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意、象連結成“軌”之類型-試參酌格式塔“同形”說作引申探討

并列篇名

The Linkage of "Configuration" and "Image" To Develop into "Tracks"-From a Perspective of Gestalt Isomorphism

DOI

10.6239/BOC.200812_(44).05

作者

陳滿銘(Man-Ming Chen)

关键词

意象連結 ; 格式塔 ; 同形說 ; 異質同構 ; 單軌 ; 雙軌 ; 多軌 ; the linkage of images ; Gestalt ; isomorphism ; the single-track type ; the double-track type ; the multi-track type

期刊名称

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4期(2008 / 12 / 01)

页次

125 - 15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辭章之四大要素為「情」、「理」、「物(景)」、「事」,其中「情」與「理」為「意」、「物(景)」與「事」為「象」。而「意」與「象」之所以能相互連結,如依據「格式塔」理論,就發展有「異質同構」之說。而這種「異質同構」說用於解釋意象之形成,是被公認比「移情」、「投射」說更為精確的。因此參酌此說以為基礎,將辭章四大要素進行連結,除了可就個別意象由「異質同構」推擴至「同質同構」外,也可再就整體意象拓大到「異形同構」與「同形同構」,加以呈現。而無論是哪一類的「構」,都有「單軌」、「雙軌」與「多軌」之不同,以造成其變化,呈現出意象形質同構較完整之樣貌。

英文摘要

Literary works consist of four elements: sentiment, reason, view (object), and matter. Sentiment and reason infer ”concept”, and view as well as matter infer ”form”. Interlink of concept and form can be understood by means of psychological theories such as ”transference” and ”projection”. However, these theories are not able to represent its integrity. In this context, the Gestalt theory of isomorphism seems to be more accurate to address the correlation of wholeness and parts that interlinks concept and form. Accordingly, the four elements are linked up to develop into ”tracks”. Therefore, single image as well as entire image can be extended from ”isomorphism” (same form with different construction) to ”homomorphism” (same form with same construction). No matter what type of construction that is interlinked with image, there are variances of types such as ”single track”, ”double tracks” and ”multi track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陳滿銘(2008)。意象組合與章法結構。臺灣師大《國文學報》,43,233-262。
    連結:
  2. 陳滿銘(2005)。論意與象的連結-從格式塔「異質同構」說切入。國文天地,21(4),59-64。
    連結:
  3. 陳滿銘(2003)。論「多」、「二」、「一(0)」的螺旋結構-以《周易》與《老子》爲考察重心。臺灣師大《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類》,48(1),1-20。
    連結:
  4. 陳滿銘(2005)。辭章意象論。臺灣師大《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類》,51(1),17-39。
    連結:
  5. 南朝劉勰著、黃叔琳注(2000)。增訂文心雕龍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6. 清王國維(1988)。《詞話叢編》五。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7. 清吳楚材、王文濡(1972)。精校評注古文觀止。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8. 仇小屏(2002)。古典詩詞時空設計美學。臺北:文津出版社。
  9. 仇小屏(1998)。文章章法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10. 仇小屏(2002)。辭章學論文集。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
  11. 王慧(2006)。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宋代詩詞中的梅花意象解讀。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6(2),12-14。
  12. 安海姆著、李長俊譯(1982)。藝術與視知覺心理學。臺北:雄師圖書公司。
  13. 吳功正主編(1987)。古文鑑賞辭典。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14. 李澤厚(1987)。李澤厚哲學美學文選。臺北:谷風出版社。
  15. 唐圭璋(1982)。唐宋詞簡釋。臺北:木鐸出版社。
  16. 高步瀛(1973)。唐宋詩舉要。臺北:學海出版社。
  17. 張紅雨(1996)。寫作美學。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
  18. 陳邦炎主編(1994)。詞林觀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 陳波(2002)。邏輯學是什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 陳振鵬、章培恆主編(1997)。古文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1. 陳滿銘(2002)。論章法的哲學基礎。臺灣師大《國文學報》,32,87-126。
  22. 陳滿銘(2004)。論意象與辭章。畢節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76,5-13。
  23. 陳滿銘(2005)。篇章結構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4. 陳滿銘(2007)。章法結構原理與教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5. 陳滿銘。論意象與聯想力、想像力之互動-以「多」、「二」、「一(0)」螺旋結構切入作考察。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1(2),47-54。
  26. 陳滿銘(2001)。章法學新裁。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7. 陳滿銘(2002)。論章法與邏輯思維。第四屆中國修辭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28. 陳滿銘(2006)。論辭章意象之形成-據格式塔「異質同構」說加以推衍。中山大學《文與哲》,8,475-492。
  29. 陳滿銘(2007)。意、象互動論 以「一意多象」與「一象多意」爲考察範圍。中山大學《文與哲》,11,435-480。
  30. 喻守真(1996)。唐詩三百首詳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31. 葉朗(1986)。中國美學史大綱。臺北:滄浪出版社。
  32. 歐陽周、顧建華、宋凡聖(2001)。美學新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33. 蔣孔陽、朱立元主編(1999)。西方美學通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