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羅近溪之家庭哲學

并列篇名

Luo Jinxi's Family Philosophy

DOI

10.29653/LS.201212.0003

作者

謝居憲(Chu-Hsien Hsieh)

关键词

羅近溪 ; 家庭哲學 ; 人和 ; 和氣 ; 孝弟慈 ; 天命 ; Luo Jinxi ; Family Philosophy ; interpersonal harmony ; filial piety ; Destiny

期刊名称

鵝湖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49期(2012 / 12 / 01)

页次

75 - 11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近溪家庭哲學以「和氣致祥感通天地」為其核心思想,即以「人其人」達致「仁其仁」的境界。在方法上,基本上扣緊其「以生代心」的哲學思想,以「人和」完成「心和」而感通天地。而人和無非是孝父母,和兄弟,善妻子。其中這三件事又以孝父母為本,一根而發。人格養成,注重胎教、境教、禮教與明師良友的指點與提撕,整體上是尊德性而後道問學的進路。雖然近溪承認良知現成,但亦不忘慾望與情識對良知的干擾。是以,近溪不排斥佛教因果冤業戒懼提撕之效,惟近溪以儒家反求諸己將此消極觀轉為積極的正命觀。關於其生活觀與生命觀,近溪認為工作無貴賤,各安其命理;以德為本福為末,追求死而不忘的慧命,並以感恩、反省、戒懼的態度敬畏天命。至於對後嗣的教育態度,可以說是從自由開放到以儒家孝弟慈為宗。

英文摘要

Luo Jinxi's Family Philosophy take ”harmony” as its core thought. Everyone has their role. Kindness on the part of the father, and filial duty on that of the son; gentleness on the part of the elder brother, and obedience on that of the younger; righteousness on the part of the husband, and submission on that of the wife; kindness on the part of elders, and deference on that of juniors. In which also take the filial duty as a basis. Personality foster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prenatal learning, situational education, the rites education, the Enlightened teacher and good friend's guidance. Luo Jinxi does not repel the Buddhism Cause and Effect, But t Luo Jinxi take engages in introspection transforms a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Luo Jinxi take the morals as a basis, thought has the morals to have the good fortune inevitably. It's education manner, from freely opens kindly to take the Confucianist filial and brotherly piety as an ancestor.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謝居憲(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連結:
  2. 謝居憲(2010)。羅近溪圓教思想研究。中央大學人文學報,43,141-184。
    連結:
  3. (1977)。正統道藏。臺北:新文豐。
  4. 《大莊嚴論經.卷六》馬鳴菩薩造,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收入《大正新脩大正藏經》Vol. 4, No. 201,頁73。
  5. 方祖猷編校整理(2007)。羅汝芳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6. 王畿、吳震編校(2007)。王畿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7. 古清美(2004)。慧菴論學集。臺北:大安出版社。
  8. 朱子(1984)。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9. 牟宗三(2000)。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0. 吳震(2009)。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11. 吳震(2005)。羅汝芳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2. 李慶龍彙集(2006)。羅近溪先生語錄彙集。首爾:新星出版社。
  13. 唐君毅(2006)。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4. 唐君毅(2005)。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5. 唐君毅(2005)。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6. 莊秀全(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
  17. 黃光國(2009)。儒家關係主義—哲學反思、理論建構與實徵研究。臺北:心理出版社。
  18. 黃宗羲(2005)。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
  19. 楊祖漢(1998)。當代儒學思辨錄。臺北:鵝湖出版社。
  20. 楊曉明編輯(2001)。古代聖賢教子經。臺北:薪傳出版社。
  21. 趙偉(2004)。羅汝芳與祖師禪。普門學報,21,207-208。
  22. 謝居憲(2012)。儒家「家庭一體」之建構初探。當代儒學研究,12,179-214。
  23. 謝居憲(2009)。羅近溪對「仁」的詮釋。揭諦學刊,17,83-123。
  24. 謝居憲(2010)。王陽明知行合一之反思。鵝湖月刊,418,30-43。
  25. 羅伽祿(2002)。羅汝芳生平與家世述略。撫州師專學報,21(1),13-17。
被引用次数
  1. 潘虹智(2018)。論羅近溪思想中的「赤子之心」與「孝弟慈」。中國文學研究,46,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