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從「一念三千」到「不可思議」-天台智者大師有關主體討論初探
|
并列篇名
|
Chih-i's Philosophy of Subjectivity-Revisited
|
DOI
|
10.29653/LS.200806.0006
|
作者
|
趙敬邦(King-Pong Chiu)
|
关键词
|
主體 ; 空寂 ; 一念三千 ; 一心三觀 ; 一念無明法性心 ; 不可思議 ; Subject ; emptiness ; i-nien san-ch'ien ; i-xin sanguan ; i-nian wu-ming fa-xin ; Bu ke si yi
|
期刊名称
|
鵝湖學誌
|
卷期/出版年月
|
40期(2008 / 06 / 01)
|
页次
|
121
-
152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天台智者大師發揮龍樹《中論》義,提出一心三觀之觀法,表面看似為我們了解世間的一切法提供了一認識論上之理論。但觀一切法之所以可能,則仍須有一作為觀者的主體,本文即嘗試探討智者大師有關主體的理論,其如何由論述主體的各種特性如空寂、一念三千和一心三觀等,繼而把主體歸結為不可思議,並檢討若循其主體理論,或可避免哲學上有關真心、妄心等有關主體特性之各種爭辯之問題。
|
英文摘要
|
Chih-i was the first master creating a philosophical system in the School of T'ien-t'ai. From his philosophy, subjec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when the main ideas in his philosophy were more or les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 Paradoxically, Chih-i considered that the more one understood the nature of subject, the less extent should one think of it. As a result, subject is inconceivable even tough subject ha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This paper aims at discussing how such subjectivity theory of Chih-i constructs and discusses the possible issues raised from his theory.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吳汝鈞(1997)。天台三大部所反映智者大帥的心靈哲學。中華佛學學報,十,311-340。
連結:
-
鄧克銘(1998)。智者天台教觀中之心的涵意。佛學研究中心學報,三
連結:
-
大正藏。
-
大正藏。
-
大正藏。
-
大正藏。
-
大正藏: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天台宗人。大正藏。
-
方立天(2006)。佛教哲學。長春:長春出版社。
-
牟宗三(2004)。佛性與般若。台北:學生書局。
-
牟宗三(2004)。佛性與般若。台北:學生書局。
-
牟宗三(2000)。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台灣:商務印書館。
-
吳汝鈞(1995)。中國佛學的現代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
-
李潤生(2000)。生活中的佛法-山齋絮語。台北:全佛文化。
-
唐君毅著(2000)。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台灣:學生書局。
-
唐君毅著(1991)。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灣:學生書局。
-
陳沛然著(1999)。佛家哲理通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
傅偉勳著(1997)。從中觀的二諦中道到後中觀的台賢二宗思想對立——兼論中國天台的特質與思維限制。中華佛學學報,十,383-395。
-
勞思光(2004)。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
-
馮健生(197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亞研究所。
-
楊祖漢(1998)。當代儒學思辨錄。台北:鵝湖出版社。
-
聖嚴法師(1972)。天台思想的一念三千。內明
-
霍氏著(2002)。絕對與圓融。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
霍韜海著(1998)。佛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