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釋德清《老子道德經解》與《莊子內篇註》互文詮釋方法析論
|
并列篇名
|
Shi Dé-qing's Intertextuality Interpretation Method of "Zhuangzi Nei Pian Zhu" and "Laozi Dao De Jing Jie"
|
DOI
|
10.6238/SIS.201506.03
|
作者
|
沈明謙(Ming-Quian Shen)
|
关键词
|
釋德清 ; 互文詮釋 ; 莊子內篇註 ; 老子道德經解 ; Shi Dé-qing ; Intertextuality interpretation ; "Zhuangzi Nei Pian Zhu" ; "Laozi Dao De Jing Jie"
|
期刊名称
|
中國學術年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37_2期(2015 / 09 / 01)
|
页次
|
74
-
114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釋德清身為明代佛教高僧大德中唯一兼注《老子》、《莊子》的人,他對於《老子》、《莊子》之間的關係、閱讀與詮釋的策略自當有其特出之處。但相關研究中,不是將二者分別探討,就是混雜在以佛解道、三教會通的框架下討論,或者僅以釋德清說的「《莊子》一書,乃《老子》之注疏」為依據,認為莊子是老子的學說承繼者、闡發者,《莊子》一書的義理依附在《老子》之下。本文以前行研究為基礎,試圖重新思考釋德清「《莊子》一書,乃《老子》之注疏」論題背後所隱含的意義,釐清釋德清「註疏」一語的時代意涵,並重建他在「《莊子》一書,乃《老子》之注疏」此命題下隱含的閱讀方法與詮釋方針。
|
英文摘要
|
Shi Dé-qing is Buddhist monk of Ming Dynasty China who annotate "Laozi" and "Zhuangzi", he has special points to interpret how to comprehend, read and explain they. But the studies of Shi Dé-qing whose not leave each other nor mix two books in "explain Tao in Buddhis", "communication of three religions", in addition to this, they only are accordind to ""Zhuangzi" is the annotation of "Laozi"" to identify Zhuangzi to be follower of Laozi and think "Zhuangzi" to have no difference between Laozi. This study has foundation in bygone studies, try to think the meaning of ""Zhuangzi" is the annotation of "Laozi"" afresh, then clarifty meaning of 'be the annotation of' in Shi Dé-qing's age. Finally, we try to rebuild ""Zhuangzi" is the annotation of "Laozi"" which means correctly, and point Hān-shān's reading method and interpretation method of "Laozi" and "Zhuangzi".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高齡芬(2010)。憨山大師《老子解》之道論研究。興大中文學報,27,191-205。
連結:
-
劉怡君(2007)。釋德清《老子》學義理內蘊探析—兼論「以佛解《老》」的詮釋向度。淡江大學中文學報,17,265-294。
連結:
-
鄭燦山(2006)。唐道士成玄英的重玄思想與道佛融通—以其老子疏為討論核心。臺北大學中文學報,創刊號=1,151-178。
連結:
-
(1989)。十三經注疏。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iwen。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aiwan Shangwu。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aiwan Shangwu。
-
(1989)。十三經注疏。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iwen。
-
宋林希逸、周啟成校注(1997)。莊子鬳齋口義校注。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
明陸西星、蔣馬門點校(2012)。南華真經副墨。北京=Bei 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
明焦竑、李劍雄點校(2008)。焦氏筆乘。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
明福善日錄、通炯(1973)。憨山老人夢遊集。臺北=Taipei: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Sinwenfeng。
-
明釋德清(2004)。老子道德經憨山註 莊子內篇憨山註 附觀老莊影響論─名三教源流異同論。臺北=Taipei: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Sinwenfeng。
