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李漁「一氣如話」述評-兼論《耐歌詞》的敘事性

并列篇名

A Comment on the Narrative of "I-Chi-Zu-Hua" in Li yu "Nai-Ger-Tzr"

DOI

10.6239/BOC.201212_(52).05

作者

高美華(Mei-Hua Kao)

关键词

李漁 ; 耐歌詞 ; 窺詞管見 ; 一氣如話 ; 四字金丹 ; Li yu ; "nai-ger-tzr" ; "Kwei-tzr-guan-chien" ; i-chi-zu-hua ; the four cure-alls

期刊名称

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2期(2012 / 12 / 01)

页次

121 - 14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李漁是同時兼有詞之創作與理論的作家,其詞集名《耐歌詞》,《窺詞管見》二十二則是他對詞的見解。他提出「一氣如話」為作詞的「四字金丹」,並加以實踐。其詞展現了:以調名為題的敘事內涵、不同語氣的敘事特質、代言表述的敘事拓展、情節曲折的敘事現象等特色,開拓了詞的敘事性。加上他詞集中大量的聯章詞作,在詞的敘事性發展中,前有所承,後有所創,李漁《耐歌詞》足以在詞的敘事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英文摘要

This text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narration of Liyu song, first to mention ”i-chi-zu-hua 一氣如話” in the statement of ”Kwei-tzr-guan-chien 窺詞管見”, and then look into its content and practice from ”nai-ger-tzr 耐歌詞” .The song topic ”nai-ger-tzr” is consisted of 5 articles. The narrative ways it uses generally are: monologue narration, sketching narration, expressing narration, commentary narration, and comic narration.Li yu adds ”representing narration” to his song by the narrative method of novel and drama, which helps expand narration of song; in handling ”i-chi-zu-hua” and the nature of song's meandering, he shows the wandering passage of inner heart, the unevenness of song plots, and the novelty of the song topics. His ”nai-ger-tzr” has an exploration in the narrative of song, and that is sufficient to have a place in the narration history of so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張海鷗(2009)。熙寧四至七年西湖詞人群體敘事─以蘇軾為中心。政大中文學報,11,33-52。
    連結:
  2. 陳慷玲(2009)。周邦彥詞之敘事現象。成大中文學報,24,91-114。
    連結:
  3. 張海鷗:《論詞的敘事性》,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中國文體學研究中心網站,http://wtx.sysu.edu.cn/mofei_list.asp?id=285,檢索日期:2011 年6 月28 日。
  4. 任中敏:《詞曲通義》(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 國難後第1 版)。Ren, Jhong-min. Tzr-Qu-Tong-Yi. Shanghai:Shanghai shangwu yinshuguan,1933.
  5. 宋•王灼:《碧雞漫志》(上海:古書流通處,民國10 年,《知不足齋叢書》本)。
  6. (1967)。四庫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 清李漁(1992)。李漁全集‧二十卷。杭州=Hangchow:浙江古籍出版社=Zhejiang guji press。
  8. 清李漁(1992)。李漁全集•一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9. 清李漁(1992)。李漁全集•十八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0. 清李漁(1992)。李漁全集‧二卷。杭州=Hangchow:浙江古籍出版社=Zhejiang guji press。
  11. 朱彝尊(1956)。詞綜。臺北:世界書局。
  12. 吳文治編(1997)。明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3. 吳宏一(1995)。李漁《窺詞管見》析論。國立編譯館館刊,24(1),101-127。
  14. 李曉婉(2003)。聯章詞結構及其藝術範式。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6(4),66-68。
  15. 杜書瀛校勘注釋(2009)。閒情偶寄‧窺詞管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6. 杜書瀛(2010)。評點李漁─《閒情偶寄‧窺詞管見》研究。北京=Beijing:東方出版社=Dong Fang Publication。
  17. 金賢珠、李秀珍(2012)。敦煌閨怨詞之敘事性初探。中國語文,657,91-106。
  18. 唐圭璋編(1985)。全宋詞。臺北:宏業書局。
  19. 唐圭璋編(1993)。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
  20. 徐大軍(2004)。話本與戲曲關係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1. 高林清(2004)。略談花間詞的敘事現象。東方人文學誌,3(3),119-127。
  22. 高美華(2012)。李漁聯章詞的結構特色。章法論叢,臺北:
  23. 康建強(2006)。寧夏自治區=Yinchuan,寧夏大學=Ning Xia Da Xue。
  24. 張成全(2006)。李漁艷詞論略。殷都學刊,2006(2),67-72。
  25. 游佳蓉(2011)。敦煌詞文敘事藝術探究─以敘事視角為主要探究中心。新生學報,8,105-125。
  26. 黃志華(2009)。香港詞人詞話。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27. 楊海明(1995)。唐宋詞主題探索。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28. 葉嘉瑩(1997)。清詞論叢。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9. 劉姣(2008)。試論唐五代聯章詞的創制以及敘事性。安徽文學,2008(5),65-66。
  30. 鄭麗鑫(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師範大學。
  31. 蕭繼宗評點校注(1977)。花閒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2. 錢鍾書(1978)。管錐篇
  33. 駱兵(2002)。淺者深之、高者下之─論李漁《耐歌詞》雅俗相和的藝術特色。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刊),22(3),66-70。
  34. 繆越、葉嘉瑩(1992)。詞學古今談。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