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客家電視台駐地記者之研究:新聞選擇與組織團隊的角度

并列篇名

Understanding local correspondents for Hakka TV: A perspective of news selection and organization

DOI

10.30385/JRTS.201612_(39).0002

作者

劉慧雯(Hui-Wen Liu)

关键词

客家電視台 ; 駐地記者 ; 新聞室控制 ; 新聞室對抗 ; Hakka TV ; local correspondent ; newsroom

期刊名称

廣播與電視

卷期/出版年月

39期(2016 / 12 / 01)

页次

29 - 5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試圖瞭解地方記者在族群頻道中扮演的角色。藉由訪談客家電視台現役駐地記者,本文發現,客家電視台駐地新聞已走出例行活動報導窠臼化的困境;而駐地對個案的關注,在台北編輯室的統整下,得以完成較為結構性的討論。最後,駐地與台北對於「編輯室」的功能認知不同,是客家電視台新聞部需要整合的工作。本文也發現,客家電視台新聞工作者打破地理與分工的界線,使得新聞團隊以支援分享的狀態有機地聯繫在一起。這與其之組織較為扁平有關,也與駐地記者對客家新聞的投入態度有關。客台駐地發展出對抗新聞室控制(newsroom resistance)的策略,得以在組織中發揮專長。本文也發現,客家電視台駐地記者對新聞室職權的認識,與台北有一定落差。駐地記者多視台北為編輯台(editing board),僅針對事實性錯誤提出建議;而台北卻認為自己扮演編輯室(news room),對新聞走向有主導權。

