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本體與實體:湯用彤的魏晉玄學詮釋與西學

并列篇名

Benti and Substance: Tang Yongtong's Interpretation of the Wei-Jin Xuanxue and Western Philosophy

作者

周大興(Ta-Hsing Chow)

关键词

湯用彤 ; 本體 ; 實體 ; 玄學 ; Tang Yongtong ; Benti ; Substance ; Xuanxue

期刊名称

鵝湖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56期(2016 / 06 / 01)

页次

81 - 11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湯用彤(1893-1964)可說是第一位在漢代哲學的宇宙論與魏晉玄學的本體論之間畫出嚴格區分的學者。簡言之,玄學為本體論,而漢學則為宇宙論或宇宙構成論。漢人寓天道於物理,魏晉黜天道而究本體;於是脫離漢代宇宙之論,而留連於存存本本之真。學界對於這一區分一直存在著爭議,更有不同的解讀與評價,本文探討湯用彤玄學研究中相關的「本體」與「實體」的語言詮釋用法,並試圖說明在玄學研究中所扮演的意義。

英文摘要

Tang Yongtong (1893-1964) is the first scholar to mark the "ontological" difference between Han philosophy and Wei-Jin Xuanxue. The Han philosophy concerned with cosmology or cosmogony (漢代宇宙之論), the Wei-Jin xuanxue dealt with ontology or theory of being(存存本本之真). However, controversy and ambiguity remain in his explanation, modern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concept of benti. The author in this article offers a further discussion of Tang Yongtong's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oncept of ontology ( beni lun ) and substanc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周大興(2006)。有邪?無邪?─王弼對《老子》之道的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9,154-159。
    連結:
  2. 吳宓1915 年9 月17 日日記。
  3. (1985)。胡適的日記。北京:中華書局。
  4. Aristotle,Barnes, Jonathan(ed.)(1984).The Complete Works of Aristotl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5. Aristotle、苗力田譯(2003)。形而上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 Aristotle、苗力田譯(2003)。形而上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7. Gadamer、洪漢鼎譯、夏鎮平譯(1999)。詮釋學Ⅱ:真理與方法─補充和索引。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8. Heidegger、 M.,Stambaugh, J.(trans.)(2002).Identity and Difference.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9. Marx, Werner、江日新譯(2006)。亞理士多德的「存有學」之意義。臺中:廣陽譯學出版社。
  10. Wagner, Rudolf G.(2003).Language, Ontology,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China: Wang Bi's Scholarly Exploration of the Dark (Xuanxue).Albany:SUNY Press.
  11. 瓦格納、楊立華譯(2008)。王弼《老子注》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2. 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3. 牟宗三(1983)。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4. 余嘉錫(1984)。世說新語箋疏。臺北:仁愛書局。
  15. 倪梁康(1998)。交互文化理解中的「格義現象」。浙江學刊,1998(2)
  16. 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學生書局。
  17. 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8. 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 孫周興選編(1996)。海德格爾選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0. 孫尚揚(1996)。湯用彤。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21. 麻天祥(1993)。湯用彤評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2. 勞思光(1980)。中國哲學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書院。
  23. 勞思光(1980)。中國哲學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書院。
  24. 勞思光(2007)。中國哲學與文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5. 湯一介編、趙建永編(2011)。湯用彤學記。北京:三聯書店。
  26. 湯用彤(2000)。湯用彤全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27. 湯用彤(2008)。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28. 湯用彤(2009)。魏晉玄學論稿。北京:三聯書店。
  29. 湯用彤(2000)。湯用彤全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30. 賀麟。五十年來的中國哲學
  31. 黃見德(1991)。西方哲學東漸史。武漢:武漢出版社。
  32. 錢穆。燕園論學集
  33. 鎌田茂雄(2001)。湯用彤全集。臺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周大興(2020)。玄學與玄學鬼。中國文哲研究通訊,30(1),3-17。
  2. (2021)。湯用彤玄學典範論述的歷史探源與文化反思──從民初科玄論戰談起。文與哲,39,21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