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法律東方主義陰影下的近代化:試論台灣繼承法史的性別政治

并列篇名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Shadow of Legal Orientalism: A Feminist Critique of the History of Succession Law in Taiwan

DOI

10.29816/TARQSS.200812.0003

作者

陳昭如(Chao-Ju Chen)

关键词

法律東方主義 ; 法律近代化 ; 女性繼承權 ; 祭祀 ; 繼承法 ; 後殖民 ; 文化 ; legal Orientalism ; legal modernization ; women's succession rights ; ancestor worship ; patrilineal succession ; succession law ; postcolonial ; culture

期刊名称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72期(2008 / 12 / 01)

页次

93 - 13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台灣,法律的近代化經常被理解為是邁向文明進化的必經之道,是朝向性別平等邁進的進化史。本文所要挑戰的正是這樣的進化史論述。以法律上祭祀和繼承的分化為主軸,本文探究此分化過程的性別政治,反省台灣法律的近代化如何在法律東方主義的陰影下,交疊著殖民宰制與被殖民者的抵抗與屈從而展開,以及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女性作為策略性的行動者,又如何在不同的制度規範下展現局部主體性。清帝國法下結合祭祀與財產、以房為單位的「承繼」概念,將女性視為「外人」,僅在例外的情況之下才得以承受家產,例外的縫隙使得作為外人的女性得以在有限制的條件下實踐抵抗。在日本殖民統治的舊慣建構過程中,祭祀與財產繼承產生了初步的分化,並且逐漸趨向於個人化,這樣的發展一方面改造了性別關係,另方面也展現了法律東方主義的政治。而中華民國民法則在近代歐陸法的框架下,以個人財產取代家產的概念、將祭祀排除於法律規範之外,並賦予女性和男性相同的繼承權。雖然制度的改變使得女性實踐能動性的空間大為增加,但形式上的相同權利卻未真正實現實質的性別平等,法律東方主義下「封建遺習」與「進步法律」的對立,更侷限了改革的可能性,遮蔽了尋找「我們的法律」的視線。因此,本文主張,必須透過歷史的關照,來瞭解父權宰制的在地形貌,並基於對此在地父權型態及其歷史性再製的批判,來想像「我們的法律」所可能提供的抵抗,創造在地性別平等的新義。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is a post-colonial feminist critique of legal modernization in Taiwan. It is an engagement with the questions of how Taiwanese law developed under the shadow of legal Orientalism, and how this development has shaped and reshaped gender relations. Through a post-colonial feminist investigation into the history of Taiwanese succession law,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at the reformulation of succession alone Western lines-the separation of patrilineal succession and property inheritance, the individualization and gender-neutralization of succession-fails to combat gender inequality. Women do not enjoy equal rights of succession as the law mandates it, and patrilineal succession has survived dramatic social changes in Taiwan. The dichotomy of property inheritance as an issue of law, and worship succession as a problem of culture, are both legal constructions, which also creates an Orientalist trap that treats local culture as backward patriarchy and Western law as progressive equality, and hence obscures the local pursuit of gender equal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first, debunk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f ancestor worship as an issue of culture and property inheritance that is a subject of law, and secondly, reconceptualize succession rights through a critical deliberation on the possibility of ”our laws” that empowers women.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台灣日日新報。
  2. 日治時期台中地方法院檔案。
  3. 法院月報。
  4.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
  5. (1920)。蓄妾制度を破る新判決。台法月報,14(5),64。
