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想想臺灣思想史:評析《存在交涉:日治時期的臺灣哲學》

并列篇名

Review of Existential Engagement: Philosophy in Taiwan, the Japanese Era

作者

藍弘岳(Hung-Yueh LAN)

关键词
期刊名称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105期(2016 / 12 / 31)

页次

233 - 25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洪子偉(2014)。臺灣哲學盜火者:洪耀勳的本土哲學建構與戰後貢獻。臺大文史哲學報,81,113-147。
    連結:
  2. 藍弘岳(2015)。荻生徂徠的古代中國史觀與政治思想:「聖人之道」的重構與「宋學」批判。漢學研究,33(3),169-203。
    連結:
  3. Nitobe, I. 1908. Bushido: The soul of Japan. 13th Edition. Tokyo: Teibi Publishing Company.
  4. 黃金穗。1939。〈日常性について:現象學的試論〉。《哲學研究》279:1-32。
  5. 馮友蘭。1935。《中國哲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6. Liao, W. K.(廖文奎). 1933.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mmunity: 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motivating factors of social conduct. London: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7. 陳紹馨。1936b。〈ヘーグルに於ける市民社會論の成立〔 下〕〉。《文化》3(6):675-709。
  8. Lin, M. (林茂生). 1929. Public education in Formosa under the Japanese administration: Historic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ural problems. Ph.D. diss., Columbia University.
  9. 陳紹馨。1935。〈アダムフアグスソの市民社會論〉。《文化》2(8):931-960。
  10. 林茂生。1916b。〈王陽明の良知說〉。《東亞研究》6(11×12):56-72。
  11. 新明正道。1935。《國民革命之社會學》。東京:甲文堂書店。
  12. 洪耀勳。1938。〈存在と眞理:ヌッビッゼの真理論の一考察〉。《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哲學科研究年報》第5 輯:193-337。台北: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
  13. 三宅雪嶺。1893。《王陽明》。東京:政教社。
  14. 新渡戶稻造。1908。《武士道》。東京:岩波書店。
  15. 胡適。1930。《中國哲學史大綱》。上海:商務印書館。
  16. 蟹江義丸。1904。《孔子研究》。東京: 金港堂。
  17. 井上哲次郎。1900。《日本陽明學派之哲學》。東京:富山房。
  18. 陳紹馨。1936a。〈ヘーグルに於ける市民社會論の成立〔 上〕〉。《文化》3(4):377-403。
  19. 宇野哲人。1914。《支那哲學史講話》。東京:同人館。
  20. Hsiao, K. C. (蕭公權). 1927. Political pluralism: A study in contemporary political theory.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INC.
  21. 林茂生。1916a。〈王陽明の良知說〉。《東亞研究》6(8):45-55。
  22. 大谷榮一(2012)。近代仏教という視座。東京:????社。
  23. 大塚勝美(1968)。中國婚姻家族法における親族。法社会學,20,102-123。
  24. 小島毅(2006)。近代日本の陽明學。東京:講談社。
  25. 今井隆太(2000)。東亞協同体論と知識人:新明正道「東亞協同体の理想」の位置。ソシオサイエンス,6,315-331。
  26. 牧野巽(1966)。郭明昆(遺著),『中國の家族制及び言語の研究』。民族學研究,31(1),70-71。
  27. 洪子瑋編(2016)。存在交涉:日治時期的臺灣哲學。台北:聯經。
  28. 洪耀勳(1957)。西洋哲學史。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29. 洪耀勳(1962)。哲學導論對話。臺北:協志工業叢書。
  30. 洪耀勳(1970)。實存哲學論評。臺北:水牛文庫。
  31. 紀旭峰(2012)。大正期臺灣人の「日本留學」研究。東京:??書?。
  32. 徐秀慧(2013)。光復變奏:戰後初期臺灣文學思潮的轉折期(1945-1949)。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33. 張深切(1998)。張深切全集。臺北:文經社。
  34. 郭明昆、李獻璋編(1962)。中國の家族制及び言語の研究。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部。
  35. 黃英哲(2007)。「去日本化」「再中國化」 : 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臺北:麥田出版社。
  36. 黃琪椿(2014)。戰時下的等待:龍瑛宗戰爭時期杜南遠系列作品析論。文學與文化:呂正惠教授榮退學術研討會,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