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回家的路:新舊世紀之交外省第二代作家的自我書寫

并列篇名

My Way Home: Second-Generation Mainlander Writers' Autobiographical Writing at the Turn of the New Century

作者

王健文(WANG Chien-wen)

关键词

外省第二代 ; 自我書寫 ; 記憶 ; 身分認同 ; 家 ; second-generation Mainlanders ; autobiographical writing ; memory ; identity ; home

期刊名称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118期(2021 / 04 / 30)

页次

55 - 10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新舊世紀之交的臺灣,距1949年的巨變已半個世紀,戰後出生的外省第二代作家,剛走完璀璨青春,步向哀樂中年。1980年代以來的本土化運動,蔚然成林,沛然莫之能禦。青春盡頭、初老之前,外省第二代的中年男女,身處時代夾縫與世代鴻溝之中,如何通過「自我書寫」來縫合那不可避免的斷裂、重新確認自我的身分?這篇文章連綴個人自我書寫的小敘事,藉以呈現歷史洪流中個體如何審視自我,以自我書寫來應答外在世界的提問,同時探問個體歷史與集體歷史之關連(或不關連)。這是一篇形式比較特別的學術書寫,作為敘事型論文,期待能在學術嚴謹的基礎上,重返古典史學的敘事傳統。這也是一篇作者在場的論文,作為一個觀察者兼當事人,作者的身影通篇隱約其中,而在篇末現身登場、嘎然而止。

英文摘要

In Taiwan, at the turn of the new century, half a century has passed since the dramatic year of 1949, marking an end to the youth of the post-war generation who found themselves in their bittersweet middle age. The Taiwanese localization movement since the 1980s has now become a prominent and irresistible trend. Bidding farewell to their youth, anticipating the brink of old age, while trapped in the crevasses of history and a generation gap, how did those middle-aged second-generation Mainlander writers contend with the unavoidable rupture in their lives and redefine themselves through their writing? By connecting a series of micro autobiographical narratives written by individual writers, this article aims at exploring how individual writers, by reflecting on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 respond through autobiographies to the challenges raised by their new homeland. It also investigates the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between personal and collective history. This article takes on a relatively special form of academic writing. As anarrative historical research article, it is expected to return to the narrative tradition of classical historiography without compromising its academic value. This is also a research where the author himself is both an observer as well as a participant. While lurking behind the entire grand narrative, the author's roleonly becomes overt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to mark an abrupt ending to the project.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宋澤萊(2001)。「大和解?」回應之一。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3,111-116。
    連結:
  2. 林佩珊(2017)。後現代的歷史言說與身世書寫:論駱以軍《月球姓氏》到《遠方》的敘事轉折。靜宜中文學報,11,137-160。
    連結:
  3. 陳光興(2001)。為什麼大和解不/可能?─《多桑》與《香蕉天堂》殖民/冷戰效應下省籍問題的情緒結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3,41-110。
    連結:
  4. 楊佳嫻(2003)。在歷史的裂隙中─駱以軍《月球姓氏》的記憶書寫。中外文學,32(1),109-125。
    連結:
  5. 「外省人」臺灣獨立協進會(1992).外省人.臺灣心.臺北:前衛.
  6. Hall、 S.,黃非虹(譯)(1993)。最少的自我(Minimal Selves)。島嶼邊緣,8,24-31。
  7. Said、 E. W.,單德興(譯)(1997).知識分子論.臺北:麥田.
  8. Said、 E. W.,彭淮棟(譯)(2000).鄉關何處.臺北:立緒.
  9. 王振寰(1989)。臺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1),71-116。
  10. 王健文(1995).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臺北:東大.
  11. 王健文。(2013年12月31日)。〈回家的路〉。《洗鉢記事》。(上網日期:2019年12月21日)。
  12. 王健壯(2011).我叫他,爺爺.臺北:九歌.
  13. 王德威(2007).後遺民寫作:時間與記憶的政治學.臺北:麥田.
  14. 外省臺灣人協會。(2008年8月17日)。〈外省臺灣人協會成立緣起〉。財團法人外省臺灣人協會網站。(上網日期:2020年9月15日)。
  15. 外省臺灣人協會。(2008年8月9日)。〈關於我們〉。財團法人外省臺灣人協會網站。(上網日期:2020年9月15日)。
  16. 白先勇(1995).第六隻手指.臺北:爾雅.
  17. 朱天心(1997).古都.臺北:麥田.
  18. 朱天心(2000).漫遊者.臺北:聯合文學.
  19. 朱天心(2002).想我眷村的兄弟們.臺北:印刻.
  20. 朱天文(1995).下午茶話題.臺北:麥田.
  21. 朱天文(2011).荒人手記.臺北:新經典文化.
  22. 朱西甯(2002).華太平家傳.臺北:聯合文學.
  23. 余光中(1974).白玉苦瓜.臺北:大地.
  24. 吳忻怡(2008)。成為認同參照的「他者」:朱天心及其相關研究的社會學考察。臺灣社會學刊,41,1-58。
  25. 吳錦勳(採訪、撰述)(2009).臺灣,請聽我說─壓抑的、裂變的、再生的六十年.臺北:天下文化.
  26. 李亦園(編),楊國樞(編)(1972).中國人的性格:科際綜合性討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7. 李黎(2011).昨日之河.臺北:印刻.
  28. 林文淇(編)(2006).生命的影像:臺灣紀錄片的七堂課.桃園:中央大學電影文化研究室.
  29. 侯如綺(2014).雙鄉之間:臺灣外省小說家的離散與敘事1950-1987.臺北:聯經.
  30. 唐香燕(2013).長歌行過美麗島:寫給年輕的你.臺北:無限.
  31. 孫潔茹(2005)。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
  32. 師瓊瑜(2005).寂靜之聲.臺北:聯合文學.
  33. 郝譽翔(2011).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逝水空間.臺北:九歌.
  34. 郝譽翔(2000).逆旅.臺北:聯合文學.
  35. 張大春(2003).聆聽父親.臺北:時報出版.
  36. 張釗維(1994).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1970年代臺灣現代民歌發展史─建制、正當性論述與表現形式的形構.臺北:時報.
  37. 梅家玲(2004).性別,還是家國?:五○與八、九○年代臺灣小說論.臺北:麥田.
  38. 陳少聰(2010).永遠的外鄉人.臺北:印刻.
  39. 陳芳明(2008)。複數記憶的浮現:解嚴後的臺灣文學趨向。思想,8,131-140。
  40. 陳浩(2004).一二三,到臺灣.臺北:時報出版社.
  41. 陳浩(2009).女兒父親.臺北:遠流.
  42. 湯湘竹(導演)。2002。《山有多高》〔紀錄片〕。臺北,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基金會。
  43. 葉石濤(1991).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
  44. 劉大任(1990).晚風習習.臺北:洪範.
  45. 蕭菊貞(2001).銀簪子:終究,我得回頭看見自己.臺北:時報文化.
  46. 蕭菊貞(導演)。2000。《銀簪子》〔紀錄片〕。臺北:影舞工作室。
  47. 賴聲川(1986).暗戀桃花源(賴聲川舞臺作品集).臺北:皇冠出版社.
  48. 賴聲川(1989).回頭是彼岸(賴聲川舞臺作品集).臺北:皇冠出版社.
  49. 駱以軍(2000).月球姓氏.臺北:聯合文學.
  50. 駱以軍(2003).遠方.臺北:印刻.
  51. 龍應台(2003).野馬、耕牛、春蠶:雲門三十.臺北:雲門舞集.
  52. 聶華苓(1997).桑青與桃紅.臺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