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向陽臺語詩的用字:斷面與縱面的觀點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Character Using of Xiang-Yang's Taiwanese Poetry: The Longitudinal and Cross-Sectional Prespective

DOI

10.6239/BOC.200712_(42).09

作者

林香薇(Xiang-Wei Lin)

关键词

臺語詩 ; 用字 ; 向陽 ; 連貫性 ; 一致性 ; Taiwanese poetry ; character using ; Xiang-Yang ; continuity ; uniformity

期刊名称

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2期(2007 / 12 / 01)

页次

237 - 27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一九七六到二○○二年間,向陽發表在期刊和詩集中的臺語詩為研究範圍。觀察重點有二:其一、縱面的觀察:「連貫性」。本文所謂的「連貫性」,是指一個人在不同時期或不同詩集裡所用的漢字的連貫性。透過對上述材料的縱向的研究,希望能完整地展現向陽臺語詩的用字在不同時期的各種變化。其二、斷面的觀察:「用字一致性」。藉由對研究材料的橫向的探索,期盼能瞭解每本詩集裡,同一個詞是否用固定的漢字代表。文中除了對照其他臺語詩人的用字外,並歸納向陽個人用字習慣,以看出從早期至後期的變化。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takes Xiang-Yang's Taiwanese poetry published in periodicals and anthologies from 1976 to 2002 as range of study. There is two main observations: 1) A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 on ”continuity”: This so-called continuity is the consistency of character using in one's different time and his different anthologies. Through the longitudinal research, we could unfold completely the various changes of character using in Xiang-Yang's Taiwanese poems each period. 2) A cross-sectional observation on ”the uniformity of character using”: Through the crosssectional exploration, we could realize whether he does use the fixed Chinese character to express identical word in each anthology. In this study I compared Xiang-Yang's Taiwanese poetry with the other Taiwanese poets, additionally I concluded the Xiang-Yang's inertia in character using, to find the changes from the early period to the later perio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晞髮集
  2. 元關漢卿(1918)。感天動地竇娥冤。上海商務印書館。
  3. 先秦莊子、張耿光譯注(2000)。莊子(雜篇)。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4. 先秦韓非、張覺譯注(1996)。韓非子。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5. 宋司馬光、元胡三省注(1974)。資治通鑑。臺北:文化圖書公司。
  6. 宋朱熹、南懷瑾(2003)。善本易經。臺北: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7. 宋陳彭年著(2001)。新校宋本廣韻。臺北:洪葉文化。
  8. 宋歐陽修、許仁圖(1975)。歐陽修全集。臺北:河洛出版社。
  9. 三山鄭菊山先生清雋集
  10. 明李時珍、龔恭正(2003)。本草綱目。臺南:西北出版社。
  11. 明凌濛初、沈姿金編(1986)。初刻拍案驚奇。臺北:世界書局。
  12. 重刻訂正篇海
  13. 南朝江淹(1975)。江文通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4. 南朝梁顧野王、國字整理小組編。玉篇。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15. 唐韓愈、屈守元、常思春主編(1996)。韓愈全集校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16. 晉杜預、唐孔穎達正義(2001)。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17. 清文康、陳盈卉編(2002)。兒女英雄傳。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8. 清朱駿聲(1975)。說文通訓定聲。臺北:藝文印書館。
  19. 清吳敬梓、楊錦芳(1970)。儒林外史。臺北:文源書局。
  20. 清聖祖御製、戴月嫻(1977)。全唐詩。臺北:宏業書局。
  21. 清蒲松齡、薛永成(2001)。聊齋誌異。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22. 清趙爾巽。清史稿
  23. 漢司馬遷、宋裴駰集解(2005)。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24. 漢班固、楊家駱編(1975)。漢書。臺北:洪氏出版社。
  25. 漢許慎、宋徐鉉校定(2001)。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
  26. 漢劉向、漢王逸章句、宋洪興祖補注(1972)。楚辭。臺南:北一出版社。
  27. 漢劉熙。釋名
  28. 漢蔡邕(1965)。蔡中郎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9. 漢鄭玄(1992)。禮記。北京:中華書局。
  30. 漢鄭玄、武英殿(1876)。詩經。江南書局。
  31.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2001)。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下)。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32. 遼釋行均。龍龕手鑑
  33. 博雅
  34. Chen, Su-Yue(1989).Fu-Jen Catholic University.
  35. 王灝(1985)。《土地的歌》附錄向陽1985《土地的歌》。臺北:自立晚報社。
  36. 向陽(1999)。向陽詩選:一九七四~一九九六。臺北:洪範出版社。
  37. 向陽(1977)。銀杏的仰望。臺北:德華出版社。
  38. 向陽(1980)。種籽。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39. 向陽(2002)。向陽臺語詩選。臺南:真平企業。
  40. 向陽(1985)。土地的歌。臺北:自立晚報社。
  41. 宋田水(2001)。土語民風:關於向陽的詩作。臺灣詩學季刊,34,146-152。
  42. 林于弘(2000)。臺語詩中的反諷世界:以向陽的《土地的歌》爲例。臺灣詩學季刊,33,138-152。
  43. 林沈默(2002)。林沈默臺語詩選。臺南:真平企業。
  44. 林宗源(2001)。林宗源臺語詩選。臺南:真平企業。
  45. 林淇瀁(2000)。從民間來、回民間去:以臺語詩集《土地的歌》爲例論民間文學語言的再生。臺灣詩學季刊,33,121-137。
  46. 林連通編(1993)。泉州市方言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7. 姚榮松(1994)。閩南語書面語使用漢字類型分析-兼論漢語方言文字學。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48. 馬重奇(1994)。漳州方言研究。香港:縱橫出版社。
  49. 張漢良(1985)。現代詩導讀。故鄉出版社。
  50. 莊柏林(1993)。苦楝若開花。臺北:臺笠出版社。
  51. 麥穗(1998)。臺語詩的用字探討-兼談向陽「咬舌詩」中的臺語詩用字。臺灣詩學季刊,23,20-23。
  52. 菩提(1981)。談「馬無夜草不肥注」。中華文藝,119
  53. 路寒袖(1995)。春天的花蕊。臺北:皇冠出版公司。
  54. 路寒袖(2002)。路寒袖臺語詩選。臺南:真平企業。
  55. 鄭良偉(1990)。演變中的臺灣社會語文。臺北:自立晚報。
  56. 蕭蕭。向陽的詩,蘊蓄臺灣的良知。臺灣詩學季刊,32,141-160。
被引用次数
  1. 涂書瑋(2021)。複數的本土:向陽的詩藝歷程與展演。文史台灣學報,15,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