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產業移民村之現代化與殖民性-日治時期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橋仔頭製糖所之個案研究

并列篇名

The Modernization and Colonialism of Industrial Immigrants Village-A Case Study on Kio-A-Thau Sugar Refinery of Taiwan Sugar Refinery Company during Japanese Rule in Taiwan

DOI

10.7060/KNUJ-HA.200906.0001

作者

李文環(Wen-Huan Lee)

关键词

橋仔頭 ; 糖業 ; 產業空間 ; 現代化 ; 殖民性 ; 台糖 ; Kio-A-Thau ; sugar production ; industrial space ; modernization ; colonialism ; Taiwan Sugar

期刊名称

高雄師大學報:人文與藝術類

卷期/出版年月

26期(2009 / 06 / 01)

页次

1 - 2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創建於1901年的橋仔頭製糖所,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製糖工廠,無疑深具產業轉型的時代意義。其建設歷程從1900年底勘查、擇址,歷經初建(1901-1904)、擴建(1905-1911)、完備(1911-1945)等三個階段。自初建階段開始,整體建築就包括生產、運輸、事務、居住與信仰等五大空間。其中,工廠與鐵道構成現代化製糖工業的核心,象徵台灣邁入產業現代化的新紀元。而在工廠東南側不遠處,宿舍群與重役所以聖觀音像為中心,構成事務運作與日常生活的空間場域。特殊的是,這些建築物充滿防衛性的工事,透露當年建廠的緊張氛圍,這也使得整座基地呈現封閉性,而成為日本企業的移民村。顯然,生產營運與生活信仰構成產業移民村的空間特質,此特質在階段性擴充後,於1930年代末完備化。特別是1931年在生產與生活兩大空間的交接地帶興建神社,藉此信仰中心的轉移與重塑,展現產業移民村的日本色彩,更為此封閉的生產和生活空間,增添統治者的殖民性格。

