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先進隔減震技術」特刊引言 |
并列篇名 |
Preface of the Special Issue |
作者 |
汪向榮(Shiang-Jung Wang);楊卓諺(Cho-Yen Yang) |
关键词 | |
期刊名称 |
結構工程 |
卷期/出版年月 |
39卷3期(2024 / 09 / 01) |
页次 |
i - i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英文 |
中文摘要 |
自1999年921集集大地震後,國內隔減震技術之研發與應用逐漸蓬勃發展,相較於傳統耐震技術,其不僅能夠達到基本安全需求,更能滿足保護標的之服務性、舒適性、功能性以及震後韌性與復原力要求。再者,由近年國內數次顯著地震災害之省思,以及結構與設備於真實地震下之耐震表現反饋,如2016年美濃地震、2018年與2024年花蓮地震,應用隔減震技術之結構與設備能展現出預期之優異性能,除了於震中能顯著降低受震反應外,於震後得不需任何修復或僅需簡易檢修後迅速恢復運作。然隨著近年陸續觀察與蒐集到具有不同特性之本土地震紀錄,著實反映出持續開發創新隔減震技術之必要性與迫切性,尤其是對於攸關國家長遠發展的新世代、新科技、新能源以及重要經濟產業,仍需持續進行相關研發,以提出相應且適切之耐震減災策略,確實滿足各產業之多樣且特殊之性能目標。國內長年投入許多資源以提升地震工程研究能量,諸多重要研究成果已落實於相關耐震設計規範與實務工程應用並有顯著績效,台灣在世界地震工程領域亦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對於防災科技領域擬訂諸多長期重要研究課題,其中針對「新材料新工法新技術於地震工程之應用」、「近斷層震波對地震工程影響之應用研究」以及「先進地震工程實驗技術之開發」相關課題,國內目前已有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多功能自適性隔減震系統之研發以及先進模擬實驗驗證技術。本特刊彙集兩大重要研究團隊研究學者之先進隔減震技術研發成果,包含結合自適性控制技術、地震預警技術、多性能目標設計、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性能設計與評估方法,以及先進實驗與數值模擬技術,希冀能在國內持續研發先進隔減震技術的道路上,不單提供相關重要參考與技術引領外,亦可作為強化國家產業與社會防災之後盾。 |
主题分类 |
工程學 >
工程學總論 工程學 > 土木與建築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