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劉小楓的施特勞斯路標指向

并列篇名

Strauss as Pathmark in Liu Xiaofeng's Writings

作者

白依璇(Yi-Syuan Bai)

关键词

劉小楓 ; 施特勞斯 ; 政治哲學 ; 新儒家 ; 現代性危機 ; Liu Xiaofeng ; Leo Strauss ; political philosophy ; New Confucianism ; modernity crisis

期刊名称

鵝湖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52期(2014 / 06 / 01)

页次

197 - 23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劉小楓關注西方哲學的知識系統,以施特勞斯為中心,檢討中西古典哲學與現代性問題。在現代性被世俗化的過程當中,施特勞斯被劉小楓路標化,成為一種世俗化的古典哲學引介,施特勞斯標示著回歸的哲思。劉小楓以施特勞斯的哲學與政治的連接關係,從現代感知進行理解,獲取轉回中國古典哲學的西方仲介。由此所形成的系譜問題,是從古老到現代,而觸及至中國的。對劉小楓來說,施特勞斯成為基準範本,而且從政治哲學出發,關乎對於時局的判斷。而路標到底如何指向?劉小楓與施特勞斯對經典文本的細讀,強調重新開啟古今的對話─文本成為解讀古典與現代的過渡。劉小楓的譯介行為,從文化翻譯當中開展出哲學問題。藉由對話,劉小楓譯介施特勞斯成為自身哲學的路標,並以此企圖成就重新詮釋中國古典哲學與新儒家的契機。

英文摘要

Liu Xiaofeng focuses on the intellectual system of Western philosophy and intends to discuss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classical philosophy and their modernity issues by placing Leo Strauss at the center. In the process of secularizing modernity, Liu regards Strauss as a pathmark and the later becomes an agent of secularized classical philosophy. Based on Strauss' connection between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Liu forms a modernized viewpoint to obtain a Western agent to return to Chinese classical philosophy and in the end, marks the genealogy from classical philosophy to its modern for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 For Liu Xiaofeng, starting from Strauss's political philosophy, Strauss becomes a standard model to understand the contemporary era. Both Liu's and Strauss's close reading on classic texts emphasize on opening a dialogue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time. Texts become the bridge of deciphering classic and modern era. Liu's translation of Strauss unfolds philosophical issu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By means of such dialogue, translating Strauss becomes Liu's pathmark and an opportunity to re-interpret Chinese classical philosophy and New Confucianism.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列奧.施特勞斯、朱雁冰譯、何鴻藻譯(2006)。回歸古典政治哲學:施特勞斯通信集。北京:華夏出版社。
  2. 列奧.施特勞斯、張纓譯(2010)。猶太哲人與啟蒙─施特勞斯演講與論文集。北京:華夏出版社。
  3. 列奧.施特勞斯、張纓譯(2012)。柏拉圖式政治哲學研究。北京:華夏出版社。
  4. 列奧.施特勞斯、彭剛譯(2011)。自然權利與歷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5. 列奧.施特勞斯、黃瑞成譯(2012)。哲學與律法:論邁蒙尼德及其先驅。北京:華夏出版社。
  6. 列奧.施特勞斯、劉鋒譯(2012)。迫害與寫作藝術。北京:華夏出版社。
  7. 列奧.施特勞斯、潘戈編、郭振華譯(2011)。古典政治理性主義的重生。北京:華夏出版社。
  8. 牟宗三(1975)。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學生書局。
  9. 艾倫.布魯姆、謬青譯(1994)。走向封閉的美國精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0. 余英時(2010)。情懷中國:余英時自選集。香港:天地圖書。
  11. 余英時受訪、陳致訪談(2012)。我走過的路:余英時訪談錄。臺北:聯經。
  12. 汪民安編(2005)。現代性的基本讀本。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13. 佩里.安德森、袁銀傳譯、曹榮湘譯。思想的譜系:西方思潮左與右。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4. 保羅.田立克、魯燕萍譯(1994)。信仰的動力。臺北:桂冠。
  15. 唐君毅(1988)。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臺北:三民書局。
  16. 海德格爾、孫周興譯(2009)。路標。北京:商務印書館。
  17. 斯密什、高艷芳譯、高翔譯(2012)。閱讀施特勞斯。北京:華夏出版社。
  18. 劉小楓(2008)。睇視之光。香港:三聯書店。
  19. 劉小楓(2011)。施特勞斯的路標。北京:華夏出版社。
  20. 劉小楓(2007)。這一代人的怕和愛。北京:華夏出版社。
  21. 劉小楓(2012)。共和與經論:熊十力《論六經》、《正韓》辨正。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2. 劉小楓(2006)。現代人及其敵人:公法學家施米特引論。北京:華夏出版社。
  23. 劉小楓(2007)。儒教與民族國家。北京:華夏出版社。
  24. 劉小楓(2012)。普羅米修斯之罪。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5. 劉小楓(2001)。拯救與逍遙。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6. 劉小楓編、陳少明編(2005)。蘇格拉底問題。北京:華夏出版社。
  27. 劉小楓編、陳少明編(2003)。經典與解釋的張力。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8. 劉述先(2010)。儒學哲學的典範重構與詮釋。臺北:萬卷樓。
  29. 劉述先編(1995)。當代儒學論集:傳統與創新,臺北:
  30. 德希達、張寧譯(2004)。書寫與差異。臺北: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