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重返「媒體亂象」:一個社會共識的再析辨

并列篇名

A Rediscovery of the "Media Disorder": Reassessing a Social Consensus

作者

魏玓(Ti WEI)

关键词

批判論述分析 ; 媒體批評 ; 媒體亂象 ; 社會共識 ;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media criticism ; media disorder ; social consensus

期刊名称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110期(2018 / 08 / 31)

页次

91 - 12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一種概稱為「媒體亂象」的傳播問題,是過去二十年來台灣社會的「共識」之一。這個共識也影響了整個社會對本地媒體問題的認識,以及對問題的解答和改善之道。本文將「媒體亂象」視為一個特定時間與空間脈絡下的社會論述,企圖透過適當的歷史回顧研究,後設地釐清「媒體亂象」相關論述的內涵及其意義,更準確地理解台灣「媒體亂象」的「問題」本質究竟是什麼,以作為嘗試重新認識、進而解決台灣媒體問題的基礎之一。本文發現,「媒體亂象」作為一種論述,其實是戴著某種「理想媒體」理念的眼鏡而建構出來的,並形成了一種缺乏辯論的「俗見宇域」,需要透過建立具競爭性的意見場域,方能釐清共識背後的實相,進而尋求突破的解決之道。

英文摘要

A problem of the media generally called "media disorder" has been a "consensus" of Taiwanese society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is consensus has not only directed the entire society how to understand the local media issues, but also led to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nd the ways of reform. The article considers the "media disorder" as a social discourse constructed in a specific historical and spatial context. It aims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lication of the discourse of "media disorder" by an appropriate historical review and to understand the issues more accurately. Only the discourse of "media disorder" being thoroughly reexamined then the central problem of Taiwan's media could be resolved. The article finds that the "media disorder" was actually constructed by the conceptual glasses of "ideal media" manufactured by the Western societies and the discourse of "media disorder" has formed a kind of "doxa" around the local society without questions and debates. It needs to create a competitive field of opinion to make changes possible. By clarifying the realities behind the social consensus can we seek a breakthrough solution.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倪炎元(2012)。批判論述分析的定位爭議及其應用問題:以Norman Fairclough分析途徑為例的探討。新聞學研究,110,1-42。
    連結:
  2. 羅世宏(2008)。自由報業誰買單?新聞與民主的再思考。新聞學研究,95,213-238。
    連結:
  3. 臺灣媒體亂象。2017。《維基百科》。(上網日期:2017 年10 月2 日)。
  4. 〈恨鐵不成鋼 李安:台灣人好,但政治、媒體不太好!〉。(2013年11月26日)。《ETtoday星光雲》。(上網日期:2017 年10 月2 日)。
  5.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能否阻絕政治運作?〉。(2005年8月2日)。《聯合報》,第A2版。
  6. 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2013 年12 月11日)。〈第四屆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題目公布!〉。「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Facebook。(上網日期:2017 年10 月2 日)。
  7. Bourdieu, P.,Nice, R.(trans.)(1984).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8. Bourdieu, P.,Nice, R.(trans.)(1977).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 Chouliaraki, L.,Fairclough, N.(1999).Discourse in late modernity: Rethinking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0. Fairclough, N.(1992).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Oxford, UK:Polity Press.
  11. Fairclough, N.(1995).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London:Longman.
  12. Fairclough, N.(2000).New labour new language?.London:Routledge.
  13. Fuchs, C. (2014, February 21). Why Taiwanese are getting fed up with the island's salacious, in-your-face media. . Retrieved 2 October 2017
  14. Habermas, J.,Shapiro, J.(Trans.)(1971).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Boston:Beacon Press.
  15. Kress, G.(1990).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1,84-97.
  16. Rogers, R.(Ed.)(2011).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n education.New York:Routledge.
  17. van Dijk, T.(Ed.)(1997).Discourse studies: A multi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London:Sage.
  18. van Leeuwen, T.(1993).Genre and field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Discourse and Society,4(2),193-223.
  19. Wodak, R.(Ed.),Meyer, M.(Ed.)(2001).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London:Sage.
  20. 江聰明。(2002 年10 月25 日)。〈媒體流行罵人 吳念真心寒〉。《聯合報》,第26 版。
  21. 吳浩銘、林采昀(2013)。媒體生病了:台灣新聞環境的症狀與因應。台北:巨流。
  22. 林元輝(2006)。新聞公害的批判基礎:以涂醒哲舔耳冤案新聞為主例。台北:巨流。
  23. 林南谷。(2003 年8 月23日)。〈警大教授:女體高曝光 嫌犯起邪念 政府、民間共同監督媒體 才能使其善盡教化功能〉。《聯合報》,第D4版「電視節目體檢特輯」。
  24. 林美玲。(2001 年11 月9 日)。〈監委憂心電子媒體亂象〉。《聯合報》,第5 版。
  25. 張文輝。(2003年9月12日)。〈不良綜藝節目 皮繃緊「 監督媒體聯盟」下月成立 將公布支持該節目的廣告主〉。《聯合報》,第D2版。
  26. 張文輝。(1999年4 月20日)。〈媒體自律成效不彰又逢駱明慧案 新聞局將採行動遏止歪風〉。《聯合報》,第26 版。
  27. 許世穎。(2013 年5 月13日)。〈李安批電視新聞不像話 盼台灣媒體「爭氣點」〉。《今日新聞》。(上網日期:2017 年10 月2 日)。
  28. 許俊傑。(2002年3月11日)。〈商業掛帥 擔心媒體被利用「 色、羶、腥」葉樹姍批新聞亂象〉。《聯合報》,第18 版。
  29. 項國寧(監製)、游其昌(總監)。(2013 年8 月3日)。〈面對關鍵人物3 蔣勳:行走各鄉鎮 找回昂揚夢想〉〔網路專訪節目〕。《面對關鍵人物》。台北:聯合影音網。(上網日期:2017 年10 月2 日)。
  30. 黃俊銘(2006)。林懷民:多元質報 闢言論租界。聯合系刊,2月號,36-46。
  31. 楊瑪利、李雪莉(2012)。弱智媒體。天下雜誌,251
  32. 管中祥。(2013 年5 月3日)。〈媒體的新「獨立」之路〉。《獨立評論@天下》。(上網日期:2017 年10 月2 日)。
  33. 盧世祥(2008)。從哈巴狗變瘋狗:台灣媒體亂象紀實。台北:前衛。
  34. 藍石。(2007 年8 月6 日)。〈醫療評比 就怕患者跟著跑〉。《聯合報》,第A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