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吳澄《春秋纂言》中的「屬辭比事」探析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Words Connection and Events Arrangement in Wu, Cheng’s "Chun-Qiu Zuan-Yan"

DOI

10.6239/BOC.201706.04

作者

劉德明(Liu, De-ming)

关键词

吳澄 ; 《春秋纂言》 ; 屬辭比事 ; 啖助 ; 朱熹 ; Wu, Cheng ; Chun-Qiu Zuan-Yan ; Words connection and events arrangement ; Dan, Zhu ; Zhu, Xi

期刊名称

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61期(2017 / 06 / 01)

页次

95 - 12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吳澄《春秋纂言》中之「屬辭比事」的解經方法為核心,探討其說的內容及在《春秋》學史上的意義與價值。關於吳澄的《春秋》解經方法歷來有兩種看法,一是根據吳澄的自述,言其《春秋》學深受朱熹的影響,反對一字褒貶及變例說。二則是根據《春秋纂言》的內容,其共歸納出《春秋》的七綱八十八目的書例,又其書中多頻繁引述啖助、高閌、張洽等以書例解經者之說。兩相對照,說法不同而令人有疑。本文由吳澄自述其「屬辭比事」方法的內容為核心,透過吳澄與啖助、朱熹的兩相對比,進而論述吳澄的「屬辭比事」之法。吳澄一方面受朱熹之說啟發而反對「變例」,另一方面則採取啖助歸類書例的方法以解《春秋》。但也因吳澄對於書例的堅持,所以必須對於《春秋》部份經文加改易。從《春秋》解釋史的脈絡來看,吳澄的「屬辭比事」之法,在某種程度下是結合與折衷啖助與朱熹之說,在方法學層次回應了如何詮解《春秋》的難題。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is centered on Wu, Cheng’s "Chun-Qiu Zuan Yan" expressions. To explore the value and importance of this approach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un-Qiu.According to Wu, Cheng's own argument, his method of interpretation by Zhu, Xi great influence.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regular expressions in the "Chun-Qiu Zuan Yan" that he sums up. These two phenomena are not consistent, there are inherent conflict.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we can find in the "Chun-Qiu Zuan Yan" there are many references by Dan, Zhu; Gao, Kang; Zhang, Qia and others view.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position of the "Chun-Qiu Zuan Yan", is closer to Zhu, Xi or close to Dan, Zhu. From the context of the Chun-Qiu's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 Wu, Cheng's academic position is to take the views of both Zhu, Xi and Dan, Zhu.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張高評(2013)。從屬辭比事論《公羊傳》弒君之書法─《春秋》書法之修辭觀。東華漢學,18,135-188。
    連結:
  2. 劉千惠(2012)。吳澄《三禮考註》之真偽考辨。中國學術年刊,34,32-56。
    連結:
  3. 劉德明(2009)。湛若水《春秋》學初探─論湛若水對《春秋》定位及解經方法。興大中文學報,25,165-190。
    連結:
  4. 宋‧晁公武:《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年)。【Chao, Gong-wu. Zhao De Xian Sheng Jun Zhai Du Shu Zhi. Shanghai: The Commercial Press, 1935】
  5. (1999)。全元文。南京=Nanjing:江蘇古籍出版社=Jiangsu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6. 元揭傒斯(1985)。揭傒斯全集。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7. 宋朱熹、黎靖德編(1986)。朱子語類。臺北=Taipei:文津出版社=Wenchin Books。
  8. 宋胡安國(2010)。春秋胡氏傳。杭州=Hangzhou:浙江古籍出版社=Zhejiang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9. 宋程顥、宋程頤(1981)。二程集。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10. 宋歐陽修、宋宋祁(1977)。新唐書。臺北=Taipei:洪氏出版社=Hong Shi Bookstore。
  11. 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2000)。春秋左傳正義。北京=Beijing:北京大學出版社=Peking University Press。
  12. 明宋濂(1976)。元史。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13. 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2000)。春秋穀梁傳注疏。北京=Beijing:北京大學出版社=Peking University Press。
