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謝肇淛《滇略》的書寫視域及文化意蘊

并列篇名

What Xie Zhao-zhiś Dian Lűe Sees and Connotes

DOI

10.6239/BOC.201406.06

作者

范宜如(Yi-Ju Fan)

关键词

謝肇淛 ; 滇略 ; 閩 ; 夷 ; Xie Zhao-zhi ; Dian Lüe ; Min (Fu-jian) ; Yi

期刊名称

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5期(2014 / 06 / 01)

页次

165 - 19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滇略》一書為具官方身分者的私人修志,此書或擷取前代詩作,或留存往來書函,可說是廣義的「記事」文學,更有謝肇淛創作心靈的展現。審視《滇略》(十卷)所分列的內容,謝肇淛展現了對於雲南一地的多重視野,包括地理版圖、山川地景、物產民風。此外,名宦與鄉賢、藝文與故實之紀述及雲南諸民族之敘寫與瑣聞,亦展示了雲南人文的感覺結構;其中既有方志書寫的文學特質,亦有夷、漢對照的文化視野以及文學與歷史、個人與地方相互詮釋的知識論述。本文就其書寫形態指出其纂組知識的方式及透顯的文學意蘊,再由其依違於滇、閩之間的文化接觸,詮解此書融合治理者的身分與文人目光的文化視野,藉以呈顯《滇略》一書所建構的雲南圖像及其文化意涵。

英文摘要

Dian Lüe is an officially-supported gazetteer by Xie Zhao-zhi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Xie). Dian Lüe is, beyond doubt, a gazetteer of Yun-nan, but it also abounds with various writers' poems and letters. Therefore, we might as well see the gazetteer as a literary work revealing Xie's creative mind. The essay focuses on Xie's depictions of Yun-nan and the connotations of such depictions. In the ten volumes of Dian Lüe, Xie calls up the topography, landscape, local produce and customs of Yun-nan. In addition, local public figures' association with country squires, the narrations of arts and past memories, and the folklores about Yun-nan aborigines also promote the artistic side of Yun-nan. The gazetteer is significant in terms of its literary traits, cultural perspectives, and literary-historical and individual-spatial interpretations. Furthermore, this essay points out the way in which knowledge is introduced and the literary connotations consequent upon such a way, and then probes into Xie's viewpoints as a ruler-writer based upon his attitude(s) toward the cultural contacts in Yun-nan and Fu-jia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王學玲(2006)。是地即成土:清初流放東北文士之「絕域」紀游。漢學研究,24(2),255-288。
    連結:
  2. 王學玲(2008)。從鼎革際遇重探清初遣戍東北文士的出處認同。淡江大學中文學報,18,185-223。
    連結:
  3. 胡曉真(2006)。旅行、獵奇與考古—《滇黔土司婚禮記》中的禮學世界。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9,47-83。
    連結:
  4. 胡曉真(2010)。離亂杭州—戰爭記憶與杭州記事文學。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6,45-78。
    連結:
  5. 胡曉真(2013)。《黔書》的治書框架與西南審美經驗。清華中文學報,10,1555。
    連結:
  6. 范宜如(2007)。華夏邊緣的觀察視域:王士性《廣志繹》的異文化敘述與地理想像。國文學報,42,121-151。
    連結:
  7. 徐光台(2011)。利瑪竇與謝肇淛。清華學報,新41(2),259-297。
    連結:
  8. (1986)。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北商務印書館。
  9. 明王士性(2006)。五嶽遊草。北京:中華書局。
  10. 明謝肇淛(1976)。五雜組。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
  11. 明謝肇淛(2009)。五雜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2. 明謝肇淛、汪中柱點校(2009)。小草齋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3. 清張廷玉、周駿富輯(1991)。明史列傳。臺北:明文書局。
  14. 清黃遵憲(1986)。黃遵憲詩選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Tuan, Yi-Fu、潘桂成譯(1998)。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臺北:國立編譯館。
  16. 方國瑜(1987)。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北京:中華書局。
  17. 王學玲(2007)。一個流放地的考察—論清初東北寧古塔的史地建構。文與哲,11,371-408。
  18. 王鵬惠(1999)。臺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19. 王鵬惠(2012)。「異族」新聞與俗識/視:《點石齋畫報》的帝國南方。臺灣史研究,19(4),81-140。
  20. 吳潛誠(1999)。島嶼巡航:黑倪和台灣作家的介入詩學。臺北:立緒文化。
  21. 李玉寶(2010)。上海,上海師範大學。
  22. 周瓊(2006)。明清滇志體例類目與雲南社會環境變遷初探。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1(7),55-80。
  23. 林姿華(2004)。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24. 胡曉真(2009)。「前有奢香後良玉」—明代西南女土司的女民族英雄形象構建。中國文學報,78,54-90。
  25. 范宜如(2011)。行旅.地誌.社會記憶: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6. 陳艷紅(2007)。福州,福建師範大學。
  27. 黃玉珊(2007)。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28. 葛兆光(2011)。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范宜如(2016)。荔枝書寫與武夷地景:以謝肇淛、徐熥、徐(火勃)為考察對象。國文學報,59,1-28。
  2. 范宜如(2021)。《徐霞客遊記》的西南書寫:以異族敘述為探論核心。中正漢學研究,37,249-278。
  3. 范宜如(2021)。張鳴鳳《桂勝》的纂輯歷程與文化意涵探析。中國學術年刊,43(1),85-114。
  4. 楊建國(2022)。旅行、身體與空間:徐霞客〈滇遊日記〉的觀看視域與敘寫模式。東海中文學報,4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