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反對人口販賣到全面社會規訓:台灣兒少NGO的牧世大業

并列篇名

From Anti-Trafficking to Social Discipline: The Pastoral Project of Taiwan's Child-Protection NGOs

DOI

10.29816/TARQSS.200509.0001

作者

何春蕤(Josephine Ho)

关键词

人口販賣 ; 雛妓 ; 規訓 ; 全球治理 ; 兒少團體 ; 賣淫 ; 性工作 ; 非政府組織 ; 援交 ; 牧世權力 ; human trafficking ; child prostitutes ; social discipline ; global governance ; child-protection ; NGO ; prostitution ; sex work enjo-kosai ; pastoral power

期刊名称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59期(2005 / 09 / 01)

页次

1 - 4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這篇論文中,我嘗試追溯台灣1980年代針對原住民雛妓而形成的反對人口販賣論述,是如何在解嚴前後的社會空間裡串連出不同的特殊焦慮和關切,並隨著社會變遷而衍生重大的意義變化和權力操作。我將指出這個在台灣歷史時空變化過程中逐漸喪失針對性的反對人口販賣論述,是如何利用社會變遷來建構其禁色的牧世大業,因而形成一個強大的、包藏著「全球治理」眼界的社會現訓網絡。

英文摘要

In the present paper, I trac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through which the anti-trafficking discourse, understood in the Taiwanese context as the eradication of a specific form of underage aboriginal prostitution in the l980s, came to articulate different sets of anxieties and interests in Taiwan in its post-martial-law era. I also trace the process of how, as the anti-trafficking cause quickly lost its relevance in the fast changing social reality of Taiwan, the pastoral project of the child-protection NGOs has now reconstituted itself into an intricate web of social discipline that embodies ”a vision of global governance.”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1988)。聯合報
  2. (1988)。正風陣風吹了一年取締雛妓警方展示成果色情未戢婦女仍多非難。聯合報。
  3. (2004)。中國時報
  4. (1987)。花街柳巷大遊行抗議買賣小雛妓。聯合報。
  5. (1996)。旅遊遇上買春團立院召開公聽會。中國時報。
  6. (2005)。奇摩交友審照片奇摩子不爽。聯合報。
  7. (1987)。卿本良家女硬當落溷花員警為爭正風績效執行偏差變良為娼。聯合報。
  8. (1987)。流鶯落網出籠猶巢舊枝輔導就業方能盡卸濃粧。聯合報。
  9. (1986)。揮別「婦職所」演出「鳳還巢」九成雛鶯插翅難飛重操賤業。聯合報。
  10. (2003)。婦女團體:先做好輔導機制吧。聯合報。
  11. (1999)。強姦罪改公訴罪婦女團體:受暴樣態從寬認定意義最大未來不論施暴者是口交、肛交或有無射精都難逃制裁。聯合報。
  12. (1993)。今天就把愛找回來反雛妓萬人華西街慢跑。聯合報。
  13. (1993)。「除非全台灣男人都是色情狂,否則不可能有六萬」。聯合報。
  14. (1988)。保護雛妓八團體昨陳情立院促重審少褊法草案。聯合報。
  15. (1988)。拯救雛妓!婦女團體請願要求刑法增列處罰專條嚴懲買賣人口逼良為娼。聯合報。
  16. Barlow, Tani(2002).Asia, Gender and Scholarship Under Processes of Re-Regionalization.Journal of Gender Studies,-5,1-14.
  17. Bland, Lucy(1995).Banishing the Beast: Sexuality and the Early Feminists.New York:The New Press.
  18. Foucault, Michel(1982).Micbel Foucault: Beyond Structuralism and Hermeneutics.Chicago:U of Chicago P.
  19. Habermas, Jurgen(1987).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Vol. Two.Boston:Beacon Press.
