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巧似中見自然-由《詩品》評顏謝之密、繁論起

并列篇名

The Nature Seen in Able Similarity(巧似)-The view of Shi pin (詩品) on the Dense and Numerous Aspects of Poems of Ling-yun Xie (謝靈運) and Yan-zhi Yan (顏延之)

DOI

10.6239/BOC.201306_(53).02

作者

鄭婷尹(Ting-Yin Cheng)

关键词

詩品(Shi pin) ; 巧似(able similarity) ; 謝靈運(Ling-yun Xie) ; 顏延之(Yan-zhi Yan) ; 自然 ; 繁密 ; Nature ; numerous and dense

期刊名称

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3期(2013 / 06 / 01)

页次

35 - 6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密、繁」面向中的巧似,乍觀似與自然英旨對立,但透過對《詩品》理論體系的檢視,會發現巧似與自然實有融合的可能。本文首先梳理造形指事、窮情寫物、賦比興以及自然與巧似之關係,並辨析巧似之題材,於此基礎上以顏、謝為例,由「密、繁」面向看巧似中的自然,願透過這樣的梳理,總體呈現密、繁中的巧似與自然是不相衝突的。

英文摘要

Able similarity in the dense and numerous aspects of poems seems to be contrary to the concept of nature. But is it really true?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le similarity and the concepts of Fu Bi Xing (賦比興), able similarity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etry criticism of Rong Zhong (鍾嶸). On this basis, we study the quantity of nature in able similarity in the dense and numerous aspects of poems of Ling-yun Xie (謝靈運) and Yan-zhi Yan (顏延之). In view of above-mentioned, we argue that able similarity in the dense and numerous aspects of poems does not conflict with the concept of nat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6)。船山全書。長沙:岳麓書社。
  2. 南朝宋鮑照、錢仲聯增補集說校(2005)。鮑參軍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南朝宋謝靈運、顧紹柏校注(2004)。謝靈運集校注。臺北=Taipei:里仁書局=Li Rin。
  4. 南朝梁劉勰、詹鍈義證(1999)。文心雕龍義證。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cation。
  5. 南朝梁鍾嶸、王叔岷箋(2007)。鍾嶸詩品箋證稿。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6. 唐李延壽(1997)。南史。北京:中華書局。
  7. 清朱駿聲(1994)。說文通訓定聲。臺北:藝文印書館。
  8. 漢趙歧注、宋孫奭疏、廖名春整理、劉佑平整理、錢遜審定(1999)。孟子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9. 戰國莊子、錢穆箋(1993)。莊子纂箋。臺北:東大圖書。
  10. 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2008)。老子道德經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11. 丁福保輯(2001)。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
  12. 王力編(2002)。王力古漢語字典。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13. 王瑤(1986)。中古文學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4. 吳文治編(2006)。明詩話全編。南京:鳳凰出版社。
  15. 呂正惠編、蔡英俊編(1992)。中國文學批評。臺北:學生書局。
  16. 李雁(2001)。論《詩品》之評謝靈運。山東師大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3),38-39。
  17. 林文月(1996)。山水與古典。臺北=Taipei:三民書局=San Min。
  18. 高華平(1996)。從「文筆之辨」到重「文」輕「筆」─《詩品》揚謝抑顏原因新解。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1),122。
  19. 張伯偉(2000)。鍾嶸詩品研究。南京=Nanjing:南京大學出版社=Nanjing University Press。
  20. 曹旭(1998)。詩品研究。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21. 莫里斯•梅洛─龐蒂、姜志輝譯(2005)。知覺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22. 陳昌明(2005)。沉迷與超越:六朝文學之感官辯證。臺北:里仁書局。
  23. 逯欽立輯校(1998)。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24. 葛曉音(1999)。山水田園詩派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25. 廖蔚卿(1978)。六朝文論。臺北=Taipei:聯經出版事業公司=Linking Publication。
  26. 廖蔚卿(1997)。漢魏六朝文學論集,臺北=Taipei:
  27. 蔡英俊(1986)。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大安出版社。
  28. 羅宗強(2002)。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
  29. 羅根澤(2003)。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