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談八股文的研究與文獻

并列篇名

Remark on the Studies and Bibliography of Eight Legged Essays

DOI

10.6238/SIS.200803_(30-1).0008

作者

侯美珍(Mei-Chen Ho)

关键词

八股文 ; 明清科舉 ; 科舉文獻 ; Eight legged essay ; Ming-Qing imperial examination ; bibliography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期刊名称

中國學術年刊

卷期/出版年月

30_1期(2008 / 03 / 01)

页次

167 - 19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首先強調八股文對明清兩代深刻的影響,呼籲學者重視八股文的研究。續又分析八股文研究不振之故,乃因今人抱持著負面印象,且八股文文體極難,令研究者望而卻步。就文獻的角度而言,科舉文獻涵蓋廣闊,制度因時修正,建立研究的基礎知識頗為不易。且八股文過時即廢,又於清末廢除科舉,使文獻的湮滅更為嚴重。八股文在內容、形式、遣詞用語等,受到嚴格的束縛,加上揣摩考官所好、追逐風氣所趨,此皆使今人辨識、論定時文作者的風格更為不易。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is about the influence that eight legged essays had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arouse scholars' concern to eight-legged academic studies. By virtue of lacking studies on eight legged essays, this thesis will be analyzed the reasons why there is a negative impression in scholars' minds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the writing style. Regarding the bibliography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the reference dimension of which is extensive, an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that time was reformed easily by officials. Hence, building up the datum for academic research became tougher. Eight legged essays were abolished rashly while the styles of writing were out of date, even only afte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At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was abrogated that made a great loss of the bibliography. Eight legged essays were constrained by the content, forms and lexical usages, moreover; they could be fathomed to acquire examiners' preferences of article styles by examinees. Therefore, the tendency made it arduous for modern scholars to distinguish and discuss the examinees' writing styl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侯美珍(2006)。明清科舉八股小題文研究。臺大中文學報,25,153-198。
    連結:
  2. 侯美珍(2004)。明清士人對「評點」的批評。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4(3),238-239。
    連結:
  3. 劉海峰(2003)。科舉文獻與「科舉學」。臺大歷史學報,32,269-297。
    連結:
  4. 明支大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支華平先生集
  5. 明王世貞撰、魏連科點校(1985)。弇山堂別集。北京:中華書局。
  6. 明王思任。續修四庫全書:謔菴文飯小品
  7. 明艾南英(1980)。天傭子集。臺北:藝文印書館。
  8. 明李光縉(1996)。景璧集。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9. 明李維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大泌山房集
  10. 明李樂(1977)。見聞雜記。臺北:偉文圖書公司。
  11. 明沈德符(1997)。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
  12. 明武叔卿。舉業巵言。臺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
  13. 明姚希孟。四庫禁燬書叢刊:響玉集
  14. 明唐文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唐文恪公文集
  15. 明徐光啟(1983)。徐光啟著譯集:詩經傳稿。上海: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
  16. 明徐學聚(1986)。中國史學叢書:國朝典彙。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7. 明張溥。續修四庫全書:七錄齋詩文合集
  18. 明陳名夏。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石雲居文集
  19. 明陳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梧岡文正續兩集合編
  20. 明陳際泰。四庫禁燬書叢刊:巳吾集
  21. 明陳際泰撰、清呂留良輯評。陳大士先生稿。臺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
  22. 明陳龍正。四庫禁燬書叢刊:幾亭全書
  23. 明陶望齡。四庫禁燬書叢刊:陶文簡公集
  24. 明湯賓尹。四庫禁燬書叢刊:睡庵稿
  25. 明董其昌(1968)。容臺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26. 明鄭元勳輯。四庫禁燬書叢刊:媚幽閣文娛二集
  27. 明謝肇淛。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小草齋文集
  28. 明歸有光撰、周本淳校點(1983)。震川先生集。臺北:源流出版社。
  29. 明瞿景淳。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瞿文懿公集
  30. 清方苞撰、劉季高點校(1980)。方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1. 清方苞選評。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欽定四書文
  32. 清王夫之(1995)。船山全書:夕堂永日緒論外編。長沙:嶽麓書社。
  33. 清王先謙。續修四庫全書:東華續錄
  34. 清王步青。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巳山先生別集
  35. 清田雯。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古歡堂集
  36. 清伍涵芬。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讀書樂趣
  37. 清吳肅公。四庫禁燬書叢刊經:讀書論世
  38. 清呂留良。天蓋樓偶評-小題觀略。臺北:國家圖書館。
  39. 清呂留良(1977)。呂晚邨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0. 清呂留良。四庫禁燬書叢刊:呂晚邨先生論文彙鈔
