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自律與自由-耿定向與李卓吾學術論爭之意義探討

并列篇名

Self-discipline and Freedom: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notation Regarding the Academic Contestation between Keng Ting-hsiang and Li Zhuo-Wu

DOI

10.29653/LS.201212.0002

作者

袁光儀(Guang-Yi Yuan)

关键词

耿定向 ; 李卓吾 ; 自律 ; 自由 ; 陽明心學 ; Keng Ting-hsiang ; Li Zhuo-wu ; Self-discipline ; Freedom ; Yang Ming's Xin studies

期刊名称

鵝湖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49期(2012 / 12 / 01)

页次

37 - 7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晚明一代大儒耿定向,與向被視為異端的前衛思想家李卓吾,二人曾有曠日持久的學術論爭,晚年卻終能復合,肯定彼此「同為聖賢」,故其論爭之內涵與意義究竟何在,值得加以深思探討。實則二人對「名教」與「真機」之論辯,一方面皆能掌握陽明「心(意志自由,真機)即理(道德自律,名教)」的精神,另一方面亦凸顯了「自由」與「自律」落在現實層面確有難解之衝突。耿定向申言「名教」之本旨,實充分掌握儒者道德自律之精神,且更強調為善去惡之工夫實踐,其學術可謂合本體與工夫之一貫;而李卓吾對「真機」高於「名教」的堅持,則在強調一純粹的「意志自律」、並絕對尊重他人之「意志自由」,故重在為道學家申言「萬物一體」之境界,以及破除所有外律盲從、名利妄念之「無工夫之工夫」。二人學術之精微處,皆不愧為透悟「心即理」之陽明嫡傳,時人未能恰當理解之而不免於流弊,以致其宗旨亦湮沒而不彰,故本文特為申明之。

英文摘要

There had been a protracted academic controversy between the late- Ming Dynasty's scholar Keng Ting-hsiang and the one who was deemed as the heretical edgy thinker Li Zhuo-wu, but they ended up seeing each other eye to eye and had mutual respect and affirmation for each other in their late years, therefore what exactly is 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its contestation, truly worth ponder exploration. In fact, both of their debation regarding ”Confucian Ethical Codes” (名教) and ”True Mind” (真機), encompassed the true idea of Yang Ming's ”Xin Freewill (意志自由), True Mind) is Li(ethical self-discipline (道德自律), Confucian Ethical Codes)” spirit, moreover they stressed that there's unsolvable conflict among ”freedom” and ”self-discipline” while carrying it out on the practical level. Keng Ting-hsiang's learning can be seen as the combination of noumenon and endeavor (本體與工夫), he states that ”Confucian Ethical Codes” is to master the spirit of Confucianism's ethical self-discipline and emphasized the practice of ”do the goods, banish the evils” (為善去惡). On the other hand, Li Zhuo-wu had a higher persistence on ”True Mind” than ”Confucian Ethical Codes”, he insisted on pure ”will of self-discipline” (意志自律) and absolute respect for ”freewill” of the others, forasmuch he focused on stating the realm of ”Achieving Oneness with the Myriad Things” (萬物一體) and the practice of eradicating all blindfold obedience and greed. Both Keng Ting-hsiang and Li Zhuo-wu's learning is indeed the heir of Yang Ming that had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Xin is Li”, yet people failed to understand it properly and eventually it leads to annihil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tried to clarifi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袁光儀(2008)。上上人與下下人—耿定向、李卓吾論爭所反映之學術疑難與實踐困境。成大中文學報,23
    連結:
  2. 袁光儀(2009)。名教與真機—耿定向、李卓吾學術論爭之本質及其意義。中國學術年刊,31
    連結:
  3. 楊祖漢(2004)。從王學的流弊看康德道德哲學作為居間型態的意義。鵝湖學誌,33,153-154+156+162+171+182。
    連結:
  4. 《孟子.告子上》第16章
  5.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
  6. 《中庸》第10章,第30章
  7. 《論語.憲問》第41章,第25章
  8. (2005)。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北京:北京出版社。
  9. (2012)。異端的儒學:李贄《九正易因》闡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10. 《論語.微子》第2章
  11. 劉元卿,〈天臺耿先生要語敘〉,《山居草》卷二,頁54-55。明萬曆癸己(二十一年)安成陳國相刊本
  12. 《論語.子罕》第4章
  13. (2005)。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北京:北京出版社。
  14. 《孟子》〈盡心上〉第3章,第21章
  15. 《論語.公冶長》第25章
  16. 《論語.學而》第1章
  17. 《易經.乾卦、文言傳》
  18. 王汎森(1998)。明末清初的一種道德嚴格主義。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臺北:
  19. 王汎森(1993)。明末清初的人譜與省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3(3)
  20. 朱國禎(1960)。湧幢小品。臺北:新興書局。
  21. 牟宗三(1980)。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學生書局。
  22. 牟宗三(1989)。才性與玄理。臺北:學生書局。
  23. 杜維明(1992)。人性與自我修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4.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臺北:偉文圖書公司。
  25. 林麗月(198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
  26. 耿定向。耿天臺先生文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27. 耿定向。耿天臺先生文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28. 耿定向。耿天臺先生文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29. 耿定向。耿天臺先生文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30. 耿定向。耿天臺先生文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31. 耿定向。耿天臺先生文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32. 袁光儀(2010)。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李贄儒學闡微。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15
  33. 袁光儀(2008)。李卓吾新論。臺北:國立臺北大學出版社。
  34. 張君勱(1986)。新儒家思想史。臺北:弘文館。
  35. 張建業(1981)。李贄評傳。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36. 張建業編(2009)。李贄全集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7. 張建業編(2000)。李贄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8. 莊耀郎(1992)。王弼之聖人論。中國學術年刊,13,118-124。
  39. 陳榮捷(1983)。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學生書局。
  40. 勞思光(1990)。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
  41. 黃宗羲(1987)。黃宗羲全集。臺北:里仁。
  42. 楊勇(1971)。世說新語校箋。臺北:宏業書局。
  43. 溝口雄三語、林右崇譯(1994)。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臺北:國立編譯館。
  44. 管志道(1988)。問辨牘。北京:書目文獻社。
  45. 劉季倫(1999)。李卓吾。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46. 劉蕺山。劉子全書。臺北:華文書局。
  47. 劉蕺山。劉子全書。臺北:華文書局。
  48. 劉蕺山。劉子全書。臺北:華文書局。
  49. 劉鶚(1988)。老殘遊記。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50. 潘曾紘輯(1977)。李溫陵外紀。臺北:偉文圖書公司。
  51. 龔鵬程(1994)。晚明思潮。臺北:里仁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袁光儀(2013)。論晚明儒者耿定向之學術及其價值─與《明儒學案》商榷。中國學術年刊,35(2),33-56。
  2. 袁光儀(2014)。處於江右與泰州之間的儒者耿定向─一個跨越陽明後學分派畛域的人物典型。臺北大學中文學報,15,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