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試論當代台灣家族書寫中的感官記憶

并列篇名

Sensory Memories in Contemporary Taiwanese Family History Writings

DOI

10.6238/SIS.200509_(27).0008

作者

黃宗潔(Tsung-Chieh Huang)

关键词

家族書寫 ; 感官記憶 ; 認同 ; family history writings ; sensory memories ; identification

期刊名称

中國學術年刊

卷期/出版年月

27期(2005 / 09 / 01)

页次

205 - 22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試圖以當代台灣書寫家族故事的幾部作品為觀察對象,探討文本中有關身體感官的記憶與描寫。身體感官不僅是我們認識世界最原始的方式,也是知覺運作的基礎,而家族故事由於涉及對自身所由來的追尋溯源,勢必回溯到生命初始以前的狀態,因此感官所開展的性、記憶、認同等面向,便融入了家族書寫之中。本文即分別從味覺、嗅覺、觸覺、視覺幾個方向的感官書寫加以討論,藉此瞭解身體感官在建構家族記憶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英文摘要

Maintaining that physical senses not only constitute the foundation of our sensory perception but also enable us to comprehend the world, this paper takes several contemporary Taiwanese family history writings as examples to illustrate how they center on sensory memories. Since family history writings often depart from the subject's questioning of his/her origin, the topics related to physical senses, such as sex/sexuality, memory, and identity, are constantly dealt with in this particular genre. This paper, therefore, will discuss respectively the senses of taste, smell, touch, and sight in family history writings, in the hope of elucidating how physical sense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subject's remembrance and construction of his/her family histo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黃子平(2002)。《中外文學》。
    連結:
  2. 王宣一(2003)。《國宴與家宴》
  3. 周英雄(2000)。台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事業公司發行。
  4. 柯品文(2001)。《文訊》。
  5. 范銘如(2001)。《聯合報》。
  6. 郝譽翔(2000)。《遊並》
  7. 張大春(2003)。《聆聽父親》
  8. 陳文玲(2000)。《多桑與紅玫瑰》
  9. 陳芳明(1998)。《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
  10. 駱以軍(2003)。《遠方》
  11. 駱以軍(2000)。《月球姓氏》
  12. 鍾文音(2001)。《昨日重現》
  13. 黛安·艾克曼、莊安祺(2004)。《氣味、記憶與愛欲》
  14. 顧恩特·希旭菲爾德、張志成(2004)。《歐洲飲食文化》
  15. 龔卓軍(1998)。《中外文學》。
被引用次数
  1. 胡紹嘉(2020)。尋根或尋蹤:《莿桐最後的望族》與《留味行》的家族懷想及其中介。人文社會學報,20,31-64。
  2. 呂奇芬(2012)。後現代巫者的氣味祭儀、薩滿文化復興及其身體實踐—新探三部台灣當代小說。中外文學,41(2),119-156。
  3. 張淑棉(2008)。細節演繹/書信言說—論鍾文音《昨日重現》、《中途情書》中陰性書寫的敘事體現。臺灣文學研究學報,7,79-106。
  4. (2013)。追憶‧魅影‧行旅:《留味行》中的味覺想像與家族史建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24,28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