  6. Ahern, Emily M.(1973).The Cult of the Dead in a Chinese Village.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7. Allee, Mark A.(1994).Law and Local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Northern Taiwa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Stanford, 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8. Bernhardt, Kathryn.(1999).Women and Property in China, 960-1949.Palo Alto: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9. Ching, Leo T.S.(2001).Becoming "Japanese": Colonial Taiwan and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 Formation.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0. Cohen, H.(1976).Household United, Household Divided: The Chinese Family in Taiwa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1. Comaroff, John L.(2001).Colonialism, Culture, and the Law: Colonialism, Culture, and the Law: a Foreword.Law & Social Inquiry,26,305-313.
  12. Gikandi, Simon.(1996).Maps of Englishness Writing Identity in The Culture Of Coloniali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3. Hobsbawn, Eric,Terrence Ranger.(1983).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4. Kleeman、 Faye Yuan,Liao Ping-Hui(eds.),David Der-wei Wang (eds.)(2007).Taiwan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e, 1895-1945: History, Culture, Memor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5. Lazarus-black, Mindie,Susan F Hirsch.(1994).Contested States: Law, hegemony and resistance.London:Routledge.
  16. Merry, Sally Engle.(2000).Colonizing Hawaii: the Cultural Power of Law.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7. Nader, Laura.(1990).Harmony Ideology: Justice and Control in a Zapotec Mountain Village.Palo Alto: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8. Nader, Laura.(2005).Law and the theory of lack, The 2005 Rudolf B. Schlesinger Lecture.Hastings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Review,28(2),191-204.
  19. Nader, Laura.(2002).The Life of the Law: Anthropological Project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 Naoki, Sakai.(1997).Translation and Subjectivity: on "Japan" and Cultural Nationalism.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1. Narayan, Uma.(2000).Undoing the 'Package Picture' of Cultures.Signs,25(4),1083-1086.
  22. Ruskola, Teemu.(2002).Legal Orientalism.Michigan Law Review,101,179-234.
  23. Said, Edward.(1978).Orientalism.Vancouver:Vintage Books.
  24. Shamir, Ronen.(2000).The Colonies of Law: Colonialism, Zionism, And Law In Early Mandate Palestin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5. Shiga, Shuzo.,David Buxbaum (ed.)(1978).Chinese Family Law and Social Change in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eattle, Washingt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6. Wolf, Margery.(1987).Women and Family in Rural Taiwan.Palo Alto: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7. Yngvesson, Barbara,Virtuous Citizens,Disruptive Subjects(1996).Order and Complaint in a New England Court.London:Routledge.