  14. 清紀昀編(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15. 清紀昀編(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16. 清紀昀編(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17. 清紀昀編(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18. 清紀昀編(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19. 清紀昀編(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20. 清紀昀編(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21. 清紀昀編(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22. 清紀昀編(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23. 清紀昀編(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24. 清紀昀編(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25. 清紀昀(1997)。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整理本)。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26. 清黃宗羲、清全祖望補修(1986)。宋元學案。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27. 清蘇輿(1992)。春秋繁露義證。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28. 清顧棟高(1993)。春秋大事表。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29. 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2000)。春秋公羊傳注疏。北京=Beijing:北京大學出版社=Peking University Press。
  30. 王新春(2005)。吳澄理學視野下的易學天人之學。周易研究,74,51-63。
  31. 石梅(2015)。南昌=Nanchang,江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32. 朱娜娜(2013)。南京=Nanjing,南京師範大學=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33. 朱鴻林(1997)。元儒吳澄從祀孔廟的歷程與時代意涵。亞洲研究,23,269-320。
  34. 岑溢成(1983)。大學之單行及改本問題評議下。鵝湖月刊,102,36-44。
  35. 岑溢成(1983)。大學之單行及改本問題評議上。鵝湖月刊,101,2-7。
  36. 李蕙如(2009)。許衡在元代理學官學化的地位。人文與社會研究學報,43(2),47-59。
  37. 林慶彰編、蔣秋華編(2002)。啖助新春秋學派研究論集。臺北=Taipei: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t and philosophy。
  38. 姜廣輝(2000)。評元代吳澄對《禮記》的改編。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Taipei:
  39. 袁冀(1978)。元吳草廬評述。臺北=Taipei:文史哲出版社=The Liberal Arts Press。
  40. 涂雲清(1997)。臺北=Taipei,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41. 康凱淋(2007)。臺北=Taipei,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42. 張素卿(1998)。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臺北=Taipei:書林出版公司=Bookman Books, Ltd.。
  43. 張穩蘋(2000)。臺北=Taipei,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Soochow University。
  44. 陳威睿(2014)。新竹=Hsinchu,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National Hsinchu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45. 陳桓(1997)。史諱舉例。上海=Shanghai:上海書店出版社=shbookstore, Ltd.。
  46. 馮曉庭(2000)。臺北=Taipei,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Soochow University。
  47. 楊自平(2009)。吳澄《易經》解釋與《易》學觀。新北=New Taipei:花木蘭出版社=Huamulan Cultural Workshop。
  48. 楊伯峻(1990)。春秋左傳注。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49. 葛煥禮(2011)。尊經重義─唐代中葉至北宋末年的新《春秋》學。濟南=Jinan:山東大學出版社=Shandong University Press。
  50. 趙友林(2010)。《春秋》三傳書法義例研究。北京=Beijing:人民出版社=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51. 趙伯雄(2004)。春秋學史。濟南=Jinan:山東教育出版社=Shandong Education Press。
  52. 劉小嬿(2007)。高雄=Kaohsiung,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53. 劉德明(2013)。張洽《春秋》學初探─以與朱子《春秋》學比較為起點。經學研究集刊,15,17-37。
  54. 錢穆(1998)。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Taipei:聯經出版事業=Linking Publishing Company。
  55. 戴君仁(1978)。春秋辨例。臺北=Taipei: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番委員會=National Compilation Hall Chinese Series Organizing Committee。
被引用次数
  1. 康凱淋(2020)。汪克寬《春秋胡傳附錄纂疏》的學術取向。政大中文學報,34,83-121。
  2. 康凱淋(2021)。達例與特筆:呂大圭《春秋五論》、《春秋或問》的解經方法。清華學報,51(4),707-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