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日治初期在台日資的生成與積累

并列篇名

The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the Japanese Capital in Taiwan under Early Japanese Colonial Rule

DOI

10.29816/TARQSS.199812.0005

作者

黃紹恆(Shaw-Herng Huang)

关键词

在台日資 ; 資本積累 ; 台灣總督府 ; 日俄戰爭 ; Japanese capital in Taiwan ; capital accumulation ; the colonial government of Taiwan ; the Russo-Japanese war

期刊名称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32期(1998 / 12 / 01)

页次

165 - 21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甲午戰後,以台灣為生成、積累基礎的在台日資,由於在台資金的不易取得及台灣經濟尚未脫離清代結構為最主要的客觀不利影響,使其自起步階段便遇到許多困難。再加上初期來台日本商人本身商業技巧、對在台日本人社會的依賴等因素,使得在台日資在日治初期台灣經濟的變革過程中,無法取得主導的地位,充其量也衹是個資本參與者而已。結果,日治時代台灣經濟變革所需要的資本,便不得不以日本國內的資本為主要的來源。另一方面,在日治初期較可觀的在台日資,由其所有者的經歷及事業內容可了解,大都與台灣總督府所代表的國家權力保持一定密切關係,此點可說是此時期在台日資的重要特徵。

英文摘要

Between 1895 and 1905, the Japanese capital ad a limited existence and accumulation in Taiwan though politically this island had been already under Japan's colonization. The reasons for this mismatch between political rule and economic role could be accounted by the fact that Taiwan's economy was still orientated towards the mainland China. Additional factors such as insufficient bussiness knacks and relying its commerce too much on the colonial government contributed further to its being merely a participant in, rather than the leader of, the overall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is colony.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1988)。日本郵船株式會社百年史
  2. (1919)。台灣事業界と中心人物。新高堂書店。
  3. (1934)。會員追悼錄。日本工業俱樂部。
  4. (1988)。日本全國諸會社役員名錄。柏書房。
  5. (1980)。後藤新平文書
  6.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1935)。大阪商船株式會社五十年史
  7. 大園市藏(1920)。「台灣事蹟縱覽」第2卷。台灣事蹟研究會。
  8. 井出季和太(1937)。台灣治績志。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9. 矢內原忠雄(1988)。帝國主義下の台灣。岩波書店。
  10. 石井寬治(1976)。岩波講座日本歷史近代3。岩波書局。
  11. 吳文星 Wu, Wen-Hsing(1997)。第4回日中關係史國際シンポジウム
  12. 杉野嘉助(1919)。台灣商工十年史
  13. 波形昭一(1989)。地方財閥の展開と銀行。日本評論社。
  14. 郁永河(1950)。合校足本裨海記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5. 涂照彥(1975)。日本帝國主義下の台灣。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16. 黃紹恆 Huang, Shaw-Herng(1996)。從對製糖業之投資看日俄戰爭前後台灣人資本的動向 The Movement of Taiwanese Capital: Investment in the Sugar Industry Prior to and after the Japan-Russian War。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Taiwan: A Radical Quarterly in Social Studies,23
  17. 黃紹恆 Huang, Shaw-Herng(1995)。論台灣割日在近代日本經濟史上的意義。慶祝建館八十週年論文集,台北:
  18. 楢原陳政(1902)。清國商況視察復命書。外務省通商局。
  19. 臺灣銀行(1902)。第一次台灣金融事項參考書附錄
  20. 臺灣銀行(1910)。台灣銀行十年志
  21. 臺灣總督府(1906)。台灣關稅十年史
  22. 臺灣總督府(1902)。台灣統計要覽
  23. 臺灣總督府。台灣總督府統計書
  24. 臺灣總督府。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25. 臺灣總督府遞信部(1930)。台灣の海運。台灣總督府。
  26.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1908)。明治三十八年臨時台灣戶口調查記述文
被引用次数
  1. 蔡龍保(2013)。產、官合作下的殖民地經營─以日治前期鹿島組的在台活動為例(1899-192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80,77-120。
  2. 曾立維(2015)。日治時期臺灣電話申請制度之變遷。國史館館刊,44,119-174。
  3. 林玉茹(2004)。殖民地邊區的企業—日治時期東臺灣的會社及其企業家。臺大歷史學報,33,315-363。
  4. 鄭安佑,徐明福,吳秉聲(2018)。現代化過程中「社會經濟─都市空間」的謀生景致─以1934 年臺南市末廣町路、本町路與米街為例。建築學報,105,93-118。
  5. (2004)。政商與日治時期東臺灣的開發—以賀田金三郎爲中心的考察。臺灣史研究,11(1),79-117。
  6. (2013)。日治時期在臺日資與民營鐵道業之改革。臺灣學研究,16,101-150。
  7. (2015)。殖民政府、地方開發與臺人資本:以人力輕便鐵道業為分析對象(1903-1928)。臺灣史研究,22(3),97-138。
  8. (2016)。經營理念與派別之爭:日治時期大成火災海上保險株式會社經營始末。臺灣史研究,23(3),43-84。
  9. (2016)。臺灣貯蓄銀行之設立及其發展(1899-1912 年):兼論臺灣史上首宗銀行合併案。臺灣史研究,23(1),35-74。
  10. (2018)。從「臺灣之恥」到「發展最速的產業」:再思日治時期臺灣的科學林業與工業化。臺灣史研究,25(3),83-140。
  11. (2018)。英商三美路商會(Samuel Samuel & Co., Ltd.)與日治前期臺灣的產業發展。臺灣史研究,25(2),97-143。
  12. (2023)。日治時期土木建設會社清水組的在臺發展(1899-1945)。臺灣史研究,30(2),5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