  28. Youmans, William Lafi.(2004).Edward Said and Legal Scholarship.UCLA Journal of Islamic and Near Eastern Law,3(1),107-116.
  29. 大里武八郎(1938)。台灣に於ける舊慣調查事業。台灣時報。
  30. 井出季和太(1940)。台灣の公業と南支那の集團地主制度。台法月報,34(10),1-9。
  31. 井出季和太(1940)。台灣の公業と南支那の集團地主制度。台法月報,34(9),1-13。
  32. 井出季和太(1941)。台灣の公業と南支那の集團地主制度。台法月報,35(2),1-8。
  33. 內政部編(1989)。台灣地區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34. 王君茹(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35. 王志弘(2004)。遺言的故事。第七屆基礎法學復活節研討會
  36. 王泰升(1999)。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
  37. 王泰升(2004)。台灣法律史概論。台北:元照。
  38. 王泰升(2002)。台灣法的斷裂與連續。台北:元照。
  39. 王泰升(1997)。日治時期台灣人親屬繼承法的變與不變。政大法學評論,58,21-32。
  40. 王泰升、松平德仁譯、林屋禮二、石井紫郎、青山善充主編(2003)。明治前期の法と裁判。東京:信山社。
  41. 王開運(1921)。民法施行議論小計。台灣日日新報。
  42. 司法行政部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編(1976)。中華民國民法制定史料彙編。台北:司法行政部總務司。
  43. 玉鵑(1926)。猛醒吧!黑甜鄉裡的女青年(上)。台灣民報,29,9。
  44. 田健治郎(1923)。法治的內台の均等。台灣時報。
  45. 田健治郎(1921)。法令取調委員會に於ける訓示:十月三日總督府に於いて。台灣時報。
  46. 伴野喜四郎(1938)。本島人の皇民化運動より觀たる親族竝相續法規の整備に就て昭和十三年十一月十九日台北放送局に於て。台法月報,12(32),1-5。
  47. 余光弘(1986)。沒有祖產就沒有祖宗牌位?-E. Abern溪南資料的再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115-177。
  48. 吳豪人(1999)。植民地台灣における祭祀公業制度の改廃問題。日本台灣学会報,1,54-79。
  49. 吳豪人(2003)。野蠻與文明的辨證:原住民傳統規範在殖民地時代的意義。「人權理論與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50. 李亦園(1986)。中國家族與其儀式:若干觀念的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9,47-61。
  51. 谷野格(1923)。內台の私法的統一。台灣時報。
  52. 岡松參太郎(1905)。日本民法の缺點を論して台灣立法に對する希望に及ぶ。台灣慣習記事,5(3),13-26。
  53. 林呈祿(1921)。民法の親族規定を台灣人に適用する法案の疑義。台灣青年,3(6),21-35。
  54. 林鶴玲、李香潔(1999)。台灣閩、客、外省族群家庭中之性別資源配置。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90,1-38。
  55. 法務部主編(2004)。台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
  56. 邱貴芬(2001)。落後的時問與台彎歷史敘述:試探現代主義時期女作家創作裡另類時間的救贖可能。中興大學外文系電子期刊Intergrams: studies i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3,2。
  57. 長尾景德(1921)。民法施行問題に就て。台法月報,15(7),22-25。
  58. 後藤武秀(1997)。台灣におけ祭祀公業-概念規定の動向。地域文化研究,2,77-86。
  59. 後藤武秀(1998)。台灣におけ祭祀公業-法的性質に関する諸。地域文化研究,3,16-28。
  60. 後藤新平(1901)。台灣經營上舊慣制度の調查を必要とする意見。台灣慣習記事,1(6),25-35。
  61. 後藤新平(1901)。台灣經營上舊慣制度の調查を必要とする意見。台灣慣習記事,1(5),24-38。
  62. 春山明哲、台灣近現代史研究會主編(1988)。台灣近現代史研究。東京:綠蔭書房。
  63. 孫慧敏(2007)。權力與權利之間:民國時期上海中國律師對案件承辦規範的探索。台灣法律史學會2007年春季研討會「人民的法律家:民國中國與戰後台灣的律師」
  64. 張旭宜(1998)。日據時期台灣原住民法律地位之爭辯。台灣史料研究,12,14-24。
  65. 張淚痕(1927)。回憶小時的她。台灣民報,160,14。
  66. 張隆志、梅家玲(2006)。文化啓蒙與知識生產:跨領域的視野。台北:麥田。
  67. 郭松濤(2002)。台灣婦女遺產繼承及祭把公業派下權探討。司法周刊,1082,2-3。
  68. 陳杏枝(2007)。祖先信仰變遷的初探。台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台灣社會變遷調查計畫第十一次研討會
  69. 陳其南(1990)。家族與社會:台灣與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台北:聯經。
  70. 陳昭如(2005)。在法律中看見性別,在比較中發現權力:從比較法的性別政治談女性主義法學。律師雜誌,313,61-72。
