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杜甫成都草堂詩之隱逸書寫析探
|
并列篇名
|
The Theme of Solitude in Du Fu's Cheng Du Cao Tang Poetry
|
DOI
|
10.6239/BOC.201306_(53).05
|
作者
|
蘇怡如(Yi-Ju Su)
|
关键词
|
杜甫詩 ; 成都草堂詩 ; 隱逸書寫 ; 隱逸傳統 ; Du Fu poetry ; Cheng Du Cao Tang poetry ; seclusive writing ; seclusive tradition
|
期刊名称
|
國文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53期(2013 / 06 / 01)
|
页次
|
119
-
147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杜甫成都詩每以隱逸書寫建構自己的閒居生活。杜公雖因避亂而不得不暫時離開仕宦生涯,但當他嘗試建構自己閒居成都的生活狀貌時,卻往往挪借典型隱逸符號來描寫其棲居空間、生活狀態,並塑造自我形象。本文即從「隱逸空間之建構」與「隱逸者的自我塑造」兩個向度,展開對於草堂詩之隱逸書寫的討論。
|
英文摘要
|
During the period when Du Fu lived in Cheng Du, his poetry began to focus on the themes of a quiet and secluded home life. Du Fu frequently incorporated the typical seclusive symbols in his poetry to represent himself and his surroundings.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twin themes of ”the building of a secluded space” and ”representations of a secluded self”,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theme of solitude (seclusive writing) in Cao Tang poetry and also to draw some conclusions regarding Du Fu's opinions of the self and his particular experience of a secluded life.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葉常泓(2012)。「前隱逸」與「後仕宦」的視野遞換─陶淵明宦遊主題中出處記憶的造現。中央大學人文學報,49,167-168。
連結:
-
簡錦松(2011)。從現地研究看杜甫秦州入蜀詩的旅行日期。東吳中文學報,22,75-96。
連結:
-
(1977)。四部備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
(1967)。四部備要。臺北=Taipei:臺灣中華書局=Taiwan Zhonghua Book Co.。
-
西漢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90)。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宏業書局。
-
宋洪興祖(1991)。楚辭補注。臺北:長安出版社。
-
明王嗣奭(1986)。杜臆。臺北=Taipei:臺灣中華書局=Taiwan Zhonghua Book Co.。
-
南朝宋劉義慶輯、徐震堮箋(1989)。世新新語校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
南朝梁蕭統輯、唐李善注(1971)。文選。臺北:正中書局。
-
清仇兆鰲(1999)。杜詩詳注。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
-
清倪璠注、許逸民校點(2006)。庾子山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
清浦起龍(2010)。讀杜心解。北京:中華書局。
-
清郭慶藩(1994)。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
清楊倫(1979)。杜詩鏡詮。臺北:廣文書局。
-
清嚴可均(2009)。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1989)。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
川合康三、蔡毅譯(1999)。中國的自傳文學。北京=Beijing:中央編譯出版社=Central Compilation & Translation Press。
-
方瑜(1980)。浣花溪畔草堂閒─論杜甫草堂時期的詩。古典文學,1980(2),153-182。
-
王仁祥(1995)。先秦兩漢的隱逸。臺北:臺大出版委員會。
-
王文進(1999)。仕隱與中國文學─六朝篇。臺北:臺灣書店。
-
北京大學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編(2005)。陶淵明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
田曉菲(2007)。塵几錄: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研究。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
-
李欣錫(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
-
侯迺慧(1991)。詩情與幽境─唐代文人的園林生活。臺北=Taipei: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Dong Da Tu Shu Gu Fen You Xian Gong Si。
-
紀志昌(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輔仁大學中研所。
-
唐翼明(1992)。魏晉清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
孫永忠(2008)。愛花欲死杜陵狂─談隱逸為杜甫開啟新生命情趣。輔仁國文學報,27,77-102。
-
曹慕樊(2009)。杜詩雜說全編。北京:三聯書店。
-
許尤娜(2001)。魏晉隱逸思想及其美學涵義。臺北=Taipei:文津出版社=Wen Jin publishing house。
-
許東海(1984)。庾信生平及其賦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
陳尚君(2000)。陳尚君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陳貽焮(2011)。杜甫評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楊玉成(2000)。田園組曲:論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國文學誌,2000(4),193-231。
-
楊伯峻(1987)。春秋左傳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楊家駱(1975)。新校本宋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
楊家駱(1981)。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書局。
-
樂黛雲編、陳珏編(1996)。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南京=Nanjing:江蘇人民出版社=Jiang Su Ren Min Press。
-
戴維斯、包涵譯(1985)。陶淵明論。九江師專學報,1985(3),91。
-
瞿蛻園(1981)。李白集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
簡錦松(2008)。杜甫夔州生活新證。唐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
龔斌(2007)。陶淵明集校箋。臺北:里仁書局。
|
被引用次数
|
-
曹淑娟(2015)。杜甫浣花草堂倫理世界的重構。臺大中文學報,48,39-84。
-
林津羽(2017)。離散、帝國與嗣王:論鄭經《東壁樓集》的文化意蘊。淡江中文學報,37,321-354。
-
鍾曉峰(2022)。煙艇詩想:陸游漁隱詩書寫探析。臺大中文學報,77,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