18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魯迅作品《故事新編》中的〈鑄劍〉一篇,向來被認為是佳構之一,惟其表達的方式特殊,歷來引發的爭論亦復不少。由於〈鑄劍〉內容採自傳說軼事而加以點染、鋪排而成,因此具備歷史小說的本質意味,然魯迅在創作該文本時所添加的強烈個人意識,又與當時社會環境有著鮮明的對比與反諷的繫聯,故顯現的風格甚是獨特非凡,兩相融合之下,〈鑄劍〉可謂呈現了「魯迅式風格」的「新歷史小說」。本文即著眼在〈鑄劍〉一篇的背景意識、發展沿革、文學意識與故事義涵,略作通盤考量,期望做到深入探掘魯迅作品精神的真正底蘊。

英文摘要

Forging the Swords written by Lu Xun in his ”Stories” is one of the best novels. Yet, many disputations over the unusual description were caused. Its content was about tales or anecdotes but additional characterizations were added. However,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nature, Lu Xun has put his strong personal ideology in the story and that brought out a clear distinction and ironic satire to the society. His unique style has resulted in certain agitation. Forging the Swords absolutely reveals his style in the new historical stories. According to the history background, development, literature ideology and story meaning the study aims at understanding the real spirit of Lu Xun in his work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89)。魯迅全集。台北:唐山出版社。
  2. (1999)。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亞洲週刊
  3. 宋王安石(1966)。王臨川全集。台北:世界書局。
  4. 晉干寶著、汪紹楹校注(1982)。搜神記。台北:里仁書局。
  5. 清嚴復譯著、馮君豪注解(1998)。天演論。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6. Robert Audi、林正弘審訂(2002)。劍橋哲學辭典。台北:城邦文化公司。
  7.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1997)。魯迅輯錄古籍叢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8. 片山智行著、李冬木翻譯(2000)。《故事新編》論。北京:魯迅研究月刊。
  9. 王岳川(2001)。後殖民主義與新歷史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0. 王治河(1998)。撲朔迷離的遊戲:後現代哲學思潮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1. 王治河主編(2004)。後現代主義辭典。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12. 王乾坤(1999)。魯迅的生命哲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3. 王瑤(1998)。中國現代文學史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4. 王曉明(1999)。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台北:業強出版社。
  15. 皮述民著(1999)。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駱駝出版社。
  16. 伊藤虎丸(1993)。《故事新編》之哲學序。魯迅研究月刊,5
  17. 吳秀明、尹凡(2003)。「故事新編」模式歷史小說在當下的復活語發展。文藝研究,6
  18. 吳組緗(1998)。中國小說研究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 李歐梵著、尹慧珉譯(1995)。鐵屋中的吶喊。台北:風雲時代出版。
  20. 杜書瀛編(1988)。古典作家論典型。桂林:廣西人民出版社。
  21. 周楠本(2003)。關於眉間尺故事的出點及文本。魯迅研究月刊,5
  22. 拉格維斯特、張伯權譯(1990)。侏儒。台北:志文出版社。
  23. 易新鼎主編(1997)。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發展史。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24. 林志浩(2000)。魯迅傳。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5. 林辰(2004)。魯迅傳。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6. 邵建(2002)。走入黑暗:小說的反文明。《小說評論》雜誌,4
  27. 姚大志(2000)。現代之後-20世紀晚期西方哲學。北京:東方出版社。
  28. 皇甫積慶(1995)。歷時創作中的變異與持恆-《故事新編》創作心理解讀。魯迅研究月刊,2
  29. 胡文輝(1996)。鳥頭與紅鼻-讀《故事新編》偶記。《書屋》雜誌,3
  30. 胡亞敏(2004)。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31. 苗壯(1998)。筆記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32. 唐弢(1991)。魯迅論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33. 夏志清原著、劉紹銘編譯(1991)。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社。
  34. 袁進(1992)。中國小說的近代革命。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5. 馬森(1991)。魯迅的小說是啓蒙的文學。中國論壇
  36. 張杰、楊燕麗選編(2002)。魯迅其人。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7. 張盛如、康錦屏主編(1996)。魯迅名篇分類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
  38. 張夢陽(2002)。中國魯迅學通史。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39. 郭廷以(1989)。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0. 陳平原(2003)。中國小說敘述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1. 陳平原、夏虹編(1997)。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一卷):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2. 陳思和主編(2001)。當代大陸文學史教程(1949~1999)。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43. 陳溢源(1999)。古代小說述論。北京:線裝書局。
  44. 楊祖陶、鄧曉芒(1996)。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指要。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45. 葉桂桐(1998)。中國古代小說概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46. 葉維廉(1991)。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論魯迅兼談《野草》的語言藝術。《當代》雜誌,68
  47. 董學文主編(2005)。西方文學理論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8. 寧宗一(1995)。中國小說學通論。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49. 趙秋生(2004)。《鑄劍》的多主題變奏。晉東南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1(1)
  50. 趙敦華(2001)。西方哲學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1. 廣東魯迅研學會編(2001)。魯迅與五四新文化精神。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52. 蔡源煌(1998)。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
  53. 鄭家建(2000)。舊事新編、新事舊編的敘事策略-《故事新編》的敘事學研究。魯迅研究月刊,6
  54. 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輯(1998)。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5. 魯迅研究室選編(1999)。魯迅回憶錄【散篇】。北京:北京出版社。
  56. 魯迅研究室選編(1999)。魯迅回憶錄【專著】。北京:北京出版社。
  57. 盧今(2000)。中國新文學大師名作賞析‧魯迅。台北:海風出版社。
  58. 錢理群(2000)。走進當代的魯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9. 閻慶生(1996)。魯迅創作心理論。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60. 鮑國華(2000)。論《故事新編》的消解性敘述。魯迅研究月刊,12
  61. 韓淑春、趙延金(2004)。魔幻現實主義與魯迅的「荒誕」手法。重慶郵電學院學報,2
  62. 聶運偉(1993)。《鑄劍》之闡釋。魯迅研究月刊,5
  63. 嚴家炎(1989)。論中國現代文學及其他。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64. 嚴家炎編(1997)。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