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熱鬧場中 度化有緣:從明末清初佛教中人戲曲創作觀點看戲佛融通的可能性及其創作規範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the Possibility of the Integrating Drama and Buddhism and the Creative Sco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ddhist Drama Creation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DOI

10.6239/BOC.201212_(52).06

作者

林智莉(Chih-Li Lin)

关键词

傳奇 ; 屠隆 ; 智達 ; 《曇花記》 ; 《歸元鏡》 ; 戲佛融通 ; Chuan Chi ; Tu Long ; Chin Da ; "Tan Hua Ji" ; "Gui Yuan Jing" ; delivering people with dramas

期刊名称

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2期(2012 / 12 / 01)

页次

145 - 17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明末清初佛教復興,信仰之士利用戲曲傳達一己信念。屠隆是第一位積極利用戲曲傳達出世理念的劇作家。他的三部劇作《曇花記》、《綵毫記》與《修文記》皆試圖為世人指出一條由入世到出世的人生大道。他提出佛祖若棄捨劇場將無由度人的論點,然其創作卻被認為有「以戲導欲」之嫌。這種情形在明末清初僧人智達編寫《歸元鏡》時遭到更嚴厲指控,於是他撰寫〈戲劇融通〉、〈問答因緣〉與〈客問決疑〉三文證明「以戲度化」的可能,並提出佛祖度人五項要素:佛法、世諦、文字、音律和通俗。屠隆與智達亦將理論落實於創作上,強調「求真」以彰顯作品的真實性;「求俗」以方便宣揚教義;此外,演出場域也被以儀式規範,試圖將戲曲的娛樂性轉化為宗教神聖意義。在這個消弭戲、佛對立的過程中,同時也建立起兩者融通的軌道。

英文摘要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when Buddhism was rejuvenated, believers tried to express their beliefs by drama. Tu Long first conveyed the idea of monasticism through his dramas. His ”Tan Hua Ji”, ”Tsai Hao Ji” and ”Siou Wun Ji” are works on human salvation, revealing the path from the secular life to the monastic life. He believed dramas are one essential salvation means for the Buddha but he had been questioned for this, as drama may ”mislead people away from the right path their desires should follow.” Chin Da's ”Gui Yuan Jing” was also accused, so he wrote ”Xi Ju Rong Tong”, ”Wen Da Yin Yuan”and ”Ke Wen Jue Yi” to elaborate the fusion of Chinese opera and Buddhism and underscored Buddha's five essential salvation elements: Dharma, worldly truth, words, prosody and popular culture. Both dramatists incorporated theories in their creation, in which the creative ideas highlight ”truth” and ”popularity”. The truth of content and beliefs was underscored to fully manifest the divine meanings contained, and the use of popular language was emphasized to promote Buddhism. Besides, actors and audience must follow certain rules to transform dramas into a ritual of religious significance; this helped erase the Buddhism and drama opposi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林智莉(2011)。屠隆之信仰與生命觀─以《修文記》為核心探討。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56(2),95-120。
    連結:
  2. 陳玉女(2010)。晚明僧俗往來書信中的對話課題─心事、家事、官場事。玄奘佛學研究,14,89-134。
    連結:
  3. (1987)。嘉興大藏經。臺北:新文豐。
  4. (1975)。新纂卍續藏。東京:株式會社國書刊行會。
  5. (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6. (1987)。嘉興大藏經。臺北:新文豐。
  7. (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縣=Tainan: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Solemn Culture Business Co。
  8. (1982)。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9.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0. 宋孟元老、嚴文儒注譯(2004)。新譯東京夢華錄。臺北:三民書局。
  11. 明王世貞(1970)。弇州山人續稿。臺北:文海出版社。
  12. 明王畿(1977)。王龍溪語錄。臺北:廣文出版社。
  13. 明沈德符(2007)。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
  14. 明周汝登編(1997)。王門宗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明屠隆(1965)。娑羅館清言。臺北:藝文印書館。
  16. 明屠隆(1977)。白榆集。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
  17. 明屠隆(1983)。修文記。臺北:天一出版社。
  18. 明屠隆(1983)。曇花記。臺北=Taipei:天一出版社=Tain yi。
  19. 明湯顯祖、徐朔方箋校(1998)。湯顯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20. 明楊之炯(1983)。藍橋玉杵記。北京:天一出版社。
  21. 明謝國(1983)。蝴蝶夢。北京:天一出版社。
  22. 清李漁(2000)。閒情偶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清智達(1990)。歸元鏡。臺中=Taichung:臺中蓮社=Taichung Buddhist Lotus Society。
  24. 戰國莊子、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1982)。莊子集釋。臺北:木鐸出版社。
  25. 王璦玲(2005)。論湯顯祖劇作與劇論中之情、理、勢。湯顯祖與牡丹亭,臺北:
  26. 田仲一成、云貴彬譯、于允譯(2002)。中國戲劇史。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7. 吳新苗(2008)。屠隆研究。北京=Beijing:文化藝術出版社=Cul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28. 周尚堯(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宜蘭=Yilan,佛光大學宗教學系=Fo Guang University。
  29. 林智莉(200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30. 林智莉(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31. 容世誠(1997)。戲曲人類學初探─儀式、劇場與社群。臺北:麥田。
  32. 徐兆安(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Hsinchu,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Institute of History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33. 荒木見悟、周賢博譯(2001)。近世中國佛教的曙光:雲棲袾宏之研究。臺北:慧明文化。
  34. 康保成(2003)。明清時期的佛教與地方戲。2002兩岸戲曲大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Yi-Lan:
  35. 郭英德(2001)。明清文人傳奇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36. 陳玉女(2010)。明代佛門內外僧俗交涉的場域。板橋:稻鄉。
  37. 華瑋(1993)。世間只有情難訴─試論湯顯祖的情觀與他劇作的關係。大陸雜誌,86(6),32-40。
  38. 廖肇亨(2008)。中邊‧詩禪‧夢戲:明末清初佛教文化論述的呈現與開展。臺北=Taipei:允晨文化=Yun chen wen hua。
  39. 蔡毅編(1989)。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彙編。濟南:齊魯書社。
  40. 鄭培凱(1995)。湯顯祖與晚明文化。臺北:允晨文化。
  41. 謝柏梁(1998)。湯顯祖與他的四大名劇。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6),11-17。
被引用次数
  1. 陳朗(2019).Mad but not Chan: Tu Long (1543-1605) and the Tiantai School of Buddhism.佛光學報,5(2),221-260.
  2. 王萌筱(2020)。高僧與俗文學-作為劇評家、戲中人與「曲作者」的雲棲袾宏。中華佛學研究,21,1-35。
  3. 徐一智(2014)。末法佛教的守護者—湛然圓澄《魚兒佛》中觀音信仰之研究。臺灣師大歷史學報,52,4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