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史記》“柯之盟”探原

并列篇名

On "Covenant of Ke" in Shiji

DOI

10.29976/BHARC.200606.0001

作者

黃聖修(Sheng-Hsiu Huang)

关键词

柯之盟 ; 齊桓公 ; 曹沫 ; 司馬遷 ; 春秋 ; 史記 ; Covenant of Ke ; Qi Huan Duke ; Cao Mo ; Sima Qian ; Spring and Autumn ; Shiji

期刊名称

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38期(2006 / 06 / 01)

页次

1 - 4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柯之盟作為一發生過的事件,存在於歷史之中,然而其被書寫與傳述,卻又出入於不同類型的文本之間,從中衍生了極為複雜的相關問題,如齊桓稱霸、曹子劫桓等。盟會中的人物,在不同的文本中發揮了不同的意義,豐富了也複雜了柯之盟的敘事。這些不同且複雜的敘事來源又一起匯入了司馬遷的《史記》之中,在司馬遷的處理之下,表面上使得柯之盟的敘事得到了平衡,但當我們深入探究後,卻依舊能清楚的看見《史記》以前的文本所論述的軸線,在《史記》中所刻畫出的痕跡,以及司馬遷所欲建立的《史記》柯之盟與曹沫。

英文摘要

Covenant of Ke(柯之盟) is an incident that existed in history. At the same time, the writing and the narration about Covenant of Ke appeared in different kinds of texts, from which some complex questions evolved, as Qi Huan Duke(齊桓公) seeks hegemony, and Cao Mo(曹沫) plunders Qi Huan Duke. The writing and the narration about personage who participate in the conference brought about distinct constructions in different texts. Moreover, they make the writings plentiful and complex. These diverse and delicate narrations are incorporated into Shiji(史記)of Sima Qian(司馬遷). Sima Qian handles these writings, and balance the narrations about Covenant of ke ostensibly. Nevertheless, when we go deep into the Sima Qian's writings, still can find these clues and mark that texts written before Shiji.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see what Sima Qian desires to establish for Covenant of Ke and Cao Mo in Shiji.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2004)。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連結:
  2. (1976)。戰國縱橫家書。北京: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
  3. (1966)。孔叢子。臺北:中華書局。
  4.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
  5. 穀梁傳
  6. 春秋
  7. 史記
  8. 慎子
  9. 三國吳韋昭注(1975)。國語韋氏解。臺北:世界書局。
  10. 三國吳韋昭注。國語韋氏解
  11. 宋陸佃解(1996)。鶡冠子。臺北:中華書局。
  12. 東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3. 東漢班固(1977)。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14. 東漢班固撰、清陳立疏證(1994)。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15. 東漢劉向集錄。戰國策
  16. 東漢劉向集錄。戰國策
  17. 東漢劉向集錄(1978)。戰國策。臺北:九思出版社。
  18. 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2001)。禮記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19. 春秋孫武(1962)。宋本十一家注孫子。臺北:世界書局。
  20. 唐陸德明(1985)。經典釋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唐陸德明。魯隱公八年
  22. 唐韓愈著、馬其昶校注(1986)。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正義
  24. 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2001)。春秋穀梁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5. 秦呂不韋撰、尹仲容校釋(1958)。呂氏春秋校釋。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
  26. 清王掞、張廷玉編撰(1986)。欽定春秋傳說彙纂。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7. 清郭嵩燾(1974)。史記札記。臺北:世界書局。
  28. 清鐘文烝著(1996)。春秋穀梁經傳補注。北京:中華書局。
  29. 漢司馬遷。史記
  30. 漢司馬遷。史記
  31. 漢司馬遷。史記
  32. 漢司馬遷。史記
  33. 漢司馬遷。史記
  34. 漢司馬遷。史記
  35. 漢司馬遷。史記
  36. 漢司馬遷。史記
  37. 漢司馬遷。史記
  38. 漢司馬遷。史記
  39. 漢司馬遷。史記
  40. 漢司馬遷。史記
  41. 漢司馬遷。史記
  42. 漢司馬遷。史記
  43. 漢司馬遷(1999)。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44. 漢司馬遷。史記
  45. 漢司馬遷。史記
  46. 漢司馬遷。史記
  47.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8. 漢董仲舒著、清蘇輿義證。春秋繁露義證
  49. 漢董仲舒著、清蘇輿義證(2002)。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
  50. 漢劉安撰、劉文典集解(1997)。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51. 戰國荀卿著(1996)。荀子。臺北:中華書局。
  52. 魏何晏集解。論語
  53. 魏何晏集解(1992)。論語。臺北:新興書局。
  54. 孔子。論語·憲問
  55. 孔子。公羊傳
  56. 牛力達、趙宗正、王德敏編(1987)。管子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57. 吳光(1989)。古書考辯集。臺北:允晨文化。
  58. 李零(2004)。為什麼說曹劌和曹沫是同一人。讀書,9,129-134。
  59. 侯外盧(1993)。中國思想史綱。臺北:五南出版社。
  60. 袁菖(1930)。曹沫事輯並攷證。國立中央大學半月刊,1(8),1279-1289。
  61. 張岱年(1982)。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北京:三聯書店。
  62. 郭化若(1982)。十一家注孫子。臺北:里仁書局。
  63. 湯孝純著(1995)。新譯管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
  64. 劉向、司馬遷。戰國策
  65. 黎翔鳳著(2004)。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66. 謝祥皓(1995)。曹劌、曹沫辯。齊魯學刊,3,52-53。
  67. 韓愈。春秋
  68. 韓愈。公羊
  69. 羅根澤(1981)。管子探源。臺北:里仁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