  20. Hershatter, Gail(1997).Dangerous Pleasure: Prostitution and Modernity in 20th-century Shanghai.Berkeley:U of California P.
  21. Ho, Josephine(2003).From Spice Girls to Enjo Kosai: Formations of Teenage Girls' Sexualities in Taiwan.InterAsia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4(2),325-336.
  22. Rosen, Ruth(1982).The Lost Sisterhood: Prostitution in America, 1900-1918.Baltimore & London:Johns Hopkins.
  23. Vayrynen, Raimo(1999).Globalization and Global Governance.Lanham, MD: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24. Walkowitz, Judith(1980).Prostitution and Victorian Society: Women, Class and the State.Cambridge:Cambridge UP.
  25. Young, Iris Marion(1990).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Princeton, N.L: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6. 重訪東亞:全球、區域、國家、公民,文化研究學會2002年會
  27.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社會(評)092-046號
  28. 李亦園(1980)。社會文化變遷中的臺灣高山族青少年問題:五個村落的初步比較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8,1-29。
  29. 沈美真(2002)。台灣的NGO立法行動:「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立法與監督過程紀實
  30. 兒少條例監督聯盟(2002)。台灣的NGO立法行動:「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立法與監督過程紀實。台北:勵馨基金會、終止童妓協會、婦女救援基金會、花蓮善牧中心。
  31. 紀惠容、鄭怡世(2002)。台灣NGO立法行動:「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立法與監督過程紀實
  32. 父權在哪裡?:對「站在父權的肩上----『反』雛妓運動」之回應
  33. 陳美華(2003)。2002年台灣人權報告。台北:前衛。
  34. 趙曉玲(1996)。站在父權的肩上:「反」雛妓運動。婦女新知,159,12-14。
  35. 鄭瑞隆(1997)。少女從娼原因與防治策略之研究。犯罪學期刊,3,85-120。
  36. 勵馨基金會(2002)。台灣NGO立法行動:「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立法與監督過程紀實
被引用次数
  1. 程婉若、王增勇(2017)。「我和案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裡」:合意性行為青少女自我保護服務之建制民族誌分析。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41,1-50。
  2. 許雅斐(2007)。性/別規範與仇恨犯罪:性工作的政策管制。文化研究,4,41-81。
  3. 許雅斐(2010)。社會秩序與強迫淨化性工作的行政規約。臺灣社會研究季刊,80,107-154。
  4. 許雅斐(2012)。反人口販運與母權政治:性產業的罪罰化。臺灣社會研究季刊,87,5-43。
  5. 許雅斐(2012)。性道德戒嚴下的罪與罰台鐵公共性事件分析。臺灣社會研究季刊,88,311-329。
  6. 許雅斐(2016)。未成年者的性與禁閉矯正道德/立法下的生命政治。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02,41-73。
  7. 黃道明(2006)。從玻璃圈到同志國:認同形構與羞恥的性/別政治—一個《孽子》的連結。臺灣社會研究季刊,62,1-36。
  8. 黃道明(2009)。良家婦女的性變態想像—劉毓秀與台灣國家女性主義的文明教化。臺灣社會研究季刊,75,45-83。
  9. 黃道明、陳柏旭譯(2012)。台灣國家愛滋教育之國族身體形構與情感政治:以世界愛滋病日為線索。文化研究,15,9-42。
  10. 黃道明、張永靖譯(2011)。哀悼無色青春:反娼女性主義之濫情政治與哀傷現代「性」。臺灣社會研究季刊,85,5-50。
  11. 王增勇(2012)。從台灣社工基進化談理論與實踐的辯證。臺灣社會研究季刊,87,317-334。
  12. 鄭亘良(2012)。誰的人權:防制人口販運運動的人權家國階序。應用倫理評論,53,83-108。
  13. (2007)。刑法第二九六條之一買賣質押人口罪之修正初探。月旦法學雜誌,149,209-224。
  14. (2014)。法律的壓制性與創造性—人權與人口販運法制的被害者主體。政大法學評論,137,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