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王船山氣論的義理特色-與傳統主要氣論之說比較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the Philosophical Characters of Wang Chuan-Shan on the Theory of Chi Compared with the Major Traditional Chi Theory

DOI

10.29653/LS.200512.0004

作者

陳祺助(Chi-Ju Chen)

关键词

氣 ; 太極 ; 陰陽 ; 氣化宇宙論 ; 張載 ; 王廷相 ; 羅整庵 ; Chi ; Tai Ji ; Yin-Yang ; Chi-Cosmology ; Chang Tsai ; Wang Ting-Hsiang ; Lo Chin-shun

期刊名称

鵝湖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35期(2005 / 12 / 01)

页次

103 - 14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氣」論是船山哲學的核心,然而船山之「氣」,則具有與傳統氣論學派之說極為不同的涵義。在船山系統中,必須清楚區隔「氣之實」與「氣之名」之不同。前者之氣乃等同於宇宙本體;後者之氣,則只是人類詮釋本體之實蘊時所立的一個名言、概念、具有特殊的、確定的義涵。因此,氣之「實」與氣之「名」之間,具有「無限」與「有限」、「全體」與「一端」的不同。本文綜論船山氣論的內涵;同時透過與傳統主要氣論之說:漢代氣化宇宙論;宋儒張橫渠之氣論;明儒羅整庵、王廷相之氣論等,來與其說比較,豁顯船山論之義理特色與殊勝之處。

英文摘要

Chi, the vital force, was the very importance philosophical idea to Wang Chun-Shan. The contents of Chi in his philosophical system, it had very different meanings that distinguished to the traditional chi theory. In Wang's philosophical system, we must make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Shin (reality) and the Ming (name) about the idea of Chi. In the latter, chi was only a concept that had the special determined meanings, whose contents attributed to human explaining the universal entity. And so the Shin of Chi was infinite while the Ming of Chi was finite; one was substance in total, and the other was one aspect of the substance. The present writer synthesized the contents of Wang's Chi theory to compare Wang's with the major traditional Chi theory. They included the chi-cosmology in the Han Dynasty、the Chi theory of Chang Tsai in the Sung Dynasty、the Chi theory of Wang Ting-Hsiang and Lo chin-shun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n we can make clear to the philosophical characters and superiority of his chi theo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2004)。李栗谷與羅整庵思想之比較。哲學與文化,363,48。
    連結:
  2. (2003)。兩漢的宇宙論思想。哲學與文化,352,118-119。
    連結:
  3. (2003)。論王船山陰陽觀念的本體論意義。鵝湖學誌,31,149-173。
    連結:
  4. (2003)。董仲舒政治哲學與宇宙論進路的儒學建構。哲學與文化,352,30。
    連結:
  5. (2004)。論王船山陰陽觀念的宇宙論意義。哲學與文化月刊,362,123-146。
    連結:
  6. 陳福濱教授(2003)。(老子指歸》中「道」思想之探究。哲學與文化,352,83-84。
    連結:
  7. 白虎通義。台北:商務印書館。
  8. (2000)。牟宗三宋明儒學「三系說」的省察。鵝湖月刊,304,29。
  9. (2002)。兩漢魏晉哲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10. (1979)。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
  11. (1992)。儒家的心學傳統。台北:文津出版社。
  12. (1989)。董學探微。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3. (2003)。『兩漢思想與中國文化』座談紀實。哲學與文化,352,193。
  14. (1985)。張載集。北京:中華書局。
  15. (2002)。王船山論陰陽與道體的關係。哲學與文化月刊,342,1032-1039。
  16. (1994)。兩漢儒家思想及其內在轉化。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17. (2002)。王船山論陰陽與太極的關係。哲學與文化月刊,339,702。
  18. (1979)。兩漢思想史。台北:學生書局。
  19. (1993)。從「理、心、氣」的義蘊看船山思想的特色。中國文化月刊,167,39-40。
  20. (1983)。王船山哲學。台北:遠景出版社。
  21. (1993)。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演化。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2. (1993)。船山易學與朱熹易學觀之比較研究。哲學與文化月刊,20(9),879。
  23. (1989)。論王船山在學術史上之地位問題。鵝湖月刊,174,3。
  24. 宋朱熹(1984)。朱子語類。台北:文津出版社。
  25. 宋張載(1981)。張載集:正蒙。台北:里仁書局。
  26. 宋陸象山(1981)。陸九淵集。台北:里仁書局。
  27. 宋程顥、程頤(1982)。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台北:里仁書局。
  28. 明王廷相(1989)。王廷相集。北京:中華書局。
  29. 明羅欽順。困知記。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出版。
  30. 清王夫之(1972)。船山遺書全集:張子正蒙注。台北:自由出版社。
  31. 清黃宗羲(1974)。明儒學案·諸儒學案中一。台北:河洛出版社。
  32. 清嚴可均(1969)。全上古秦漢三國六朝文·第一冊·全漢文。台北:世界書局。
  33. 漢王充。論衡·論死篇。台北:世界書局諸子集成本。
  34. 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公羊傳。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35.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出版。
  36. 漢劉安。淮南子。台北:世界書局諸子集成本。
  37. 漢鄭玄註。周易乾坤鑿度。台北:商務印書館。
  38. 漢嚴遵(1994)。老子指歸。北京:中華書局。
  39. 李大用著(1992)。周易新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0. 京房。京氏易傳。台北: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本。
  41. 唐君毅先生(1984)。中國哲學中天人關係論之演變。唐君毅全集: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論文集,台北:
  42. 班固(1960)。漢書·律曆志。台北:洪氏出版社。
  43. 陳玉森著、陳憲猷著(2000)。周易外傳鏡銓。北京:中華書局。
  44. 蕭馳教授(1999)。論船山天人之學在詩學中之開展。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5,132。
被引用次数
  1. 陳美吟(2013)。王夫之「氣」的哲學思想探微。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7,131-154。
  2. 陳祺助(2007)。王船山論本體「純然一氣」下的氣之「體」、「用」關係及其涵義。興大人文學報,39,45-77。
  3. 陳祺助(2009)。王船山氣論系統中「性體」觀念的涵義及其理論價值。淡江中文學報,20,93-128。
  4. 陳祺助(2015)。王船山與戴東原哲學較論。興大人文學報,54,103-133。
  5. 施盈佑(2017)。論王船山《易》學的「氣─時─人」思維。東海中文學報,34,8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