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唐君毅對陽明學的定位-「朱陸之通郵」說的理路探析

并列篇名

From Zhu Xi To Lu Jiuyuan-A Study on Tang Chun-I's Interpretation And Positioning-establishment of Wang Yangming's Doctrine

作者

游騰達(Yu, Teng-ta)

关键词

唐君毅 ; 王陽明 ; 朱陸之通郵 ; 致良知 ; 知行合一 ; 四句教 ; Tang Chun-I ; Wang Yangming ; from Zhu Xi to Lu Jiuyuan ; attaining good conscience ; unity of knowing and acting

期刊名称

鵝湖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60期(2018 / 06 / 01)

页次

139 - 18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唐君毅先生為當代新儒家的泰斗之一,他針對王陽明之學曾給出「朱陸之通郵」的學術判定。然此語詞或有歧義,故本文首先釐清其語意在表達陽明乃承繼朱子之學而來,其歸宗處雖近於象山,但又有超越象山之處。繼之,說明此評定乃立基於唐氏「即哲學史以論哲學」的研究進路而來,且可就下學而上達的立教方式與正、反兩面之工夫論型態等,初步看出陽明與朱、陸兩人互有異同。復次,細掇唐先生之論,他實從以下三點說明陽明之學乃承朱子之說轉進而至者:一、以「致知」融攝「誠意」而成「知行合一」之論;二、透過「戒懼」通貫已發未發,而統攝於「致良知」之學;三、解決心與理之問題,確立合「心、理、知」為一的「良知」說。總上所論,陽明學的特點在於將朱子學說中分別並立者,打併歸一;而唐氏的用心則在於突破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分立的觀點,並採取哲學研析的角度論證陽明對朱子的承繼關係。此一詮釋觀點有其獨到之處,對於研究陽明學之建立,以及朱子學之流衍發展的可能性,具有啟發性,故值得我們珍視與借鏡。

英文摘要

Different from current academic view on Wang Yangming's research, instead of taking him as an successor of Lu Jiuyuan which rejects Zhu Xi's doctrine, Tang Chun-i claims that Wang's view is an extension of Zhu Xi's doctrine, even though it turns out similar to Lu Jiuyuan's doctrine. Tang's main points are the following: First, he combines Zhu Xi's "extension of knowledge" and "sincerity" into "unity of knowing and acting". Second, he combines two-step efforts of "the aroused" and "the unaroused" into "attaining good conscience". Third, he combines " faculty of representation" (Zhijue) and " heavenly principle", which are character of "mind", into the content of "good conscience" (Liangzhi). Therefore, we may say Tang's study on Wang Yangming shows his unique method and it provides the academic circle a different view from the previous on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李瑋皓(2017)。論唐君毅疏解陽明與船山義理衝突。東吳中文學報,34,281-306。
    連結:
  2. 杜保瑞(2016)。對唐君毅平議朱熹與王陽明的反思。哲學與文化,43(8),21-43。
    連結:
  3. 高柏園(2003)。論唐君毅先生對二程理學之理解態度(上)。鵝湖,28(11),33-40。
    連結:
  4. 高柏園(2003)。論唐君毅先生對二程理學之理解態度(上)。鵝湖,28(11),33-40。
    連結:
  5. 陳復(2010)。論唐君毅對王陽明心學的詮釋與評價。哲學與文化,37(5),85-106。
    連結:
  6. 曾春海(2014)。唐君毅論朱熹與王陽明互補之成德工夫。哲學與文化,41(2),33-45。
    連結:
  7. 趙敬邦(2015)。對吳汝鈞先生建議重寫唐君毅先生著作的一些反思。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5(3),117-122。
    連結:
  8. 宋朱熹、朱傑人編、嚴佐之編、劉永翔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 明王守仁、吳光編校、錢明編校、董平編校、姚延福編校(2010)。王陽明全集(新編本)。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10. 明王畿、吳震明點校(2007)。王畿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11. 明周汝登、張夢新點校、張衛東點校(2015)。周汝登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2. 古清美(1990)。明代理學論文集,臺北:
  13. 成中英(2017)。成中英文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4. 牟宗三(2000)。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5. 牟宗三(2003)。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正中書局。
  16. 余英時(1976)。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17. 吳汝鈞(2009)。當代新儒學的深層反思與對話詮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8. 林月惠(2012)。詮釋與工夫:宋明理學的超越蘄嚮與內在辯證。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19. 林安梧(1987)。現代儒學論衡。臺北:業強出版社。
  20. 唐君毅(1993)。唐君毅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1. 唐君毅(1991)。唐君毅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2. 唐君毅(2004)。唐君毅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3. 唐君毅(1993)。唐君毅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4. 唐君毅全集編委會(1990)。唐君毅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5. 馬一浮(1963)。爾雅臺答客問。臺北:廣文書局。
  26. 陳來(1997)。有無之境。北京:人民出版社。
  27. 景海峰編(2015)。經典、經學與儒家思想的現代詮釋。北京:人民出版社。
  28. 曾昭旭(1992)。在說與不說之間。臺北:漢光文化事業。
  29. 黃克武(1991)。清代考證學的淵源─民初以來研究成果之評介。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1,140-154。
  30. 楊祖漢(2017)。從當代儒學觀點看韓國儒學的重要論爭續編。臺北:臺大人社高研院。
  31. 劉述先(1995)。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2. 鄭宗義編(2006)。香港中文大學的當代儒者:錢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33. 鍾彩鈞編(1993)。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臺北:
被引用次数
  1. 游騰達(2019)。方東美之「王陽明」研究探微-兼論明中葉「重返程明道」的學術思潮。當代儒學研究,27,87-89+91。
  2. 游騰達(2020)。當代新儒家對陸象山學說的比較研究。中正漢學研究,36,16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