  71. 陳昭如(2002)。創造性別平等,抑或與父權共謀?關於台灣法律近代西方法化的女性主義考察。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40(1),188-209。
  72. 陳昭如(2006)。「女兒爭產」的性別政治。法律與家庭學術研討會
  73. 陳昭如(2004)。有拜有保佑:從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一二八○號判決論女性的祭把公業派下資格。月旦法學,115,249-262。
  74. 陳昭如、殷海光基金會主編(2007)。自由主義與新世紀台灣。台北:允晨。
  75. 陳昭如、高橋哲哉、北川東子、中島隆博主編(2007)。法と暴力の記憶:東アジアの歷史經驗。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76. 陳培豐(2006)。「同化」の同床異夢:日治時期台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台北:麥田。
  77. 陳祥水(1994)。分家、繼承與雙親的奉養:一個南台灣農村的個案研究。清華學報,24(1),85-125。
  78. 陳祥水(1973)。「公媽牌」的祭祀:承繼財富與祖先地位之確定。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41-164。
  79. 堯嘉寧(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
  80. 曾文亮(2002)。台灣家產制度的演變。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40(1),249-327。
  81. 曾文亮、黃丞儀(2002)。民間習慣與祭祀公業派下資格認定:試從法律史觀點評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台上字第一一三四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41,96-116。
  82. 滋賀秀三(1976)。中國家族法の原理。東京:創文社。
  83. 黃周(1931)。家族制度結婚問題座談會。台灣新民報,360,4。
  84. 黃欣(1921)。民法施行に就て(上)。台灣日日新報。
  85. 黃欣(1924)。民法施行に就て(下)。台灣日日新報。
  86. 黃美娥(2004)。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台北:麥田。
  87. 臺灣總督府覆審·高等法院編纂(1995)。覆審·高等法院判例。東京:文生書院。
  88. 趙坤麟(2001)。如何辦理繼承與規劃遺產稅、贈與稅。臺北:世潮。
  89. 劉仲冬、陳惠馨(2005)。內政部「我國婚喪儀式性別意識之檢討」報告。內政部委託專題研究計畫。
  90. 劉夏如(2000)。法·近代·民族主義:1920年代台灣祭祀公業改廢論爭。台灣風物,50(2),17-70。
  91. 劉夏如(1995)。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
  92. 劉瑞華(2001)。逝者的財產權:兼論台灣的祭祀公業。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3(2),231-249。
  93. 鄭雪嶺(1921)。民商法施行に就て。台灣青年,3(4),19-26。
  94. 鄭雪嶺(1921)。就民商法施行而言。台灣青年,3(4),17-21。
  95. 盧靜儀(2006)。民初立嗣問題的法律與裁判。台北:五南。
  96. 興南新聞社主編(1943)。台灣人士鑑。台北:興南新聞社。
  97. 蕭昭君、蘇芋玲、蕭昭君主編(2005)。大年初一回娘家:習俗文化與性別教育。台北:女書文化。
  98. 戴炎輝(1979)。清代台灣之鄉治。台北:聯經。
  99. 戴炎輝(1962)。清代台灣之家制及家產。台灣文獻,14(3),1-19。
  100.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主編(1909)。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台灣私法。台北: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101. 謝國雄(2003)。茶鄉社會誌:工資、政府與整體社會範疇。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102. 蘇芋玲、蕭昭君主編(2005)。大年初一回娘家:習俗文化與性別教育。台北:女書文化。
  103. 鰍澤榮三郎(1939)。相續人追立の制度に就て。台法月報,33(6),1-12。
  104. 坂義彥(1936)。祭祀公業の基本問題。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政學科研究年報,3,483-793。
  105. 姉齒松平(1939)。本島人に關する親族及相續法の問題。台灣時報。
  106. 姉齒松平(1934)。祭祀公業並びに台灣における特殊法律の研究。台北:台法月報。
  107. 姉齒松平(1939)。本島人間に於ける選定相續に就て。台法月報,33(7),1-9。
  108. 姉齒松平(1938)。本島人のみに於する親族法並相續法の大要。台北:台法月報。
被引用次数
  1. 陳昭如(2009)。在棄權與爭產之間:超越被害者與行動者二元對立的女兒繼承權實踐。臺大法學論叢,38(4),133-228。
  2. 郭書琴(2022)。被繼承人運用「繼承權喪失」確保其受扶養權利之研究。高大法學論叢,18(1),175-223。
  3. 黃淨愉(2022)。從性別平等觀點檢視我國民法繼承編修正草案。臺大法學論叢,51(4),1597-1665。
  4. (2010)。初探台灣的法律與社會研究-議題與觀點。政大法學評論,117,63-108。
  5. (2010)。大法官解釋中的歷史與傳統—女性主義觀點的批判。中研院法學期刊,7,81-140。
  6. (2022)。邊緣異常或無所不在?法律移植作為法社會研究概念工具。政大法學評論,特刊,1-54。
  7. (2023)。身後事,不歧視?遺產分配性別偏好的實證研究。中研院法學期刊,32,14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