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鶯鶯傳〉自傳說看唐傳奇的詮釋方法

并列篇名

The Methodology of Interpretating Tang Chuanqi-Re-examine the Autobiographical Interpreter's Approach on "Yingying Zhuan"

DOI

10.6238/SIS.200603_(28).0005

作者

吳儀鳳(Yi-Feng Wu)

关键词

唐傳奇 ; 文本分析派 ; 索隱派 ; 自傳派 ; 反自傳派 ; 元稹 ; 鶯鶯傳 ; Tang Chuanqi the short narrative fiction in Tang Dynasty ; Textual Analysis ; Index to the Hidden Meanings of the Narrative Fiction ; Autobiographical Interpreter ; Anti-autobiographical Interpreter ; Yuan Zhen

期刊名称

中國學術年刊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06 / 03 / 01)

页次

133 - 15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觀察唐傳奇的研究情況,發現大抵可以分為兩種主要的詮釋路徑,第一種是純粹以作品本身為主的研究,主要以小說分析方法進行者,本文名之為「文本分析派」,此派著重小說文本的美學分析;第二種是將作品與作者關連在一起,著重以歷史考證的方法進行作者的考察,關注作者的寫作背景,著重寫作主體的心理和意圖,並且認為唐傳奇具有某種寓意,而視小說中的人物、情節有現實中的影射對象者,本文稱這一派研究者為「索隱派」。 以〈鶯鶯傳〉為例,不少索隱派詮釋者認為傳奇主角張生實乃作者元稹,將〈鶯鶯傳〉視為元稹之自傳。本文將這一類詮釋者稱為「自傳派」。由於「自傳派」在方法上與「索隱派」是一致的,故可涵攝在「索隱派」之下。本文以〈鶯鶯傳〉自傳說為一具體對象,首先說明自傳派詮釋的由來,及其理論。其次再站在反自傳派的立場說明其理論。由此看出兩派各有其主張。雖然不少學者傾向認定張生為元稹自傳,不過這個說法並不是牢不可破的。由於唐傳奇的虛實相雜,故在解讀上會出現如此紛歧而無法定於一說的現象。本文嘗試說明造成傳奇詮釋紛歧的原因,也說明唐傳奇的研究其實和《紅樓夢》的詮釋一樣,足以形成一套「唐傳奇學」,成為學界繼續不斷進行詮釋和討論的議題。

