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衰世中的魯國柱石-冉有新論

并列篇名

The New Discussion on Ran-you (冉有)

DOI

10.6238/SIS.201409.03

作者

劉國平(Guo-Ping Liou)

关键词

冉有 ; 政治才能 ; 魯國 ; 季氏 ; 國之柱石 ; Ran-you(冉有) ; Political skills ; Lu(魯) ; Chi Family(季氏) ; The pillar of the country

期刊名称

中國學術年刊

卷期/出版年月

36_2期(2014 / 09 / 01)

页次

43 - 6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冉有雖列四科十哲之一,又多才多藝,但受到孔子的責備也最多,甚至因為幫季氏搜括,使孔子讓同門聲討他。本文認為單從《論語》未能突顯冉有該有的歷史評價與定位,因此將其人置於當時的之歷史中去考察,結果發現,冉有不獨有行政的才能,在戰略與戰術的上的表現,也十分出色。在亂世中,他留在體製內改革,擋掉季氏許多無理的施政,表現出鄂鄂爭臣的正直,處衰世而能有所作為,不僅戰勝入侵的齊國,使國君迎回孔子,在子路離開後,更是孤軍奮戰,維持國內政局穩定,調和魯君與季氏之衝突,其先為季氏之「聚斂附益」,亦有特殊之原因。此外,在孔子卒後至魯哀公二十七年之十餘年間,魯國無事,君臣相安,當亦與冉子之在位施政有關。實堪稱「衰世中的魯國柱石」。

英文摘要

Although Ran-you is the ten famous students of Confucius, and versatile, but also suffer the most blamed by Confuciu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 study only from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an not highlight the historical evaluation and positioning of Ranyou from the others. Therefore re-examine, hoping to clarify iss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an-you not only have administrative skills, but also very good on the strategy and tactics. In troubled times, he stayed within the system to reform. block off many unreasonable policy of Chi Family, showing the integrity of statesman. He can make a difference in a troubled world. Not only overcome the invasion of Qi, but also to maintain domestic political stability. Over ten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Confucius, he makes Lu stability., it can be called "the pillar of Lu."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元許謙(1985)。讀四書叢說。北京:中華書局。
  2. 宋朱熹集注(1987)。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3. 宋洪邁(1996)。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1986)。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5. 晉王肅注(1966)。孔子家語。臺北:世界書局。
  6. 清阮元校刊(1993)。重刊宋本左傳注疏附校刊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7. 清陳立、吳則虞點校(1994)。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8. 清顧棟高(1975)。春秋大事表。臺北:廣學社印書館。
  9. 漢司馬遷、楊家駱編(1991)。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
  10. 王漢蘇(1988)。孔門十哲生平述要。育達學報,2,40-49。
  11. 朱守亮(2006)。論語中的四科十子。臺北:萬卷樓。
  12. 李滌生(1990)。荀子集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3. 李學勤編(2000)。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4. 李學勤編(2000)。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5. 修建軍(2004)。孔門弟子。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16. 高專誠(1989)。孔子•孔子弟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7. 許維遹(1980)。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18. 陳奇猷(1983)。韓非子集釋。臺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 傅佩榮(2011)。孔門十弟子。臺北:聯經出版社。
  20. 程發軔(1991)。春秋要領。臺北:三民書局。
  21. 舒大清(2006)。孔子弟子冉有論。湖北社會科學,2006(5),113-115。
  22. 楊伯峻(2008)。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23. 趙善詒(1985)。說苑疏證。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
  24. 蔡仁厚(1992)。孔門弟子志行考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5. 諸橋轍次、千祥譯述(1964)。論語弟子考(11)─冉有。孔孟月刊,2(1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