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廿世紀前半邁向藝術自治的劇場實驗
|
并列篇名
|
Experimental Theatre towards Autonomy of Ar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
DOI
|
10.29653/LS.200406.0004
|
作者
|
周靜家(Jing-Chou Christine)
|
关键词
|
藝術與自然的關係 ; 藝術自治 ; 風格 ; 市民劇場傳統 ; 嚴格規律 ; 對抗半調子 ; relationship of art and nature ; autonomy of art ; style ; Bourgeois tradition of theatre ; rigorous regulative ; against dilettantism
|
期刊名称
|
鵝湖學誌
|
卷期/出版年月
|
32期(2004 / 06 / 01)
|
页次
|
173
-
224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廿世紀的西方劇場經過自然主義之後急遽變化。前衛主義藉著剷除舞臺燈的實驗,泯除舞台與觀眾之間的審美界限,實為半調子大開方便之門,或是以藝術為手段達成社會改革之目的,在在破壞了歷經數百年才得以達到的藝術自治成就。本文條理出廿世紀前半延續市民藝術和美學觀的專業劇場傳統;著重於建立自身法則,確保觀眾想像力的參與為劇場本質,不但隔離外力,且訴請嚴格規律的努力乃是為對抗半調子的入侵。
|
英文摘要
|
Since the effect of Naturalism the Western Theatre in the 20th Century has experienced radical changes. Footlights symbolize the aesthetic boundary between stage and audience in the Bourgeois Theatre Tradition. The avant-gardists, with their experiments of eliminating the footlights, actually offered opportunities for dilettantes' easy invasion into the domain of an. Or, by means of an the avant-gardists intended to reach the aim of reforming the society. On the whole it destroyed the autonomy of art, which achieved after hundreds of years efforts. This essay subjects on professional theatre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which presented the continuity of Bourgeois Tradition of aesthetic as well as artistic vision. It mainly structurizes from inherent order. The participation of audience with imagination in this way can be true essence of theatre, thus, not only the influences from outside can be kept out, but also the efforts for a structure of rigorous regulative intend to reject dilettantes.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周靜家(2004)。廿世紀前半邁向藝術自治的劇場實驗。鵝湖學誌,32,173-224。
連結:
-
(1987)。藝術原理。台北:五洲。
-
(1963).Der grobe Duden Etymologie.
-
(1979)。莎士比亞評論彚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
Dilettantismus und strenge Regularitat.
-
藝術與藝術家論。
-
(1987)。藝術與幻覺-繪畫再現的心理研究。湖南:湖南人民。
-
Dilettantismus und strenge Regularitat.
-
(1896).Goethes Werke.
-
關於舞台構成。
-
(1980).Die Theorie des Schonen in der Antike.
-
藝術的故事。
-
藝術的故事。
-
(1969).Briefwechsel Schillers.
-
(1970).Expansion der Kunst.
-
藝術與藝術家論。
-
藝術與藝術家論。
-
論劇埸藝術。
-
(1976).Auflosung des kunstbegriffs, edition suhrkamp.
-
Gesammelte Werke.
-
藝術的故事。
-
論藝術裏的精社。
-
論藝術裏的精神。
-
(1959).Aufzeichnungen.
-
藝術的故事。
-
論藝術裏的精神。
-
點、線、面。
-
(1971).Sprache und Bekenntnis, Festschrift fur Hermann Kunisch.
-
藝術原理。
-
Theater im 20. Jahrhundert.
-
前衛藝術理論。
-
(1913)。Werke in 10。
-
前衛藝術理論。
-
論劇埸藝術。
-
Schriften.
-
儀式+戲劇=儀式劇?.
-
(1980).Samtliche Werke. Kritisch Studienausgabe in 15 Banden.
-
(1988).Maximen und Reflexionen.Werke,12,30-34.
-
(1988)。歷史、神話、影響-達達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
藝術與藝術家論。
-
(1951).Meditations on a Hobby Horse or the Roots of Artistic Form.London:
-
論劇埸藝術。
-
儀式+戲劇=儀式劇?。
-
關於舞台構成。
-
(1985)。斯坦尼拉夫斯基全集。北京:中國電影。
-
藝術的故事。
-
Arthur Schopenhauer(1968).Samtloche Werke.Darmstadt: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
Boris Arvatov(1972).Kunst und Produktion.
-
Goethes(1896).Werke,47,324.
-
Gunther Mahal(1990).Naturalismus.
-
H. G.迦達默爾(1987)。真理與方法-哲學解釋學的基本特征。瀋陽:遼寧人民。
-
Heinz Ohff(1973).Das Kunstwerk. Zeitschrift fur bildende Kunst.
-
Heinz Schutz(1984).Barocktheater und Illusion.
-
Joachim Ritter(1989).Historisches Worterbuch der Philosophie,7,701-714.
-
Jochem Jourdan(1970).Mobiler Spielraum- Theater der Zukunft.
-
Klaus Lazarowicz(1997).Gespielte Welt Eine Einfu hrung in die Theaterwissenschaft an ausgewahlten Beispielen.
-
Konstantin S. Stanislawski(1983).Die Arbeit des Schauspielers an sich selbst.
-
Ludger Alscher u. a.(1976).Leikon der Kuns.
-
Manfred Brauneck(1993).Theater im 20. Jahrhundert.
-
Marvin Carlson(1984).Theories of the theatre. A historical and critical survey from the Greeks to the present.London:
-
Nvreinoff(1930).Le Theatre dans la Via.Paris.
-
O.Schlemmer.Unveroffentlichte Aufzeichnungen.
-
O.Schlemmer.Unveroffentlichte Aufzeichnungen.
-
O.Schlemmer.Unveroffentlichte Aufzeichnungen.
-
Oskar Schlemmer.Briefe und Tagebucher.
-
Oskar Schlemmer.Briefe und Tagebucher.
-
Oskar Schlemmer.Briefe und Tagebucher.
-
Oskar Schlemmer(1958).Briefe und Tagebucher.
-
Peter Weiss(1979).Kandinsky in Munich. The Formative Jugendstil Years,.
-
Rene、Wellek(1991)。文學理論。台北:水牛。
-
Rudolf Vaget(1971).Dilettantismus und Meisterschaft.
-
Wsewolod E. Meyerhold(1979).Schriften.
-
戈登·克雷(1987)。論劇聲藝術。台北:丹青。
-
瓦西裏·康定斯基(1988)。點、線、面-抽象藝術的基礎。上海:人民美術。
-
杜定宇(1994)。英漢戲劇辭典。台北:建宏。
-
宮布得希(1998)。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
-
馬森(1994)。西潮下的中國現代戲劇。台北:書林。
-
培德·布爾格(1998)。前衛藝術理論。台北:時報文化。
-
康丁斯基(1995)。藝術與藝術家論。台北:藝術家。
-
康定斯基。論藝術裏的精神。台北:丹青。
-
週靜家(2000)。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十七期分冊。
-
週靜家(1998)。布萊希特百歲冥誕專文,觀看藝術-布萊希特劇埸理論的重要貢獻。哲學與文化,209,706-719。
-
黃光男(1990)。包浩斯與現代藝術。台北:市立美術館。
-
黑格爾(1981)。美學(一)。台北:裏仁。
|
被引用次数
|
-
房元凱(2017)。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室內空間規劃。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學位論文。2017。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