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姚際恆《詩經通論》的《詩》教觀及其反漢學色彩

并列篇名

The View of Moral Education of Shi J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ti-Han School of Yao Ji-Heng Shi Jing Tong Lun

DOI

10.6239/BOC.201106_(49).04

作者

黃忠慎(Chung-Shen Huang)

关键词

姚際恆 ; 詩經通論 ; 詩序 ; 毛傳 ; 鄭箋 ; Yao Ji-Heng ; Shi Jing Tong Lun ; Shi Xu ; Mao Chuan ; Zheng Jian

期刊名称

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9期(2011 / 06 / 01)

页次

87 - 10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姚際恆與崔述、方玉潤並稱為清代獨立治《詩》三大家,三人三書都有強烈的批判性,其中尤以姚際恆《詩經通論》為最。姚際恆對於歷代的解《詩》成果都不滿意,愈是權威性的、典範性的著作,愈容易成為姚氏的批評對象,於是,完成於漢代的《毛詩》學派解詩系統-《詩序》、《毛傳》、鄭《箋》成為姚氏首要推翻的《詩》學文本。本文分析姚際恆《詩經通論》的《詩》教觀及其反漢學色彩,歸結出姚氏批評《詩序》、《毛傳》、鄭《箋》的內容,也針對這些內容進行評論,最後並指出姚書解釋意涵中的漢學風味,以突顯出該書的一大特色。

英文摘要

Yao Ji-Heng and Cui-Su, Fang Yu-run were called the three masters of Shijing in Qing Dynasty. They had the most independent spirit in their research .They had a strong critical character in their books, Yao Ji-Heng Shi Jing Tong Lun especially. The more authoritative and paradigmatic those works are, the more easily they tend to be the object of Yao Ji-Heng's criticism. In this particular interpretation of the viewpoint, the Han Dynasty, Mao School representatives-Shi Xu, Mao Chuan, Zheng Jian, as the target that Yao Ji-Heng wanted to overthrow. In this thesis, we analyzed the view of moral education of Shi Jing and the anti-Han school feature of Yao Ji-Heng, generalized and remarked the work of Yao's criticizing Shi-Xu, Mao-Chuan, Zheng-Jian. In the end we pointed out the Han school savor of the intention in Yao's explanation,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clearest character of Yao's book.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林慶彰(1996)。姚際恆對朱子詩集傳的批評。中國文哲研究集刊,8,1-24。
    連結:
  2. 顧頡剛:〈古今偽書考‧序〉,收錄於姚際恆︰《古今偽書考》,北京:樸社,1933,卷前,頁1-19。
  3. (198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三國‧吳陸璣、淸丁晏校正(1985)。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北京:中華書局。
  6. 日村山吉廣、林慶彰譯(1996)。姚際恆論。姚際恆研究論集,臺北:
  7. 日村山吉廣、林慶彰譯(1996)。姚際恆的學問(下)-關於詩經通論。姚際恆研究論集,臺北:
  8. 宋王質(1984)。詩總聞。臺北=Taipei:新文豐出版公司=Xin-wen-feng Press。
  9. 宋朱熹(1971)。詩集傳。臺北=Taipei: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s。
  10. 清方玉潤(1981)。詩經原始。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i-wen Press。
  11. 清朱彝尊、馮曉庭點校(2004)。經義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2. 清江藩、鍾哲整理(1983)。國朝漢學師承記。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s。
  13. 清姚際恆、張曉生點校(1994)。春秋通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14. 清姚際恆、簡啟楨輯點(1994)。禮記通論輯本。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5. 清紀昀(1974)。四庫全書總目。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i-wen Press。
  16. 清徐世昌纂、周駿富編(1985)。清儒學案小傳(一)。臺北:明文書局。
  17. 清陳澧(1998)。東塾讀書記。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8. 清錢大昕、陳文和編(1997)。嘉定錢大昕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 清戴震、張岱(1994)。戴震全集。合肥:黃山書社。
  20.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1976)。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21. 漢班固(1964)。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22. 德加達默爾、洪漢鼎譯(1999)。真理與方法。上海=Shanghai:上海譯文出版社=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23.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1993)。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北京:中華書局。
  24. 王禮卿(1995)。四家詩恉會歸。臺中:青蓮出版社。
  25. 王懷宜(2007)。《詩毛傳》訓詁隱形理念初探。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5(1),12-16。
  26. 何定生(1996)。關于詩經通論。姚際恆研究論集,臺北:
  27. 李家樹(1990)。詩經的歷史公案。臺北=Taipei:大安出版社=Da-an Press。
  28. 林尹(1974)。訓詁學概要。臺北:正中書局。
  29. 林慶彰(1990)。清初的群經辨偽學。臺北:文津出版社。
  30. 林慶彰(1994)。本冊校印說明。姚際恆著作集,臺北:
  31. 林慶彰編(1994)。姚際恆著作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32. 夏傳才(1993)。詩經研究史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33. 徐復觀(1982)。中國經學史的基礎。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4. 殷鼎(1998)。理解的命運︰解釋學初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35. 張秀英(2004)。詩序作者與時代研究綜述。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5),121-127。
  36. 梁啟超(1995)。中國近三百學術史。臺北:里仁書局。
  37. 梁啟超(2000)。清代學術概論。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Gu-ji Press。
  38. 梅顯懋(2006)。詩序編撰時代考論。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9(1),90-93。
  39. 陳柱(1996)。姚際恆詩經通論述評。姚際恆研究論集,臺北:
  40. 陳錦春(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
  41. 黃忠慎(2007)。論宋儒與清儒對詩旨的解放-從朱子到姚際恆、崔述、方玉潤。興大中文學報,22,125-158。
  42. 趙明媛(200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43. 鄭良樹(1986)。古籍辨偽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