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乾坤到熊十力的存在空間

并列篇名

From Qian-kun to Xiong Shili's Existential Space

DOI

10.6239/BOC.201206_(51).04

作者

潘朝陽(Chao-Yang Pan)

关键词

熊十力 ; 存在空間 ; 易經 ; 易傳 ; 乾坤 ; 整全機體主義 ; 生態 ; 演化 ; Xiong Shili ; existential space ; Yi-Ching ; Yi-Zhuan ; qian-kun ; holistic-vitalism ; ecology ; evolution

期刊名称

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1期(2012 / 06 / 01)

页次

109 - 14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當代新儒家大師熊十力早年主要著作如《新唯識論》、《讀經示要》、《十力語要》等,以及晚年主要著作如《乾坤衍》、《體用論》、《明心篇》等,都是當代儒學最具有原創之力的本體宇宙論。基本上,熊氏在這些著作中均以「易經傳詮釋學」的進路闡揚「整全機體主義」的儒家哲學,且於其詮釋體系中表顯了生機滿盈的生態和演化之觀點。在此觀點中,視整體的自然環境是一個生機圓滿且力動的存在空間。本文依據存在空間觀點審思熊十力晚年著作,特別以《乾坤衍》為主,闡明其整全機體主義的本體宇宙論。筆者先敘明存在空間以及《易經傳》的存在空間的結構和意義。再以此觀念為基礎詮釋熊十力的「乾坤型」之存在空間觀點下的整全機體主義之生態倫理思想。

英文摘要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 master, Xiong Shili's early major works include A New Treatise on Consciousness-only (新唯識論), Essentials for Reading the Classics (讀經示要), and Essential Sayings of Shili (十力語要); in the later period, they are Evolution of the Cosmos (乾坤衍), Essay on Substance and Function (體用論) and Treatise on Brightening the Mind (明 心篇). These works represent the best originality of contemporary Confucians' ontology and cosmology. Xiong's basic approach in these works is manifesting the holistic-vitalism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by 'Yi-Zhuanian hermeneutics', in which he displays his vitalistic viewpoint for ecology and evolution. It views nature holistically as a self-sustaining and vital existential-space.This article will examine Xiong's later works, especially Evolution of the Cosmos (乾坤衍), with the conception 'existential-space'. I shall discuss the existential- space notion in the context of Yi-Zhuan, based on which I shall further discuss Xiong's 'qian-kun-structured' existential space and his holistic-vitalism.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74)。易•經傳。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2. 姚秦鳩摩羅什譯(1982)。佛說阿彌陀經。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
  3. 清陶澍集注(1975)。靖節先生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4. 漢戴德、高明註譯(1975)。大戴禮記。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5. Relph, E.(1985).Geographical Experiences and Being-In-The-World: The Phenomenological Origins Of Geography.Dwelling, Place And Environment
  6. Relph, E.(1976).Place and Placelessness.Pion Limited.
  7. Tuan, Yi-Fu(1965).Environment And World.Professional Geographer,17(5)
  8. 王貴祥(1998)。文化•空間圖式與東西方建築空間。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公司。
  9. 卡洛琳•麥茜特(2007)。自然之死。現代文明的生態轉向,重慶:
  10. 吳汝鈞(2004)。機體與力動─懷德海哲學研究與對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1. 坎特布魯爾、查理士摩爾、葉庭芬譯(1981)。人體,記憶與建築。臺北:尚林出版社。
  12. 沈清松(1985)。現代哲學論衡。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3. 沈清松(1987)。物理之後─形上學的發展。臺北:牛頓出版社。
  14. 俞懿嫻(2001)。機體哲學初探:懷德海自然哲學。臺北:正中書局。
  15. 孫周興選譯(1996)。海德格爾選集。上海:三聯書店。
  16. 郜元寶譯、張汝倫校(2002)。人,詩意地安居─海德格爾語要。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
  17. 郭齊勇(1997)。天地間一個讀書人:熊十力傳。臺北:業強出版社。
  18. 陳贇(2003)。在通向真實存在的道路上─晚年熊十力的本體論轉變。玄圃論學續集─熊十力與中國傳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
  19. 黃慶萱(2007)。新譯乾坤經傳通釋。臺北:三民書局。
  20. 熊十力(1984)。讀經示要。臺北:明文書局。
  21. 蒙培元(2004)。人與自然─中國哲學生態觀。北京:人民出版社。
  22. 德日進神父、李弘祺譯(1983)。人的現象。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3. 潘朝陽(2005)。心靈•空間•環境─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4. 潘朝陽(2011)。儒家的環境空間思想與實踐。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5. 蕭萐父編、郭齊勇編(2001)。熊十力全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6. 蕭萐父編、郭齊勇編(2001)。熊十力全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7. 蕭萐父編、郭齊勇編(2001)。熊十力全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8. 蕭萐父編、郭齊勇編(2001)。熊十力全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9. 諾伯舒茲、施植明譯(2002)。場所精神。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2022)。《周易.乾卦》的時與位之意義探究。孔孟學報,100,10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