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左傳.隱公》所述「禮」之倫理思想

并列篇名

The Ethical Thinking of the Rite of ‘Duke Yin’ in Zuozhuan

作者

謝君直(Hsieh, Chun-chih)

关键词

春秋 ; 左傳 ; 儒學 ; 禮學 ; 歷史意識 ; Chunqiu ; Zuozhuan ; Confucianism ; Philosophy of Rites ; Consciousness of History

期刊名称

鵝湖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58期(2017 / 06 / 01)

页次

1 - 2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春秋左氏傳》做為傳統經典與史書,其學術地位無庸置疑。值得留意的是,近代國學大師劉師培在《羣經大義相通論》中將《左傳》的史料敘述與先秦諸子聯繫,指引研究者可以考察《左傳》的記載來探討先秦儒學。面對《左傳》大量敘述「禮」的文獻以及春秋是一「禮」的時代背景下,本文藉由歷史思想的實踐進路的研究方法,依《左傳》文獻所述「禮」的相關脈絡,論述《左傳‧隱公》所蘊含的倫理思想,分析隱公元年、三年、五年、七年、十一年等六則文獻,論證儒學與禮思想的理論關係。結論則從孔子思想的歷史意識,結語《左傳》史文所述「禮」之義理可使吾人再思先秦儒學在歷史中的意義。

英文摘要

Zuozhuan of Chunqiu is great historical classic, which has high position of scholarship. And Shi-Pei Liu’s perspective that wrote in essays on Classics is intercommunicating is worthy of note - the thought of philosophers of pre-Qin dynasty could connect with the historical date of Zuozhuan. Liu's perspective point out to scholars that study pre-Qin Confucianism based on the date of Zuozhuan.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of Rite of Zuozhuan, my thesis analyze six texts of ‘Duke Yin' first year, third year, fifth year, seventh year and eleventh year; I justify the theoretical rel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ritual by study method of historical thinking that about practical thought. My conclusion confirm that the thinking of ritual of Zuozhuan conducting the historical meaning of pre-Qin Confucianism because of Confucius' consciousness to histo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59)。羣經大義相通論。臺北:國民出版社。
  2. (2008)。左傳禮說。臺中:文聽閣圖書公司。
  3. Collingwood, Robin George、van der Dussen, Jan編、何兆武譯、張文傑譯、陳新譯(2010)。歷史的觀念。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 Droysen, Johann Gustav、Rusen, Jorn編、胡昌智譯(1986)。歷史知識的理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5. Ricoeur, Paul、姜志輝譯(2004)。歷史與真理。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6. 王先謙(1988)。荀子集解。臺北:華正書局。
  7. 安延明譯(2010)。精神科學中歷史世界的建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8. 朱熹(2000)。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9. 牟宗三(1988)。歷史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0. 牟宗三(1979)。名家與荀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1. 竹添光鴻(1978)。左氏會箋。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2. 余英時(2014)。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13. 阮元重刻(1989)。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4. 阮元重刻(1989)。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5. 金榮權(2010)。許國的世系及五次遷徙論考。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0(6)
  16. 柳詒徵(1959)。國史要義。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7. 韋昭(1975)。國語韋氏解。臺北:世界書局。
  18. 孫希旦(1990)。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 徐復觀(1979)。兩漢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0. 徐復觀(1998)。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1. 張以仁(1990)。春秋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22. 勞思光(1988)。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23. 勞思光(1984)。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24. 楊伯峻(1991)。春秋左傳注。高雄:復文圖書公司。
  25. 戴璉璋(1989)。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謝君直(2019)。《公羊傳》與《左傳》禮觀念之荀學義涵。中央大學人文學報,68,1+3-41。
  2. (2017)。《左傳‧桓公、莊公、閔公》所述「禮」之荀學闡釋與荀子思想的歷史意識-兼論歷史意義與生命哲學。揭諦: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學學報,33,22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