英文摘要

The Tang Chuanqi, a genre of narrative tale and fiction, places a unique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Not only enjoyed among the ordinary readers, it has been also diversely interpreted by critics across time. Generally, the criticisms on Tang Chuanqi can be induced into two main methods. One of them is called ”Textual Analysis” based on ”New Criticism”, whose main effort only focused on the textual aesthetics itself, dealing little with the authors' writing process, background, intention and aim. The other is called ”Index to the Hidden Meanings of the narrative fiction”, whose theorists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studies of authors' life, writing intention, social background Along with its morality. Meanwhile, they also find out the underlined allusions and implications the authors encoded in their works by comparing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characters in the Tang Chuanqi and the contemporaries in the authors' time. In this paper, I am going to concentrate on one of well-known Tang Chuanqi, Yingying Zhuan 鶯鶯傳authored by Yuan Zhen 元稹. Firstly, I will respectively introduce two methodological studies, ”Autobiographical interpreter” (a branch of ”Index to the Hidden Meanings of the narrative fiction”) and ”Anti-autobiographical interpreter,” used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Yingying Zhuan. Additionally, I will challenge the thesis of ”Autobiographical interpreter,” which argues that the character of Zhang sheng 張生 is the projection of its author. Then, I will elaborate 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istory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study, and explain the reasons causing two interpretations in Yingying Zhuan. Finally, I will conclude that the fictionality and reality in the Yingying Zhuan are so complicated and not so easy to distinguish one another; thus we need more than careful theories and interpretations to analyze this literature work.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宋趙德麟、上海古籍出版社編(2001)。宋元筆記小說大觀:侯鯖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明鄧伯羔(1971)。四庫全書珍本:藝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 唐元稹撰、楊軍箋注(2002)。元稹集編年箋注(詩歌卷)。西安:三秦出版社。
  4. 唐元稹撰、冀勤點校(1982)。元稹集。北京:中華書局。
  5. 唐白居易撰、朱金城箋注(1988)。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6. 唐韓愈撰、馬通伯校注(1975)。韓昌黎文集校注。臺北:華正書局。
  7. 清王士禎撰、勒斯仁點校(1982)。清代史料筆記叢刊:池北偶談。北京:中華書局。
  8. 清姚元之撰、李解民點校(1982)。清代史料筆記叢刊:竹葉亭雜記。北京:中華書局。
  9. E.D.Hirsch(1967).Validity in Interpretation.New Haven:Yale UP.
  10. 十堰、袁漢學(2000)。陳世美其人其事。湖北檔案
  11. 尹占華(2001)。鶯鶯傳是元稹自寓-兼與吳偉斌先生商榷。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38
  12. 卞孝萱(2001)。唐傳奇新探。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3. 卞孝萱(2003)。唐人小說與政治。廈門:鷺江出版社。
  14. 卞孝萱(1980)。元稹年譜。濟南:齊魯書社。
  15. 王雅潔(1999)。真情激奇文-鶯鶯傳創作意圖淺析。鐡道師院學報,16
  16. 王夢鷗(1985)。唐人小說校釋。臺北:正中書局。
  17. 王夢鷗(1987)。崔鶯鶯的身世並談其故事構成的年代。東方雜誌,20
  18. 余英時(1978)。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臺北:聯經文化公司。
  19. 余英時(1991)。猶記風吹水上鱗。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20. 吳偉斌(2003)。三論張生非元稹自寓-兼答尹占華、程國賦兩位先生的商榷。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1. 吳偉斌(1994)。「元稹薄倖說」駁議。蘇州大學學報
  22. 吳達芸、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1995)。人物類型與中國巿井文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3. 束忱、張宏生注譯、侯迺慧校閱(1998)。新譯唐傳奇選。臺北:三民書局。
  24. 李李(1991)。唐傳奇李娃傳賞析。中國國學,139-142。
  25. 李劍國(1993)。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6. 汪辟疆校錄(1987)。唐人小說。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27. 周汝昌(1999)。當代學者自選文庫:周汝昌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8. 周相錄(2004)。元稹年譜新編。上海:出版社。
  29. 周相錄(2002)。吳偉斌先生《鶯鶯傳》研究中的失誤-兼談學術批評規範。煙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
  30. 林明德、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1995)。人物類型與中國巿井文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1. 孫鴻亮(2002)。元稹評價考論-讀陳寅恪先生《元白詩箋證稿》。唐都學刊,18,11-14。
  32. 秦紋(2002)。崔鶯鶯原來是外國人。北京青年報(2002/11/05)
  33. 聯合報(1981/07/09-11)
  34. 張政烺(2004)。張政烺文史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35. 張瑾(1996)。陳世美蒙冤得昭雪。北京成人教育
  36. 莊宜文(1998)。是超越還是陷溺-從鶯鶯傳看傳統女性的愛情困境。國文天地,14,58-64。
  37. 許雅惠(1991)。霍小玉傳、李娃傳、鶯鶯傳淺探。中師語文,27-34。
  38. 陳友冰(2001)。海峽兩岸唐代文學研究史(1949-2000)。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39. 陳寅恪(1978)。元白詩箋證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0. 傅璇琮主編、羅聯添主編(2004)。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西安:三秦出版社。
  41. 傅錫壬(1984)。牛李黨爭與唐代文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42. 程千帆撰(1983)。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43. 程國賦(2002)。論元稹的小說創作及其婚外戀。文學遺產
  44. 程國賦(2000)。唐代小說與中古文化。臺北:文津出版社。
  45. 程毅中(2003)。唐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46. 程毅中編(1994)。神怪情俠的藝術世界-中國古代小說流漫話。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47. 黃忠晶(1995)。讀《鶯鶯傳》和《讀〈鶯鶯傳〉》。大陸雜誌,11-14。
  48. 黃雅莉。《霍小玉傳》之主題思想與人物性格。鵝湖月刊,25,12-24。
  49. 葛承雍(2002)。崔鶯鶯與唐蒲州粟特移民踪迹。中國歷史文物,60-68,79。
  50. 光明日報(2003/06/25)
  51. 廖隆振(1999)。意志的怒焰—論「霍小玉傳」。傳習,101-110。
  52. 趙超、白化文編(1997)。周紹良先生欣開九秩慶壽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53. 劉坤儀(1987)。論霍小玉傳悲劇結局的必然性。中外文學,15,149-157。
  54. 聯合報(1986/12/09)
  55. 劉隆凱整理(2005)。陳寅恪「元白詩證史」講席側記。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56. 蔡鴻生。從小說發現歷史-《讀鶯鶯傳》的眼界和思路。中華文史論叢
  57. 錢靜方(1979)。小說叢考。臺北:長安出版社。
  58. 龔鵬程(1988)。文化文學與美學。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59. 龔鵬程(2005)。紅樓夢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李貴生(2015)。比興與微言之辨:以蔡元培紅學的經學淵源為中心。國文學報,57,217-254。
  2. 李志宏(2012)。夫使知者不為,為之者不惑─〈鶯鶯傳〉主題寓意別解。淡江中文學報,27,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