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語》「文桓譎正」諸說彙解-以漢迄唐宋為考察核心

并列篇名

Explain th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n the Confucian Analects of "Wen Huan Jue Zheng" -Focusing on the Works of the Han until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DOI

10.6238/SIS.201803_(40-1).01

作者

陳明恩(Chen Mingen)

关键词

論語 ; 文桓 ; 譎正 ; 行權 ; 王霸 ; 筆法 ; Confucian Analects ; Wen Huan ; Jue Zheng ; Expedience ; Wang Ba ; Bi Fa

期刊名称

中國學術年刊

卷期/出版年月

40_1期(2018 / 03 / 01)

页次

1 - 2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論語‧憲問》「譎」、「正」之說,歷來所釋,各有不同。為一觀究竟,本文乃援漢迄唐宋諸說為例,探其詮釋趨向之異同。綜觀諸家所論,其要有六:或以「禮義」為說,如馬融、鄭玄;或藉「隱闕」示意,如杜預;或援「行權」鑄論,如顏師古、蘇軾、曾丰;或依「事功」述旨,如程頤;或本「存心」立義,如朱熹;或據「筆法」申論,如黃檗山。諸說之間,雖見仁見智,難有定論;然此迥異之說解,亦提供不同之觀照角度,從而豐富孔子立說之義蘊。

英文摘要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crafty" and "upright" on the Confucian Analect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 this article focusing on the Works of the Han until the Tang and Song, explaining the differences interpretations. Looking at the argument of ancient scholars, there are six main types. Some explained by "righteous" such as Ma Rong, Zheng Xuan, some by "hiding" such as Du Yu, some by "expedience" such as Yan Shigu, Su Shi, Zeng Feng, some by "merit" such as Cheng Yi, some by "benevolence" such as Zhu Xi, and some by "Bi Fa" 筆法, such as Huang Bo Shan. Although the various statements are different, they have provided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therefore enriched the implication of Confuciu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陳盈瑞(2014)。發孔氏之秘─蘇軾《論語說》的辯孟思想。成大中文學報,44,81-120。
    連結:
  2. 劉德明(2017)。程頤學派對桓公的評價─以程頤、謝湜與胡安國為核心。成大中文學報,56,1-36。
    連結:
  3. 劉德明(2016)。「王霸之辨」在《春秋》解經中的運用與反省─以朱熹及張洽的觀點為核心。中正漢學研究,2016(1),117-142。
    連結:
  4. 宋朱熹(1987)。四書集注。臺北=Taipei: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Hanjing Culture Company。
  5. 宋張栻、楊世文點校、王蓉貴點校(1999)。張栻全集。長春=Changchun:長春出版社=Changchun Publishing House。
  6. 宋程頤(1966)。二程全書。臺北=Taipei:臺灣中華書局=Taiwan Zhonghua Book Company。
  7.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1989)。春秋左傳正義。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eewen Publishing Company。
  8. 晉范寧注、唐楊士勛疏(1989)。春秋穀梁傳注疏。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eewen Publishing Company。
  9. 清王謨輯(1988)。增訂漢魏叢書。臺北=Taipei:大化書局=Dahua Book Company。
  10. 清永瑢編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11. 清永瑢編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12. 清永瑢編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13. 清永瑢編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14. 清永瑢編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15. 清永瑢編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16. 清永瑢編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17. 清永瑢編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18. 清永瑢編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19. 清永瑢編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20. 清永瑢編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21. 清永瑢編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22. 清永瑢編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23. 清永瑢編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24. 清永瑢編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25. 清永瑢編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26. 清永瑢編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27. 清宋翔鳯、甘祥滿點校、周鋒利點校(2009)。論語說義。北京=Beijing: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ibetan codification Center of Peking University。
  28. 漢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29. 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1989)。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eewen Publishing Company。
  30. 漢桓寬輯、王利器校注(1992)。鹽鐵論校注。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31. 漢班固(1987)。漢書。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32. 漢許慎、清段玉裁注(1986)。說文解字注。臺北=Taipei:黎明文化事業公司=Liming Cultural Enterprise Company。
  33. 漢董仲舒、清蘇輿義證(1992)。春秋繁露義證。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34. 漢劉安、張雙棣校釋(1997)。淮南子校釋。北京=Beijing:北京大學版社=Peking University Press。
  35. 魏王弼、樓宇烈校釋(1999)。王弼集校釋。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36.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1989)。論語注疏。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eewen Publishing Company。
  37. 李隆獻(1988)。晉文公復國定霸考。臺北=Taipei:臺大出版中心=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38. 唐明貴(2009)。論語學史。北京=Beijing: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39. 陳明恩(2011)。詮釋與建構─董仲舒春秋學的形成與開展。臺北=Taipei:秀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Showwe Information Company。
  40. 章權才(1995)。兩漢經學史。臺北=Taipei: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Wanjuanlou Book Company。
  41. 趙伯雄(2004)。春秋學史。濟南=Jinan:山東教育出版社=Shandong Education Press。
  42. 劉正浩(1997)。左氏鉤沈。臺北=Taipei:東大圖書有限公司=Dongda Book Company。
被引用次数
  1. (2023)。宋代程頤學脈《春秋》學中對晉文公的評價問題──以尊王與攘夷為核心。成大中文學報,83,3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