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蕺山是否屬「以心著性」之型態

并列篇名

Does Liu Jishan's thought belong to the Type of "Revealing Human Nature with Heart"?

DOI

10.29653/LS.200712.0002

作者

楊祖漢(Cho-Hon Yang)

关键词

以心著性 ; 劉蕺山 ; revealing human nature with heart ; Liu Jishan

期刊名称

鵝湖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39期(2007 / 12 / 01)

页次

33 - 6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牟宗三先生主張蕺山學是「歸顯於密」之教,這是王陽明良知教的一個修正,亦即蕺山以「知藏於意」说明良知是「知好知惡」之知,因此好善好惡的意就成為蕺山學說的核心。但由於蕺山將「心宗」、「性宗」二分,因此對於以作為道德主體之心來呈現性天的解釋方向,是否可以即解作「以心著性」,並作為蕺山哲學的根本特徵,則似仍有商榷餘地。本文即就此問題進行討論,並希望對劉蕺山的體系型態做一個更精凖的分判。

英文摘要

Mou Zhongshan judged that Liu Jishan's philosophy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taking the explicite back to the implicite.” This is a modification of Wang Yangming' theory of liangzhi (conscience).Based on ”Knowing in hiding under the will”, Liu Jishan interpreted that liangzhi is a knowledge of ”knowing good and evil.” But he divided the principle of heart from that of human nature, therefore it will be questionable too to the tendency that in interpretes the heart as the moral subject, the representation for human nature, even a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Liu's philosophy. This paper will focusly to treat this question and try to make up a exact judgement for the systematic of Liu Jishan's philosoph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劉子全書
  2. (1968)。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3. 劉子全書
  4. 牟先生全集
  5. 全書
  6. 劉子全書。臺灣華文書局。
  7. 從陸象山到劉蕺山
  8. 劉子全書:讀易圖說
  9. (1990)。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北:台灣學生。
  10. 孟子·盡心下
  11. 劉子全書
  12. (2003)。牟宗三先生全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13. (1987)。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14. 劉子全書。臺灣華文書局。
  15. (1998)。劉宗周評傳。南京:南京大學。
  16. 劉子全書
  17. (2004)。唐君毅全集 卷十七。臺灣學生書局。
  18. 劉子全書
  19. (1979)。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北:台灣學生。
  20. (2000)。證人之境-劉宗周哲學的宗旨。北京:人民出版社。
  21. 古清美(1998)。劉載山學術思想論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
  22. 陳來(1992)。宋明理學。遼寧教育出版社。
  23. 黃宗羲(1992)。黃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24. 黃宗羲。明儒學案·自序
  25. 黃宗羲(2005)。黃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26. 鍾彩鈞(1998)。劉載山學術思想論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
被引用次数
  1. 陳佳銘(2011)。論五峰、蕺山系之哲學意義。鵝湖學誌,47,141-176。
  2. 陳佳銘(2014)。胡五峰與劉蕺山的思想型態之比較。中央大學人文學報,58,115-158。
  3. 陳榮灼(2009)。論唐君毅與牟宗三對劉蕺山之解釋。鵝湖學誌,43,71-94。
  4. 陳榮灼、張展源譯(2012)。牟宗三與海德格。中央大學人文學報,51,1-23。
  5. 黃世明(2017)。蕺山言「性」的哲學涵義。鵝湖學誌,58,73-100。
  6. 張莞苓(2015)。劉蕺山「形上形下」思想探析-以朱子哲學加以參照。中國文學研究,40,30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