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奇異趣.情義理.人間道-由《譚海》論近代日本吉士佳人典範之文化意涵

并列篇名

Bizarre Interest, Qing Yi Li, Way of Human's World-The Discussion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ofJi-Shi-Jia-RenModelbyTankai in Japan

DOI

10.6239/BOC.201406.10

作者

金培懿(Pei-Yi Chin)

关键词

依田學海 ; 《譚海》 ; 日本漢文小說 ; 畸狂 ; 吉士佳人 ; Yoda gakukai (依田學海) ; Tankai《譚海》 ; Japanese Han-language Novel ; Abnormalmadness ; Ji-Shi-Jia-Ren

期刊名称

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5期(2014 / 06 / 01)

页次

297 - 32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就依田學海《譚海》所收錄之吉士佳人類型,探討自江戶入明治的轉折時期,近代日本所標舉的人格典範產生何種價值轉型意涵。據本文考察,從撰作形式而言,《譚海》當屬於近世以還之志人小說的「叢談系」;而非「世說系」。然《譚海》與《先哲叢談》最大的差異,就在《譚海》志人不侷限於「儒者」此點,且其所載錄之人物中,最具特色的乃是以畸狂士與奇女子為近世吉士佳人之典範。學海透過《譚海》所推崇的奇異與戲謔的風雅,強調的是「天真獨完」,堪稱是對莊子式絕對者的肯定,同時也對日本近世、近代之交的「士」階層提出其高度質疑。在學海而言,所有倫常道德的實踐,若無充沛且真摯的情感,實不足發為道德。而學海此種對義理與人情的調和,基本上乃承繼自曲亭馬琴,惟學海更難能可貴地觀察到馬琴在其所處時代無法暢所欲言的「可貴真情」,並在明治開化後的近代日本,堅持以「漢文」傳統抒發「和民」之情感,進而試圖調和「漢文」與「和音」。

英文摘要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types of Yoda gakukai'sTankai, it focu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value transformation in what personality modelsadvocatedby the modernJapanese in the transition time from Edo to Meiji period. From the writing style inTankai, it belongs to the novel of depicting humanity as 〞Cong Tan Series〞, instead of 〞Shi ShuoSeries〞 inearly modern. The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ankai and Sentetsusodan is that the former is not limited to Confucian scholar, and the people who were written in this novel has unique feature such as mad scholar and extraordinary woman to be the Ji-Shi-Jia-Ren model. Through Tankai with the bizarre and playful elegance, Yoda gakukai emphasized on 〞Tian Zhen Du Wan〞 that it is so called the affirmation of absolutist by Zhuangzi's type and he also put forward its highly doubt on bachelor stratum betwee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and modern in Japan. With its mad form by singular, playful and bantering language, his words often filled with the truthful emotion and human morali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清議報。成文出版社。
  2. 伴蒿蹊著、森銑三校注:《近世畸人傳》(東京:岩波書店,1940 年) 。
  3. 牧野謙次郎:《日本漢學史》(東京:世界堂書店,1938 年)。
  4.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http://www.tripitaka.cbeta.org/。http://www.tripitaka.cbeta.org/
  5. 明凌濛初(1983)。二刻拍案驚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 山田三川編、小出昌洋編(1998)。想古錄1近世人物逸話集。東京:平凡社。
  7. 中野三敏(2007)。江戶狂者傳。東京:中央公論新社。
  8. 王三慶(1999)。日本漢文小說辭彙用字之分析研究。域外漢文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9. 王三慶編、莊雅州編、陳慶浩編、內山知也編(2003)。日本漢文小說叢刊第一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0. 王先謙(1974)。莊子集解。臺北:三民書局。
  11. 色川大吉(1992)。明治精神史 下。東京:講談社。
  12. 何曉丹(2007)。日本漢文言小說《譚海》的小說觀念及藝術特色。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3),419-421。
  13. 李劍國(1993)。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14. 町田三郎(1998)。明治の漢學者たち。東京:研文出版。
  15. 明治ニュース事典編纂委員會(1983)。明治ニュース事典。東京:每日??????????。
  16. 波多野太郎(1980)。白話虛詞研究資料叢刊。東京:龍溪書社。
  17.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編、語言與文學研究中心編(2001)。外遇中國—「中國域外漢文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18. 富士川英郎(2012)。江戶後期の漢詩人たち。東京:平凡社。
  19. 揖斐高(2009)。江戶の文人サロン知識人と藝術家たち。東京:吉川弘文館。
  20. 菊池五山、揖斐高校注(1991)。五山堂詩話。東京:岩波書店。
  21. 黃霖選注、韓同文選注(1982)。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2. 楚卿。論文學上小說之位置。新小說,7
  23. 源了圓(1969)。義理人情日本的心情一考察。東京:中央公論社。
  24. 福永光司(1978)。莊子內篇。東京:朝日新聞社。
  25. 趙苗(2011)。日本漢文小說管窺—以《譚海》為中心。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4(4),138-141。
  26. 諏訪春雄編、日野龍夫編(1977)。江戶文學と中國。東京:每日新聞社。
  27. 學海日錄研究會編(1993)。學海日錄。東京:岩波書店。
  28. 學海日錄研究會編(1993)。學海日錄別卷。東京:岩波書店。
  29. 辻惟雄(2004)。奇想の系譜又兵衛—國芳。東京:筑摩書房。
被引用次数
  1. 盧秀滿(2020)。日本漢文小說《賢乎己》一書及其創作意旨研究。中國學術年刊,4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