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典範轉移論惠棟之《周易本義辨證》

并列篇名

Hui Dong's "Zhouyi Benyi Bianzheng" as a Paradigm Shift

DOI

10.6239/BOC.201306_(53).04

作者

張素卿(Su-Ching Chang)

关键词

惠棟 ; 《易》學 ; 漢學 ; 典範轉移 ; 乾嘉之學 ; Hui Dong ; Yi studies ; Han Learning ; Paradigm Shift ; Qian-Jia school

期刊名称

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3期(2013 / 06 / 01)

页次

93 - 11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清乾嘉之學以「漢學」思潮為主流,惠棟(1697-1758)是推動典範轉移的關鍵人物。他有一系列《易》學著述,其中《周易本義辨證》成書較早,針對朱熹(1130-1200)《周易本義》加以辨析參證,表彰其「復古」,更旁通於「漢學」,藉此消解「宋學」之權威。以此為先導,其後《易漢學》、《周易述》乃正式為清代「漢學」之《易》學著述開山。

英文摘要

When the Qian-Jia School paradigm for study of the Classics formally turned towards Han Learning, Hui Dong was the key figure. His series of studies of the studies on the ”Yi” (易), including reconstructions, philology, phonology, led to his composition of new subcommentaries based on Han scholars' study of original meanings. The earliest of these, the ”Zhouyi Benyi Bianzheng” (周易本義辨證), was especially directed at questionable aspects of Zhu Xi's ”Yijing Ben Yi”, supported by additional references to put forth the idea of a return to antiquity to further the Han Learning movement. This attack on the established position of Song learning began a new direction in studies of the Yi. Subsequently, his ”Yi Hanxue” (易漢學) and ”Zhouyi Shu” (周易述) re-established the primacy of the Han Learning scholarship during the Qi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縣:莊嚴文化出版公司。
  2. (2011)。清經解三編。濟南=Jinan:齊魯書社=Qilu Press。
  3.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4.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清•惠棟:《周易本義辨證》(上海圖書館藏稿本,約西元18 世紀)
  6.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縣:莊嚴文化出版公司。
  7. (2012)。李忠達:〈惠棟《周易本義辨證》對朱熹《周易本義》的取捨〉,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清代十三經新疏專題討論」讀書報告,2012 年1 月。
  8. 清•惠棟:《易漢學》(復旦大學圖書館藏稿本,約西元18 世紀)
  9.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清•惠棟:《周易述》(清乾隆24-25 年雅雨堂刻本,約西元18 世紀)
  11.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2010)。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 清•惠棟:《周易本義辨證》(上海圖書館藏手稿,約西元18 世紀)
  14. 宋朱熹(1983)。周易本義。臺北=Taipei:華正書局=Huazheng Books。
  15. 清翁方綱(1969)。復初齋文集。臺北縣:文海出版社。
  16. 清惠周惕、清惠士奇、清惠棟、漆永祥點校(2006)。東吳三惠詩文集。臺北:中央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7. 清惠棟(1970)。松崖文鈔。臺北:藝文印書館。
  18. 清惠棟(2007)。周易述。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Press。
  19. 清顧棟高(2010)。萬卷樓文稿。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1993)。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北京:中華書局。
  21. 王道還譯、孔恩(1991)。科學革命的結構。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22. 李開(1997)。惠棟評傳。南京=Nanjing:南京大學出版社=Nanjing University Press。
  23. 張素卿(2011)。惠棟的三家詩研究。第二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詩經研究》:學術•生活•展望」研討會,厦門:
  24. 張素卿(2012)。惠棟易微言探論。正統與流派:歷代儒家經典之轉變,臺北=Taipei:
  25. 張壽安(1994)。以禮代理─淩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6. 陳伯适(2006)。漢易風華再現:惠棟易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7. 漆永祥(1998)。乾嘉考據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8. 漆永祥(2004)。惠棟易學著述考。周易研究,2004(3),51-57。
  29. 漆永祥(2004)。東吳三惠著述考。國學研究,14,363-427。
  30. 鄭朝暉(2008)。述者微言─惠棟易學的「邏輯化世界」。北京:人民出版社。
  31. 錢慧真(2009)。惠棟研究述評。殷都學刊,30(4),59-65。
被引用次数
  1. 張素卿(2014)。惠棟論《易》之「大義」與「微言」。國文學報,56,123-152。
  2. (2021)。清中晚期朱陸異同論爭之續輯─論唐鑑《國朝學案小識》。孔孟學報,99,2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