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晚明儒者耿定向之學術及其價值-與《明儒學案》商榷

并列篇名

The Reexamine of the Academic Value of Late-Ming Dynasty's Scholar Geng Ding-xiang and the "Ming Ru Xue An"

DOI

10.6238/SIS.201309.02

作者

袁光儀(Guang-Yi Yuan)

关键词

明儒學案 ; 耿定向 ; 管志道 ; 劉元卿 ; 焦竑 ; 泰州學派 ; Ming Ru Xue An ; Geng Ding-xiang ; Guan Zhi-dao ; Liu Yuan-qing ; Jiao Hong ; Taizhou school

期刊名称

中國學術年刊

卷期/出版年月

35_2期(2013 / 09 / 01)

页次

33 - 5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晚明儒者耿定向,是推動王陽明入祀孔廟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當世曾有高度評價,其學術亦影響諸多學者,如劉元卿、管志道、焦竑、祝世祿、潘士藻等皆出其門,實堪稱為一代宗師。然而,因他與著名的爭議性思想家李卓吾長年論爭,卻又最終復合;此外,其居官行事,亦與當時東林君子之「清議」不合,故《明儒學案》對其人品及學術多有貶抑與質疑。但《明儒學案》鑑於「王學流弊」,對泰州、龍溪以下之學者,所論未必客觀恰當,後世學者亦已有所檢討,考察其對於耿定向生平事蹟之取材,實不無偏頗,而對其學術之評議,亦不免囿於成見,故本文擬就《明儒學案》之意見作一澄清與回應,期能還原耿定向在學術史上之地位,並申明其學術之內涵與價值。

英文摘要

The Late-Ming Confucian Geng Ding-xiang was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promoting Wang Yang-ming to be worshiped in Confucius Temple event, highly appraised as a great master and affected many his disciples and scholars such as Liu Yuan-qing, Guan Zhi-dao, Jiao Hong, Zhu Shi-lu, Pan Shi-zao etc. Still, due to the controversy but the final composite with the famous controversial thinker Li Zhuo-wu, and his official acts conflicted with the Dong Lin Junzi ”Qing Yi” (清議), ”Ming Ru Xue An” discoursed his character and academic as a detractive and questioned way of view.However, for the ”Wang Xue Abuses” (王學流弊), the comments of ”Ming Ru Xue An” about the scholars after Taizhou and Longxi school may not be objective and appropriate. Recent literatures about Geng Ding-xiang are inevitably biased and trapped by dogma. Therefore, regarding the opinion of the ”Ming Ru Xue An”, the paper proposed for a clarification and response recovering the status of Geng Ding-xiang i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affirming his academic meaning and valu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袁光儀(2012)。自律與自由─耿定向與李卓吾學術論爭之意義探討。鵝湖學誌,49,37-73。
    連結:
  2. 袁光儀(2008)。上上人與下下人─耿定向、李卓吾論爭所反映之學術疑難與實踐困境。成大中文學報,23,61-88。
    連結:
  3. 袁光儀(2007)。「為下下人說法」的儒學─李贄對陽明心學之繼承、擴展及其疑難。臺北大學中文學報,3,129-164。
    連結:
  4. 袁光儀(2009)。名教與真機─耿定向、李卓吾學術論爭之本質及其意義。中國學術年刊,31,89-114。
    連結:
  5. 楊正顯(2011)。王陽明《年譜》與從祀孔廟之研究。漢學研究,29(1),153-187。
    連結:
  6. (1987)。黃宗羲全集。臺北:里仁書局。
  7.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8. 明•劉元卿:《山居草》(明萬曆癸己(二十一年)安成陳國相刊本)。
  9.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0. (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1. (2005)。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北京:北京出版社。
  12.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3.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4.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1991)。二十五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6. 明•管志道:《管子惕若齋集》(明萬曆二十四年序刊本)。
  17.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8.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 (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21. 宋朱熹(1975)。四書集註。臺北:學海出版社。
  22. 明朱國禎(1960)。湧幢小品。臺北:新興書局。
  23. 明耿定向(1970)。耿天臺先生文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24. 明耿定向(2006)。觀生紀。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5. 明焦竑(1977)。焦氏澹園集。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
  26. 明黃宗羲(1971)。宋元學案。臺北:廣文書局。
  27. 明黃景昉(2002)。國史唯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8. 明劉宗周(1970)。劉子全書。臺北:華文書局。
  29. 明潘曾紘輯(1977)。李溫陵外紀。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
  30. 左東嶺(1997)。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31. 江宜芳(1992)。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
  32. 池勝昌(1989)。臺北,臺灣師大歷史研究所。
  33. 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北:學生書局。
  34. 吳震(2009)。泰州學派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5. 李劍雄(1998)。焦竑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36. 岡田武彥、屠承先譯(2000)。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7. 林麗月(1984)。臺北,臺灣師大歷史研究所。
  38. 袁光儀(2007)。偽道學或真聖賢?─明儒耿定向的人格學術之再評價。興大中文學報,22,205-229。
  39. 張建業編(2000)。李贄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0. 張學智(2000)。明代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1. 莊耀郎(2000)。新儒家對傳統儒家所謂「異端」態度的考察。中國學術年刊,21,159-175。
  42. 許蘇民(1998)。李贄的真與奇。南京:南京出版社。
  43. 陳時龍(2005)。明代中晚期講學運動(1522-1626)。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44. 陳祖武(1994)。中國學案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45. 彭國翔(2001)。周海門的學派歸屬與《明儒學案》相關問題之檢討。清華學報,31(3),339-374。
被引用次数
  1. 袁光儀(2014)。處於江右與泰州之間的儒者耿定向─一個跨越陽明後學分派畛域的人物典型。臺北大學中文學報,15,51-64。
  2. 袁光儀(2016)。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耿定向、管志道師徒之論學宗旨。中國學術年刊,38(1),5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