英文摘要

Kio-A-Thau Sugar Refinery was built in 1901 during Japanese rule, and is the first modern sugar factory in Taiwan. This building has very high historical importance in term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s it went through the three stages of construction, expansion and operation from 1901 to 1945. From the initial stage of construction, the refinery had included different space for p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service, living and spiritual worship, among which the factory and the rail tracks had become the center of modern sugar production, opening a new chapter of Taiwa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hile at the south-eastern corner of the factory, the staff living quarter and labor factory is centered around the statue of black Goddess-of-Mercy. All the buildings consisted of heavy defense, which revealed the tension for the Refinery's construction, making the compound a closed space for Japanese immigrants. Obviously, production, operation, daily life and spiritual worship had also defined the space, which had been expanded and had become fully functional at the end of the 1930s. The construction of a temple between the factory and living quarters especially attached colonial significance to this plac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手島康(1930)。台灣糖業插話。台南:台灣糖業插話發行所。
  2. 王珊珊(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南,成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3. 王瑛曾(1941)。台灣文獻料叢刊:重修鳳山縣志。台灣大通書局。
  4. 台南高等工業學校(1941)。台灣總督府台南高等工業學校一覽(昭和15年)。台南:台南高等工業學校。
  5. 台南新報社(1907)。南部台灣紳士錄。東京:台南新報社。
  6. 台灣慣習研究會原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1993)。台灣習慣記事。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7. 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編印(1927)。事業沿革之概要。東京:台灣製糖株式會社。
  8. 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編印(1939)。台灣製糖株式會社事業沿革之概要。東京:台灣製糖株式會社。
  9. 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編印(1925)。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倉位十五週年紀念寫真帖。東京:台灣製糖株式會社。
  10. 台灣糖業公司受託、訓練越南糖業技術人員委員會編印。甘蔗製糖工業:第一部蔗糖機械與製造。台北:台糖公司。
  11. 台灣糖業公司經濟研究室(1947)。光復以來之台灣糖業。台灣糖業季刊,創刊號
  12.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印(1976)。糖業手冊。台北:台糖公司。
  13.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印(1976)。台糖三十年發展史。台北:台糖公司。
  14. 台灣總督府(1910)。台灣鐵道史。台灣總督府鐵道部。
  15. 台灣總督府(1921)。高雄築港概要。台灣總督府鐵道部。
  16. 台灣總督府(1921)。農業基本調查書。
  17. 田原哲次郎(1942)。製糖工業。東京:修教社書院。
  18.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1987)。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帕米爾書店。
  19. 石再添(1987)。台灣地理概念。台北:中華書局。
  20. 伊能嘉矩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1985)。台灣文化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21. 伊藤重郎(1939)。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史。東京:台灣製糖株式會社。
  22. 何鳳嬌(199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政大歷史所。
  23. 吳旭峰(199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24. 吳進喜、施添福(1997)。高雄縣聚落發展史。高雄:高雄縣政府。
  25. 李文環(2002)。林文榮訪問稿。
  26. 李文環(2002)。林長訪問紀錄。
  27. 李淑芬(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
  28. 村上玉吉(1934)。南部台灣誌。台北:成文。
  29. 岡山郡役所編(1923)。岡山郡要覽。台北:成文。
  30. 岩生成一、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55)。台灣經濟史。台北:台灣銀行。
  31. 林滿紅(1978)。台灣研究叢刊:茶、糖、樟腦與晚清台灣。台北:台灣經濟研究室。
  32. 河野信治(1930)。日本糖業發達史(生產篇)。東京:河野信治。
  33. 河野信治(1934)。日本糖業發達史(改版人物篇)。東京:河野信治。
  34. 柯志明(2003)。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台灣的發展與從屬。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35. 娓原通妤(1932)。台灣農業論。台北:新高堂書店。
  36. 孫鐵齋、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之糖。台北:台灣銀行。
  37. 徐照彥原著、李明峻譯(1993)。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人間出版社。
  38.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編(1988)。高雄市發展史。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39.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編(1958)。高雄市志(港灣篇)。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40. 張守真(1998)。哈瑪星風華。高雄:高雄文獻委員會。
  41. 張季熙(1958)。臺灣糖業復興史。彰化:台糖公司。
  42. 許水川主編(1984)。橋頭鄉志。高雄縣:橋頭鄉公所。
  43. 陳文達。台灣文獻史料叢刊:鳳山縣志。台灣大通書局。
  44. 陳水逢(1988)。日本近代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45. 陳正祥(1993)。台灣地誌。台北:南天書局。
  46. 陳佩祺(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47. 黃紹恆(1995)。明治後期日本製糖業的「雙重構造」。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2(1),79-109。
  48. 黃通編、張宗漢編、李昌槿編(1987)。日據時期台灣之財政。台北:聯經出版社。
  49. 筧干城夫(1989)。土と人と砂糖の-生(筧干城夫遺稿集)。東京:????出版社。
  50. 葉振輝(2000)。打狗歷史圖說。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51. 鈴木五郎(1939)。黎明日本の-開拓者-父鈴木藤三郎の一生。東京:實業之日本社。
  52. 鳳山廳編(1902)。鳳山廳管內概況。台北:成文。
  53. 蔡啟恆譯、James W. Davidson著(1972)。台灣之過去與現在。台北:台灣銀行。
  54. 鄭水萍(1997)。橋頭記事。高雄縣:高雄縣橋頭鄉公所。
  55. 盧德嘉。台灣文獻史料叢刊:鳳山采訪冊。台灣大通書局。
  56. 臨時台灣糖務局(1904)。糖業記事第二、三次。東京:台灣日日新報社。
  57. 臨時台灣糖務局(1908)。台灣糖業一斑。台南:臨時台灣糖務局。
  58.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1909)。台灣糖業舊慣一斑。台北: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59. 簡炯仁(1992)。有中崎厝,無中崎富;有中崎富,無中崎厝。台灣風物,42(3),119-143。
  60. 顏義芳編譯(2000)。台灣總督府殖產史料彙編(明治28年至明治41年)。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61. 蘇坤輝(199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
  62. 樋口弘(1943)。本邦糖業史。東京:味燈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