英文摘要

This research aims at how local correspondents of the Hakka TV make news decision, and their recognition about the newsroom mechanism. By interviewing six active local correspondents, this article shows three main findings. First, the Hakka TV news has already broken out the routinized report convention, and tries to re-contextualize events. Second, under the newsroom mechanism, Hakka TV news tends to explore news in a structural way. Finally, local correspondents ask for more autonomous role on reporting which is, however, not totally taken-forgranted by the newsroom editors.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also finds that journalists in Hakka TV connect to each other more closely than those in commercial channel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参考文献
  1. 李美華(2013)。族群媒體之組織文化與組織認同研究:台灣客家電視台的個案分析。傳播與管理研究,12(2),3-51。
    連結:
  2. 李貞怡、李秀珠(2006)。台灣媒體競爭市場之報紙內容多樣性研究。新聞學研究,88,135-172。
    連結:
  3. 陳彥龍、劉幼琍(2006)。邁向公廣集團:數位時代我國特定族群專屬電視頻道之法制研議。中華傳播學刊,10,109-153。
    連結:
  4. 彭文正(2005)。客家元素與收視行為結構模式探究。廣播與電視,24,63-91。
    連結:
  5. 劉嘉薇(2015)。民眾選擇性暴露, 敵意媒體效果與政黨認同:以客家電視臺為例。東吳政治學報,33(2),187-250。
    連結:
  6. 劉慧雯(2015)。客家電視台戲劇製作的困境與出路:外製的角度。廣播與電視,38,77-113。
    連結:
  7. 蔡珮(2011)。客家電視台與台北都會客家閱聽人族群認同建構之關聯性初探。中華傳播學刊,19,189-231。
    連結:
  8. 靠北記者(2014 年08 月27 日)。〈#635〉,「靠北記者」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上網日期:103 年9 月23 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kaobeireporter/posts/1459916864272714
  9. 辛啟松(2007 年8 月6 日)。〈十項全能的地方記者(前言篇)〉,「小記者小辛的廿四小時」,上網日期:105 年1 月5 日。取自:http://blog.udn.com/mado816/1139226
  10. BBC News. (2005.8.1). BBC site wins e-democracy honor. Retrieved June, 04, 2016, from http://news.bbc.co.uk/2/hi/technology/4298662.stm
  11. Min, J. K. (2005). Journalism as a Conversation. Nieman reports. Retrieved June 04, 2016, from http://www.nieman.harvard.edu/reportsitem.aspx?id=100562
  12. 神月宏(2006 年07 月30 日)。〈無所不包的地方記者〉,「美麗心世界<採訪番外篇>」。上網日期:105 年1 月5 日。取自:http://blog.sina.com.tw/jr0418/article.php?entryid=78527
  13. Adams, W. C.(1978).Local public affairs content of TV news.Journalism Quarterly,55,690-695.
  14. Breed, W.(1995).Social control in the newsroom: A functional analysis.Social Forces,33(4),326-335.
  15. Bruns, A.(2007).Produsage: Towards a broader framework for user-led content creation.Proceedings Creativity and Cognition 6,Washington, DC:
  16. Chambers, T.(2003).Structrual changes in small media markets.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16(1),41-59.
  17. Cohen, E. D.(ed.)(1992).Philosophical issues in journali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 Franklin, B.,Murphy, D.(1991).What's news? The market, politics and the local press.London:Routledge.
  19. Gans, H. J.(2004).Deciding what's news: A study of CBS Evening News, NBC Nightly News, Newsweek, and Time Evanson.Northwesern University Press.
  20. Garneau, G.(1994).Stop blaming illiteracy.Editor & Publisher,127(26)
  21. Kaniss, P.(1991).Making local new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2. Keen, A.(2008).The cult of the amateur: How blogs, MySpace, YouTube, and the rest of today's user-generated media are destroying our economy, our culture, and our values.Doubleday.
  23. Kperogi, F.(2010).Cooperation with the Corporation? CNN and the Hegemonic Cooptation of Citizen Journalism through iReport.com.New Media & Society,10(1),1-16.
  24. Olien, C. N.,Tichenor, P. J.,Donohue, G.(1968).The community editor's power and the reporting of conflict.Journalism Quarterly,45,243-252.
  25. Rarick, G. O.,Hartman, B.(1996).The effects of competition on one daily newspaper's content.Journalism Quarterly,43,459-462.
  26. Schulte, W.(2014).Newsroom resistance: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the modern news workers, policies, and organozational dissatisfaction.The IADOR Journal of Media, Communication ande Film,1(2)
  27. Sivek, S. C.(2010).Social media under social control: Regulating social media and the future of socilization.Electronic News,4(3),146-164.
  28. Toffler, A.(1980).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New York:Bantam Books.
  29. Tuchman, G.(1974).Making news by doing work: Routinizing the unexpected.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79,110-131.
  30. Voakes, P.S.,Kapfer, J.,Kurpius, D.,Chern, D. S.(1996).Diversity in the news: A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73,582-593.
  31. Zizi, P.(Ed.)(2009).Journalism and citizenship: New agendas in communication.New York:Routledg.
  32. 王石番(197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政大新聞系。
  33. 王美璇(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34. 王純玉(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
  35. 朱國志(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
  36. 宋菁玲(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
  37. 李秀珠、彭玉賢、蔡佳如(2001)。新傳播科技對臺灣新聞媒體之影響:從新聞內容之區為談起。新聞學研究,72,42-73。
  38. 李旺台(2004)。族群傳播的關懷與觀點。「客家紮根、多元成長:2004 客家電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39. 李信漢(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新聞學系。
  40. 李信漢(2006)。族群媒體圖像之描繪:以客家電視為例。中華傳播學會2006 年年會,台北市:
  41. 李品葭(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政大新聞系。
  42. 李儒林(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43. 林仲亮(2004)。客家電視台人才培養與節目品質管理。「客家紮根、多元成長:2004 客家電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44. 林志廉(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
  45. 林惠琴(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46. 林慧欣(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47. 客家電視(2004)。全球獨一無二客家電視創造電視界傳奇。客家,169,16-22。
  48. 施正鋒(2003)。客家電視與客家社區。關懷與期許:客家電視對社會之影響座談會論文集,:
  49. 施正鋒(2004)。從多元文化主義看客家電視。客家紮根,多元成長:2004 客家電視研討會
  50. 段馨君(2011)。政策下之客家電視台戲曲徵選與現代形式演出─以「新永光戲劇團」為例。客家研究,4(1),193-234。
  51. 段馨君(2011)。台灣客家電視台精緻戲曲《戲棚戲》之探討。2011年族群、歷史與文化亞洲聯合論壇:當代客家之全球發展學術研討會,桃園:
  52. 范振乾(2003)。客家電視與客家社區。關懷與期許:客家電視對社會之影響座談會論文集,:
  53. 徐巧昀(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54. 晁瑞明、王聖淵(2010)。以媒體豐富度探究顧客滿意度,忠誠度與口碑之關聯性研究─以客家電視廣告為例。2010 北商學術論壇資訊管理與實務研討會,台北市:
  55. 浦忠成(2003)。客家電視對台灣族群互動的影響。關懷與期許:客家電視對社會之影響座談會論文集,:
  56. 高政義(2006)。電視新聞駐地記者聯盟的形成與重組:社會交換與權力的觀點。2006 政大傳研在職班EMA 新聲研討會,台北市:
  57. 張亞純(201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58. 張雅婷(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學系。
  59. 張維安(2004)。多元文化與客家文化公民權:客家電視台設立之社會學分析。2004 年客家電視研討會,台北:
  60. 張學謙(2003)。客家電視對語言保存之影響。關懷與期許:客家電視對社會之影響座談會論文集,:
  61. 張興傑(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
  62. 陳文貞(201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63. 陳清河(2003)。媒體主流價值與弱勢傳播接近權的對話。客家電視台成立後的反思與期許:客家電視對社會之影響座談會
  64. 陳清河(2004)。客家電視與傳播媒體之角色及其發展。客家紮根,多元成長2004 客家電視研討會
  65. 彭文正(2004)。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結案報告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結案報告,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66. 曾曉煜(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
  67. 黃文珊(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系。
  68. 黃葳威、李佳玲(2005)。客家頻道文化行銷模式探討。中華傳播學會2005 年會,台北市:
  69. 溫佳琦(201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70. 詹國勝(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71. 廖政期(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72. 趙婉如(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73. 劉慧雯(2011)。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結案報告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結案報告,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74. 潘成旺(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
  75. 蔡佩穎(2010)。,銘傳大學傳播管理學院研究所。
  76. 蔡宜娟(2011)。從客家電視戲劇看客家文化傳承:以《女仨的婚事》為例。2011 年第二屆『客家文化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桃園縣:
  77. 蔡珮(2008)。族群人際傳播與族群電視消費在族群認同建構中扮演之角色:以客家電視臺與客家族群為例。2008 第二屆臺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新竹:
  78. 盧燕萍(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79. 謝晨馨(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80. 鍾榮富(2003)。客家電視與客家語使用的影響。關懷與期許:客家電視對社會之影響座談會論文集,桃園:
  81. 魏玓(2008)。再思考客家族群傳播權的理論與實踐─客家電視台及其他。媒體、文化產業與客家族群建構:研究與實踐的雙重面
  82. 蘇蘅(1996)。國科會專題計畫結案報告國科會專題計畫結案報告,國科會。
  83. 蘇蘅(1997)。國科會專題計畫結案報告國科會專題計畫結案報告,國科會。
  84. 蘇蘅(2002)。臺灣主要報紙新聞內容之轉變。民意季刊,200,17-48。
  85. 蘇蘅編(1996)。台灣地方新聞。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