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戰後台灣民間資本累積之探討—以紅糖經營者為例

并列篇名

An Inquiry into the Taiwan's Private Capital after the WWII-Featuring Brown Sugar Industry Owners

DOI

10.29816/TARQSS.199909.0004

作者

張怡敏(I-Min Chang)

关键词

資本主義 ; 資本累積 ; 紅糖產業 ; 延續性 ; 地方資本 ; capitalism ; capital accumulation ; brown sugar industry ; continuity ; regional capital

期刊名称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35期(1999 / 09 / 01)

页次

119 - 16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象徵戰後台灣民間資本源流之一的紅糖經營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國家權力為保護公營台糖獨佔地位,使其在外銷日本面對琉球烏糖排擠與紅糖需求日漸萎縮的危機時,無法升級改製白糖以轉型而提早結束糖業之經營。惟其資本活動並未隨紅糖產業的沒落而消失,反而立基於其既有的發展基礎,對應國際分工體系與國內政權的外來性,而得以繼續生存或更進一步的發展,在戰後台灣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顯現出台灣民間資本具延續性的一面。

英文摘要

Taking the brown sugar industry, one of the lasting Taiwanese private capital dating back to the 16th century, as one example, this paper sets to explore how this capital survive the state's discrimination. Although the Taiwan Sugar Company, one of the government's enterprises, joined the Ryukyu brown sugar industry in squeezing it out of sugar business, its activities have not been disappearing but embedded themselves into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the Nationalist Party regime. Therefore, counter to one prevailing argument that this capital has always been since dominated or wiped away by the Nationalist regime, the author points to its 'relative autonomy' form or co-operation with the state power.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1916)。台灣列紳傳
  2. (1954)。台灣工礦一覽。台北市:行政院生產設備及人力調查委員會。
  3. (1954)。中華民國人事錄
  4. (1992)。戰後台灣行政體系的接收與重建-以行政長官公署為中心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5. (1985)。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中華徵信所。
  6. (1997)。日治時代台灣的街庄行政
  7. 入嵩西正治(1993)。八重山糖業史。石垣島製糖株式會社。
  8. 中華徵信所(1974)。企業成功之鑰。中華徵信所。
  9. 中華徵信所(1973)。工商名人錄。中華徵信所。
  10. 孔建中(1997)。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11. 王宏仁 Wang, Hong-Zen(1988)。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12. 司馬嘯青(1987)。台灣五大家族上。自立晚報社。
  13. 司馬嘯青(1987)。台灣五大家族下。自立晚報社。
  14. 司馬嘯青(1998)。台灣世紀豪門:辜振甫家族。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
  15. 合作金庫(1980)。台灣糖業近況及銀行授信方向。產業經濟
  16. 行政長官公署秘書處(1945)。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
  17. 何鳳嬌(1990)。政府接收台灣史料彙編,上冊。台北市:國史館。
  18. 吳文星 Wu, Wen-Hsing(1992)。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19. 吳季晏(1994)。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
  20. 李明峻 Li, Ming-Juinn(1993)。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人間。
  21. 李瓊月(1995)。台灣醫界大師-李鎮源。玉山社。
  22. 林忠勝(1994)。陳逸松回憶錄(日據時代篇)。前衛。
  23. 林進發(1934)。台灣官紳年鑑。民眾公論社。
  24. 林寶安 Lin, Pao-An(1994)。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25. 沼崎一郎 Numazaki, Ichiro.Network of Taiwanese Big Business.Modern China,12(4)
  26. 邱淑娟(1993)。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自立晚報社。
  27. 金宴儀(1989)。逢甲大學經濟學研究所。
  28. 美國斯丹福大學中國研究所(1967)。台灣省政學工商界人事調查表
  29. 原幹洲(1936)。南進日本之第一線に起つ新台灣之人物
  30. 涂照彥(1986)。台灣民營巨大企業在經濟上的地位。台灣之將來學術討論會文集之二
  31. 張怡敏 Chang, I-Min(1996)。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研究所。
  32. 許雪姬 Hsu, Hsueh-Chi(1990)。龍井林家的歷史。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33. 郭雲萍(1994)。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
  34. 陳兆偉(1993)。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
  35. 陳明通 Chen, Ming-Tong(1995)。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36. 陳柔縉(1994)。總統是我家親戚。鴻鳴館。
  37. 陳師孟 Chen, Shih-Meng(1991)。解構黨國資本主義。自立晚報社。
  38. 陳運棟(1983)。林公為恭先生傳略。臺灣文獻 Taiwan Wen Hsien,34(1)
  39. 章子惠(1947)。台灣時人志。國光出版社。
  40. 黃玉峰(1996)。看台灣經濟成長-洪掛回憶錄。允晨文化。
  41. 黃紹恆 Huang, Shaw-Herng(1996)。從對製糖業之投資看日俄戰爭前後台灣人資本的動向 The Movement of Taiwanese Capital: Investment in the Sugar Industry Prior to and after the Japan-Russian War。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Taiwan: A Radical Quarterly in Social Studies,23
  42. 黃進興 Huang, Chin-Shing(1992)。半世紀的奮鬥。允晨文化。
  43. 楊逸農(1947)。論台灣應否繼續實施蔗糖原料採取區域制度?。臺糖通訊,1(16)
  44. 經濟部(1950)。「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在台事業單位整理紀要」報告書。
  45. 經濟部(1982)。經濟部工廠校正調查聯繫小組
  46. 董立(1977)。歷盡凔桑的紅糖業。今日經濟 Economy Today
  47. 臺灣省政府建設廳(1953)。台灣省民營工廠名冊(上)。台灣省政府建設廳。
  48. 臺灣省政府建設廳(1953)。台灣省民營工廠名冊(下)。台灣省政府建設廳。
  49. 臺灣省新聞處(1950)。台灣糖業。台灣省新聞處。
  50. 臺灣新民報社(1937)。臺灣人士鑑。台北:臺灣新民報社。
  51.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40)。工場名簿。台灣總督府殖產。
  52. 劉華宗 Liu, Hua-Tsung(1995)。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
  53. 劉進慶(1992)。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
  54. 劉進慶 、 涂照彥 、 隅谷三喜男(1995)。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人間出版社。
  55. 蔡慧玉 Tsai, Caroline Hui-Yu(1948)。台灣工礦名錄。台北:國功出版社。
  56. 鄭梓 Cheng, Woody(1985)。台灣省參議會史研究-變遷時代裏的一個過渡型代議機構(1946-1951)。臺北:華世出版社。
  57. 謝國興(1994)。企業發展與台灣經驗:台南幫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58. 龔宜君 Kung, I Chun(1998)。「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稻鄉。
被引用次数
  1. 瞿宛文(2007)。戰後台灣經濟成長原因之回顧:論殖民統治之影響與其他。臺灣社會研究季刊,6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