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先秦儒學思想中的「遇合」問題―以〈窮達以時〉爲討論起點

并列篇名

The Problem on the "Choice Procedure" of Pre-Ch'in Confucian Using "Qiongda yishi" as the Starting Point

DOI

10.29653/LS.200312.0003

作者

林啟屏(Chi-Ping Lin)

关键词

窮達以時 ; 儒家 ; 先秦 ; Qiongda yishi ; Confucian ; Pre-Ch'in

期刊名称

鵝湖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31期(2003 / 12 / 01)

页次

85 - 12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的論述焦點是集中在先秦儒學思想中的「遇合」問題,因為人生的遇合,恆為人們所必然面對,不管其出生、思想傾向或人格特質有多大的差異、此一課題、無人能夠迴避。作為一個具有高度使命感的學派,儒家學者自孔子起即以「行道」於「天下」為其實踐的目標。然而,主觀意願的努力,終究至是努力者的分內事,而客觀環境才是主宰最後成敗的關鍵。是以,儒者如何處理客觀限制所帶來的困境,包括實際實踐的困難,以及因而帶來的心境之挫折,正可突顯出儒者在「主體」功夫上的修為。因此,分析先秦儒學思想中的「遇合」問題,將可說明上述意義。本文將以新出土的郭店楚簡〈窮達以時〉為起點,梳理先秦儒學在此問題上的主張及其可能的哲學內涵。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the initiative of the ”choice procedure”, by the Confucians scholars' of pre-Ch'in. This is a crisis that everyone must face, despite of one's birth, principles, or personality divergence. The Confucian scholar ever since Confucius has the principle of planting the ethics into practice, these scholars believe that it is their obligation to apply this philosophy. However, the endeavor with a subjective desire is still an inner scope of the endeavourer's duty, but the objective milieu is the key to the final triumph. Therefore, how the Confucian scholar solve the predicament brought by the limitation of the objectivity, including the perplexity of putting their philosophy into practice, and frustration brought by all above can exalt the dedication that the Confucian scholars gave on the ”main body” ideology. Therefore, scrutinizing the Confucian scholar's ideology on the problem of ”choice procedure” will be able to put to plain words what pointed oat above. The essay wilt use the Chu dynasty hooks in Guodians' ”Qiongda yishi” as a starting poin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pproach and the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 that the Study of poor the feudal state of the Chin in the Chon Dynasty ha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林啟屏(2003)。先秦儒學思想中的「遇合」問題-以「窮達以時」為討論起點。鵝湖學誌,31,85-121。
    連結:
  2. (1998)。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3. (1983)。荀子新注。台北:里仁書局。
  4. 丁四新(2000)。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
  5. 卡西勒、甘陽(1991)。人論-人類文化哲導引。台北:桂冠力書股份有限公司。
  6. 朱熹、蔣伯潛。孟子讀本。台北:?明書局。
  7. 池田知久(2001)。郭店楚簡〈窮達以時〉研究(下)。古今論衡,5
  8. 池田知久(2000)。古今論衡
  9. 牟宗三(1982)。康德的道德哲學。台北:學生書局。
  10. 宋祖良(1996)。海德格爾的技術問題及其他文章。台北:七略出版社。
  11. 李明輝(1996)。存心倫理學、責任倫理與儒家思想。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1
  12. 李明輝(1990)。儒家與康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3. 林啟屏(2000)。古代中國「話言觀」的一個側面-以《易•繫辭》論「象」為研究基點。中國哲學,22
  14. 林啟屏(1995)。。
  15. 林啟屏(2000)。中國經典詮釋傳統研討會
  16. 林啟屏(2000)。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論文集。台北:法鼓人文社會學院。
  17. 派深思、章英華(1991)。社會的演化。台北:遠流。
  18. 康德、李明輝(1991)。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 康德、李秋零(1997)。單純理性限度內的宗教。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20. 張立文(2000)。《窮達以時》的時與遇。中國哲學,12
  21. 梁濤(2000)。先秦儒家天人觀辨正
  22. 郭慶藩(1980)。莊子集。台北:華正書局。
  23. 勞思光(1997)。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
  24. 焦循撰(1988)。孟子正義。台北:文津出版社。
  25. 雅斯培、魏楚雄、俞新天(1989)。歷史的起源與目標。北京:華夏出版社。
  26. 劉寶楠(1998)。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27. 黎靖德、王星賢(1987)。朱子語類。台北:華世出版社。
  28. 龐樸(2000)。孔孟之間-郭店楚簡中的儒家心性說。中國哲學,22
  29. 龐樸(2000)。天珍三式-郭店楚簡所見天人關係淺說
被引用次数
  1. 郭梨華(2005)。曾子與郭店儒簡的身體哲學探究。政大中文學報,3,3-32。
  2. (2005)。古代儒學史中的子貢。文與哲,7,97-124。
  3. (2005)。古代文獻中的「德」及其分化—以先秦儒學爲討論中心。清華學報,35(1),10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