-
明釋德清、黃曙輝點校(2009)。莊子內篇注。上海=Shanghai: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明釋德清、黃曙輝點校(2009)。道德經解。上海=Shanghai: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清郭慶藩輯(2004)。莊子集釋。臺北=Taipei:華正書局=Huazheng。
-
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1992)。王弼集校釋。臺北=Taipei:華正書局=Huazheng。
-
Zheng, Xuan、Jia, Gong-yan(1997)。Zhou li zhu shu。Taipei:Yiwen。
-
Zheng, Xuan、Jia, Gong-yan(1997)。Yi li zhu shu。Taipei:Yiwen。
-
方勇(2008)。莊子學史。北京=Beijing:人民出版社=Ren Min。
-
王邦雄(2004)。莊子其人其書及其思想。中國哲學論集(增訂三版),臺北=Taipei:
-
王玲月(2004)。憨山大師註莊的孔子形象。東方人文學誌,3(4),133-150。
-
王玲月(2005)。憨山大師的生死觀。臺北=Taipei:文津出版社=Wenjin。
-
王紅蕾(2010)。憨山德清與晚明士林。北京=Beijing: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
王紅蕾(2007)。緣起與根本:佛教與道教宇宙觀的衝突與調和—憨山德清《莊子內篇注‧齊物論》研究。哲學研究,4,29-32。
-
王紅蕾(2007)。憨山德清注《莊》動機與年代考。北方論叢,2007(2),32-35。
-
王煜(1978)。釋德清(憨山老人)融攝儒道兩家思想以論佛性。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9(1),173-199。
-
李霞(2001)。憨山德清的三教融合論。安徽史學,2001(1),16-19。
-
李曦(1994)。釋德清《莊子內篇注》研究。五台山研究,1994(3),16-28。
-
李懿純(2008)。憨山德清註〈莊〉之研究。臺北=Yonghe:花木蘭文化出版社=Hua-Mu-Lan Culture Publishing Company。
-
汪安民編(2011)。文化研究關鍵詞。南京=Nanjing:江蘇人民出版社=Jiangsu People's Press。
-
彼得‧布魯克、王志弘譯、李根芳譯(2004)。文化理論詞彙。臺北=Taipei:巨流圖書有限公司=Juliu。
-
林文彬(2001)。釋德清《觀老莊影響論》初探。文史學報,31,15-33。
-
林順夫(2004)。推門落臼:試論憨山大師的《莊子內篇注》。清華學報,新34(2),299-326。
-
邱敏捷(2001)。憨山「莊子內篇注」之特色。中國文化月刊,258,69-95。
-
徐聖心(2010)。青天無處不同霞─明末清初三教會通管窺。臺北=Taipei: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ation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
張玲芬(1999)。臺中=Taichung,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
許中頤(2001)。臺北=Taipei,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Asian Humanities, Huafan University。
-
郭建云(2011)。蘇州=Soochow,蘇州大學哲學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Soochow University。
-
陳永革(2007)。晚明佛教思想研究。北京=Beijing:宗教文化出版社=Religious Culture Press。
-
陳松柏(2003)。憨山老學中「道」之多義性指涉與終極關懷。南開學報,1(1),135-148。
-
陳松柏(2002)。憨山老學之思考方式與世間特質。南開學報,7(上),45-61。
-
陳松柏(2004)。憨山《道德經解》中「道」之詮釋特質與價值定位。南開學報,2(2),223-238。
-
陳運星(1991)。桃園=Taoyuan,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熊鐵基編、劉韶軍、錢奕華、湯君(2009)。中國莊學史。福州=Fu Zhou:福建人民出版社=Fuji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
劉海濤(2008)。憨山德清注《莊》時間相關問題再論—兼與王紅蕾博士商榷。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23-26。
-
蔡金昌(2006)。憨山大師的三教會通思想。臺北=Taipei:文津出版社=Wenjin。
-
蔡振豐(2006)。憨山德清的禪悟經驗與他對老莊思想的理解。法鼓人文學報,3,211-234。
-
韓煥忠(2010)。僧能解南華意—憨山德清的《莊子內篇注》。五台山研究,2010(2),26-31。
-
嚴靈峯編(1965)。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iwen。
-
釋會雲(2008)。嘉義=Chiayi,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Religious Studies, Nanhua 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