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老子《道德經》超越生死的實踐智慧

并列篇名

On the Philosophical wisdom of Life and Death of Lao-zi Philosophy

作者

陳德和(Chen, Te-ho)

关键词

老子 ; 生死 ; 解構 ; 虛靜 ; 無為 ; 圓融 ; Lao-zi ; Life and death ; Deconstruction ; Void and tranquil ; Wu-wei ; Completeness and synthesis

期刊名称

鵝湖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61期(2018 / 12 / 01)

页次

1 - 4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道家思想是傳統的義理學問,對華夏文明的陶冶融鑄有著關鍵性的決定,本文以通行本老子《道德經》為詮釋之依據,從實踐智慧學的視域,揭露其解放生死的智慧。從實然說人是向死之存在,老子形容為「出生入死」,然而老子又主張「長生久視」、「沒身不殆」,則老子於實然之生死外,更有其應然之道的賦予,且此應然之道的賦與乃以神聖為訴求,故能見證永恆,是故依老子之見解,人非僅為向死而已,更當是向道成道者。老子以「無」為道的實踐智慧本在證成神聖性的人格典範,其工夫境界則偏重解構與消融,若聖人之無為無執致虛守靜對於生死議題而言,即是解放生之執迷與死之恐懼,讓人立足當下皆能所遇皆適而逍遙以過,是之謂「知止不殆」,是之謂「知足之足,常足矣」,此同時亦印證身雖可死其德長存之偉大理想,是之謂「死而不亡者壽」,是之謂「深根柢固,長生久視之道」,若莊子本與老子慧命相續,所以老子如是之主張和理念,莊子皆能克紹箕裘而有效繼承,凡內七篇中均可歷歷在目而毋庸置疑。老莊哲學,素無三世輪迴之說,亦無靈魂不滅之論,且無了斷生死之意,更無上帝救贖之見,其乃立足於當下之生活世界,試圖從有限以證無限,其於神聖之肯定與不朽之實現,雖非宗教卻充極朗現宗教之意識與虔誠而彌足珍貴。

英文摘要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wisdom Lao-zi, my thesis discuss the wisdom of life and death of Lao-zi philosophy. Although the death is fact which called life must face death, Lao-zi still claims that life is eternal and immortal, therefore Lao-zi affirms that life is to the Tao besides death. Because of sacredness of the Tao, Lao-zi's widom of wu(無) of the Tao teaches us deconstruction and cease of life practice, which to hold-nothing to life and keep void and tranquil when to death about thanatology. Lao-zi tell us that To know how to stop and contentment are the way to the xiao-yao (逍遙), and death is transcendental to the ideal life. The Inner chapters of Zhuang-zi is the same as philosophical widom of Lao-zi, which Zhuang-zi confirms of the harmony of the life and death. Lao-zi and Zhuang-zi disclaim Samsara, the immortality of the soul, cut off the life and death and the redemption of God. The philosophy of Lao-zi and Zhuang-zi comprehend human could from finite to infinite, and realize that holy and immortal of life in the life world. Although the philosophy of Lao-zi and Zhuang-zi are not religion, Lao-zi and Zhuang-zi connote consciousness of religion and piety, which deserve to treas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陳德和(2017)。論老子《道德經》的典範人生。鵝湖月刊,500,45-54。
    連結:
  2. 宋朝呂惠卿《道德真經傳》
  3.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卷九十四》
  4. 明末清初王船山《老子衍》中疏解
  5. 方東美(1979)。生生之德。臺北市:黎明文化公司。
  6. 王邦雄(1991)。生死道─老子三書之二。臺北市:漢藝色研文化公司。
  7. 王邦雄(2010)。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8. 王邦雄(1991)。生死道。新北市:漢藝色研文化公司。
  9. 王邦雄、陳德和(2007)。老莊與人生。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10. 朱謙之(1984)。老子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11. 牟宗三(1975)。現象與物自身。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12. 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13. 牟宗三(1978)。才性與玄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14.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三章》
  15.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六章〉
  16.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17.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18.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五章〉
  19.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20.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五章〉
  21.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22.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五章〉
  23. 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
  24.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九章〉
  25.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章〉
  26.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章〉
  27. 老子《道德經》〈第七章〉
  28. 孟子《孟子.盡心下》
  29. 林希逸《老子鬳齋口義》
  30. 河上公《老子章句》
  31. 唐君毅(1966)。中國哲學原論。香港:人生出版社。
  32. 徐復觀(1969)。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33. 莊子〈大宗師〉
  34. 陳德和(2012)。論老子即人文即宗教的思想特色。揭諦,23,197-256。
  35. 陳德和(2010)。宗教人文化的道家思維─以老子思想為例。鵝湖月刊,417,18-26。
  36. 傅偉勳(1990)。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37. 傅偉勳(1993)。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臺北市:正中書局。
  38. 傅偉勳(1986)。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39. 勞思光(1968)。中國哲學史。香港:中文大學崇基書院。
  40. 聞一多(1999)。聞一多全集。臺北市:里仁書局。
  41. 樓宇烈(1992)。王弼集校釋。臺北市:華正書局。
  42. 盧國龍(1997)。道教哲學。北京:華夏出版社。
  43. 錢穆(1991)。莊老通辨。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44. 錢穆(1986)。先秦諸子繫年。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45. 嚴靈峰(1971)。老子達解。新北市:藝文印書館,。
  46. 嚴靈峰(1966)。老莊研究。臺北市:中華書局。
  47. 饒宗頤(1991)。老子想爾注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2021)。論牟宗三對老子《道德經》體用思想的詮釋。揭諦: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學學報,4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