  41. 清呂留良。十二科程墨觀略。臺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
  42. 清李紱。續修四庫全書:穆堂別稿
  43. 清李漁(1970)。李笠翁曲話。臺北:廣文書局。
  44. 清汪廷珍。實事求是齋遺稿。臺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
  45. 清阮葵生。續修四庫全書:茶餘客話
  46. 清周亮工評選。四庫禁燬書叢刊:賴古堂名賢尺牘新鈔
  47. 清法式善。續修四庫全書:存素堂文集
  48. 清金匱闕鑄補齋編輯。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皇朝新政文編。臺北:文海出版社。
  49. 清俞樾。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春在堂尺牘、春在堂雜文。臺北:文海出版社。
  50. 清姚鼐撰、劉季高標校(1992)。惜抱軒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1. 清帥我。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墨瀾亭文集
  52. 清洪若皐。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南沙文集
  53. 清紀昀奉敕纂(1989)。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
  54. 清唐彪(1976)。父師善誘法。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
  55. 清素爾訥撰。續修四庫全書:欽定學政全書
  56. 清袁枚撰、周本淳標校(1988)。小倉山房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7. 清康有爲。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戊戌奏稿。臺北:文海出版社。
  58. 清張廷玉(1997)。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59. 清張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文端集
  60. 清梁章鉅著、陳居淵點校(2001)。制義叢話。上海:上海書店。
  61. 清盛康輯。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皇朝經世文續編。臺北:文海出版社。
  62. 清許汝霖。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德星堂文集
  63. 清陳廷敬奉敕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皇清文穎
  64. 清陳康祺撰、張文玲點校(1984)。郎潛紀聞四筆。北京:中華書局。
  65. 清陸世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思辨錄輯要
  66. 清陸求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陸密菴文集
  67. 清章學誠(1985)。章學誠遺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68. 清路德。續修四庫全書:檉華館全集
  69. 清趙吉士。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萬青閣全集萬青閣制藝
  70. 清劉錦藻(1987)。清朝續文獻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1. 清錢澄之(1998)。田間文集。合肥:黃山書社。
  72. 清錢澧。續修四庫全書:錢南園遺集
  73. 清戴名世撰、王樹民編校(2000)。戴名世集。北京:中華書局。
  74. 清謝章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賭棋山莊筆記。臺北:文海出版社。
  75. 清嚴可均。續修四庫全書:鐵橋漫稿
  76. 清顧炎武(1984)。顧亭林詩文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77. 清顧炎武(1979)。原抄本日知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7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1987)。順治年間科舉題本選。歷史檔案,3,16-26。
  79. 吳承學(2000)。中國古代文體形態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80. 吳承學(1994)。一個期待關注的學術領域-明清詩文研究三人談。文學遺產,4,1-16。
  81. 宋浩杰主編(2006)。中西文化會通第一人:徐光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2. 周作人(1982)。看雲集。臺北:里仁書局。
  83. 周彥文(1997)。論歷代書目中的制舉類書籍。中國書目季刊,31(1),1-13。
  84. 金克木(1993)。紅樓八股硯香詞。讀書,8,75-85。
  85. 侯美珍(2005)。明清科舉取士「重首場」現象的探討。臺大中文學報,23,277-322。
  86. 侯美珍(2004)。毛奇齡「季跪小品制文引」析論-兼談「稗官野乘,悉爲制義新編」的意涵。臺大中文學報,21,185-214。
  87. 馬敘倫(1995)。石屋續瀋。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88. 高明揚、蔣金星(2005)。清代文化政策對八股文衡文標準的影響。武漢大學學報,4,480-485。
  89. 涂經詒撰、鄭邦鎮譯(1984)。從文學觀點論八股文。中外文學,12(12),167-180。
  90. 商衍鎏(1975)。清代科舉考試述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91. 張中行(1998)。閑話八股文。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92. 啟功(1994)。說八股。北京:中華書局。
  93. 陳書祿(1996)。明代詩文的演變。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94. 舒蕪(2000)。周作人的是非功過。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95. 葉國良(1994)。八股文的淵源及其相關問題。臺大中文學報,6,39-58。
  96. 劉海峰(2005)。科舉學導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97. 劉祥光(1996)。時文稿:科舉時代的考生必讀。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22,49-68。
  98. 鄧雲鄉(2001)。水流雲在叢稿。北京:中華書局。
  99. 鄧嗣禹(1982)。中國考試制度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00. 盧前(1937)。八股文小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101. 戴華萱、黃明理指導(2001)。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102. 鍾毓龍、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輯(1990)。文史資料精選:科場回憶錄。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03. 鄺健行(1999)。科舉考試文體論稿:律賦與八股文。臺北:臺灣書店。
被引用次数
  1. 侯美珍(2008)。《儒林外史》周進閱范進時文卷的敘述意涵。國文學報,44,155-185。
  2. 金原泰介(2016)。幾社八股文的思想-以陳子龍為考察中心。漢學研究,34(4),165-197。
  3. 游適宏(2018)。洪棄生八股文詮題立意試析。輔仁國文學報,46,105-142。
  4. 張政偉(2012)。以經為法 :廖燕文學觀的另一個面向。靜宜中文學報,1,12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