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唐君毅先生的朱子學詮釋之省察-以心性論爲焦點
|
并列篇名
|
Reflection on Tang Chun-I's Studies of Zhu Xi-Focus on the Theory of Mind and Nature
|
DOI
|
10.29653/LS.200906.0002
|
作者
|
游騰達(Teng-Ta Yu)
|
关键词
|
朱熹 ; 唐君毅 ; 氣之靈 ; 心體 ; 心本具理 ; 先天本具 ; Zhu Xi ; Tang Chun-I ; Cleverness of Chi ; the Substance of Mind ; Mind in Possession of Li Principle ; Possession apriori
|
期刊名称
|
鵝湖學誌
|
卷期/出版年月
|
42期(2009 / 06 / 01)
|
页次
|
31
-
94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從唐先生對「心為氣之靈」一詞的詮釋轉變為起點,探討其詮釋重心轉移的原因何在。蓋唐先生原初的理解著重在「氣」字上、故不免提出批評意見。然稍後確立朱子亦有超越乎動靜存亡之上的「未發之心體」一概念,其意義是「心」於寂然未發之時、內具理於其中而為吾人之「性」,於是說朱子論「心」存在著心性論的角度與宇宙論的角度兩種觀點,並將「氣之靈」之說安立在宇宙論的論述之中,同時又認為其歸宗之義乃是心性論觀點下具超越意義的「心體」。如此一來,其所詮釋的朱子便產生理論的不一致,所以唐先生最終試圖以心性論的觀點統合「氣之靈」之說,強調此說亦可重在「靈」字上來理解,意在由靈字上指,以見心之具性理,而可超越乎氣。是以筆者認為其說法調整的關鍵就在於他肯定了朱子亦有超越意義的「心體」之說。藉此問題的探討,大致可以歸納出幾點唐先生的詮釋觀點,其重要者有三:「心為貫通理氣之概念」、超越意義之「心體」與「心本具理以為性」。前兩說衡諸朱子的文獻恐怕較難成立,但後一說卻能尋得文獻的佐證,並足以標誌其與牟宗三先生的朱子學詮釋之系統性差別,即心與性理的關係是「先天本具」抑或「後天當具」,而唐先生此說不僅有助於解明朱子文獻中某些令人費解的概念或說法。更能啟發我們對朱子學的再思考,因而頗具研究價值與意義。
|
英文摘要
|
This essay originates front Tang Chun-l's changing interpretation of Zhu Xi's theory of ”the Mind is Cleverness or Chi” and discusses the kepoint or Tang's shifting ground. Tang's initial comprehension emphasized on ”Chi” which results in him being critical to Zhu's idea. Yet he later ascertained Zhu's transcendent concept ”the unaroused substance of Mind” and transferred his emphasis on ”Lin” to reinterpret ”Ling of Chi”.This essay indicated the most important viewpoint of Tang -”the pre-created Nature in Mind” which distinguishes from Mon Tsung-san's ”post-created nature in Mind” in his interpretation of Zhu Xi's theory. Tang Chun-l's posits contribute to explaining sonic of the obscure concepts or statements in Zhu's documents. It inspires people ho rethink and is highly valued in academic field.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吳略余(2008)。唐君毅之朱子學。鵝湖月刊,33(7),38-49。
連結:
-
李明輝(2007)。朱子對「道心」、「人心」的詮釋(上)、(下)。鵝湖月刊,33(4),11-16。
連結:
-
李明輝(2007)。朱子對「道心」、「人心」的詮釋(上)、(下)。鵝湖月刊,33(4),11-16。
連結:
-
高柏園(2003)。論唐君毅先生對二程理學之理解態度(上) (下)。鵝湖,二八(一二),15-22。
連結:
-
高柏園(2003)。論唐君毅先生對二程理學之理解態度(上) (下)。鵝湖,二八(一二),15-22。
連結:
-
高柏園(2003)。論唐君毅先生對二程理學之理解態度(上) (下)。鵝湖,二八(一一),33-40。
連結:
-
高柏園(2003)。論唐君毅先生對二程理學之理解態度(上) (下)。鵝湖,二八(一一),33-40。
連結:
-
宋朱熹著、宋朱傑人主編、宋嚴佐之主編、宋劉永翔主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宋朱熹著、宋黎靖德編(2004)。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
宋程顥著、宋程頣著、宋王孝魚點校(2004)。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
牟宗三(1990)。心體與性體。臺北市:正中。
-
牟宗三(2000)。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市:臺灣學生。
-
吳略余(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政治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
-
延在欽、陳來主編(2007)。早期道學話語的形成與演變。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
-
東景南(2001)。朱熹年譜長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林安梧(1987)。現代儒學論衡。臺北市:業強出版社。
-
唐君毅(2004)。唐君毅全集。臺北市:臺灣學生。
-
唐君毅(2000)。唐君毅全集。臺北市:臺灣學生。
-
唐君毅(1991)。唐君毅全集。臺北市:臺灣學生。
-
唐君毅(1993)。唐君毅全集。臺北市:臺灣學生。
-
唐君毅全集編委會(1990)。唐君毅全集。臺北市:臺灣學生。
-
徐復觀(1963)。爾雅臺答客問。臺北市:廣文。
-
第四次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
-
陳來(2007)。朱子書信編年考證(增訂本)。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陳來(2000)。朱子哲學思想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陳來(2003)。中國近世思想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
陳來、鍾彩鈞主編(1993)。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中研院文哲所。
-
曾昭旭(1992)。在說與不說之間。臺北市:漢光。
-
馮耀明(1989)。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臺北市:允晨出版社。
-
馮耀明、鍾彩鈞主編(1993)。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臺北市:中研院文哲所。
-
黃瑩暖(2008)。唐、牟論朱子中和新舊說之「心」義。當代儒學研究,第四期,147-168。
-
楊祖漢(2005)。從當代儒學觀點看韓國儒學的重要論爭。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
楊儒賓(2000)。戰後臺灣的朱子學研究。漢學研究通訊,19(4),572-580。
-
楊儒賓、鍾彩鈞主編(2002)。朱子學的開展——學術篇。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
-
劉述先(1995)。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市:臺灣學生。
-
錢穆(2001)。錢賓四先生全集。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
被引用次数
|
-
陳佳銘(2017)。朱子的「心中之理」之研究。中正漢學研究,29,1-32。
-
陳振崑(2016)。牟宗三與唐君毅對於朱子心統性情說的對比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6(2),167-198。
-
游騰達(2019)。證顯形上心體之「一系」說-論唐君毅言宋明儒學之發展趨向。中國文哲研究集刊,54,115-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