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清朝的同文與滿洲政治文化

并列篇名

The Idea of 'Tung Wen' in Qing Dynasty and the Manchu Political Culture

DOI

10.29976/BHARC.200606.0005

作者

林士鉉(Sih-Hsuan Lin)

关键词

清代 ; 同文 ; 滿洲 ; 蒙古 ; 清文鑑 ; 國語解 ; 政治文化 ; Qing dynasty ; Manchu ; Mongol ; tung wen ; qing wen jian ; polictial culture

期刊名称

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38期(2006 / 06 / 01)

页次

145 - 17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清朝的「同文」表現與前代的「書同文」概念不同,不是統一文字,而是指不同語文之間的翻譯,這充分表現「文以載道」的理念,也是滿洲政治文化的明顯特徵。滿洲文字早先脫胎於蒙古文字又加以改進,後來卻又能反過來影響蒙古語文,以滿洲文字音寫(transliteration、transcription)蒙古語文就是主要的途徑之一。清代官方編纂過許多滿、蒙、漢等多民族語文形式的文字工具書,而此類工具書跨出滿文單語的第一步驟,便是加入了蒙古文的對譯,繼而形成音寫蒙古語文的現象,反映了蒙古因素之於滿洲的持續重要性。本文以「清文鑑系列」的發展與譯訂三史「國語解」為例,並討論清代的「同文」理念、滿洲政治文化。

英文摘要

'Tung wen'(同文) of Qing Dynasty is different from 'shu tung we'(書同文) concept of the former dynasties ago, Qing do not unify the characters, and refer to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languages in China. This fully displays the idea of the 'The characters can bear the weight of the reason' (wen yi zai dao, 文以載道), is the obvious characteristic of the Manchu political culture too. The Manchu alphabets were borrowed from the Mongolian alphabet previously, after improved, but influenced Mongolian conversely by transliterating and transcripting Mongolian language in Manchu alphabet. The court and government compiled a lot of dictionary of multi-ethnic language form. These dictionaries could step out the first step from the single Manchu language to the multiple one, had first added the Mongolian, especially, the phenomenon of writing Mongolian language by the Manchu alphabet. All these reflec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Mongol element in Manchu.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qing wen jian'(清文鑑) series, and the reformulation of the 'guo yu jie'(國語解) of Liao, Jin, Yuan History, then discuss the idea of 'tung wen' and the Manchu political cult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林士鉉(2002)。政大史粹。臺北:
    連結:
  2. 葉其忠(1996)。1923 年「科玄論戰」:評價之評價。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6,181-234。
    連結:
  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4. 同文韻統
  5. 全國滿文圖書資料聯合目錄
  6. 御製詩文十全集
  7. 御製清文鑑
  8.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9.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
  10. 御製清文鑑
  11. 御製滿漢蒙古西番合璧大藏全咒
  12. 國朝宮史續編
  13. (1994)。國朝宮史。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14. 一統志
  15. 御製滿蒙文鑑
  16. 清國史館奏稿
  17. 遼寧省圖書館滿文古籍圖書綜錄
  18. 御製滿蒙文鑑‧序
  19. 同文韻統
  20.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
  21. (1776)。御製滿蒙文鑑總綱
  22. (1993)。御製詩文十全集。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23. 御製滿蒙文鑑
  24. (1780)。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25. 欽定清漢對音字式
  26. 同文韻統
  27. (1978)。欽定同文韻統。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28.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29.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
  30. 御製詩五集
  31.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32.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33. 滿漢同文全書
  34. 御製滿漢蒙古西番合璧阿禮嘎禮
  35. 乾隆朝上諭檔
  36.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37. 五體清文鑑
  38.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39. 御製詩三集
  40. 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
  41.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42.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43. (1673)。康熙起居注
  44. 御製滿蒙文鑑。故宮珍本叢刊,720,324。
  45.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46. 御製清文鑑
  47. 滿漢同文雜字‧清字解學士詩
  48. (1708)。御製清文鑑
  49. 御製滿蒙文鑑
  50. (1708)。御製清文鑑
  51. (2001)。滿蒙漢三體字書
  52.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53. (1710)。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
  54. 國朝宮史
  55. 同文韻統
  56. 同文韻統
  57.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58.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
  59. 欽定八旗通志
  60. 新刻校正買賣蒙古同文雜字
  61. 清恩裕。續修四庫全書
  62.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二筆、三筆
  63.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二筆、三筆
  64. 清福格。聽雨叢談
  65. Benjamin I. Schwartz(1976).The Limits of change: essays on conservative alternatives in Republican China.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66. Chou, Tse-tsung(1976).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67. D. W. Y. Kwok(1965).Scientism in Chinese thought, 1900-1950.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68. Giovanni Stary(2004)."An unknow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Manchu writing: the Indian Letters (tianzhu zi天竺字)".Central Asiatic Journal,48(2),280-291.
  69. Pamela Kyle Crossley(1991).Central and Inner Asian Studies.
  70. Pamela Kyle Crossley,Evelyn Rawski(1993)."A profile of the Manchu language in Ch`ing history".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53,66.
  71. Victor H. Mair(1994)。"Buddhism and the rise of the written vernacular in east asia: the making of national languages"。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53,707-751。
  72. 丁文江編(1997)。科學與人生觀。台北:問學出版社。
  73.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合編。元以來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檔案史料匯編
  74. 中嶋幹起(1994)。北京圖書館藏「清字解學士詩」の研究。???‧????言語文化研究,46(47),97-155。
  75. 王先謙(1963)。十二朝東華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76. 王致誠。十駿馬圖冊
  77. 王雲五著(1956)。張君勱先生七十壽慶紀念論文集。台北:文海出版社。
  78. 王壽南主編(1999)。中國歷代思想家(二十二)。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79. 王鋒(2003)。從漢字到漢字系文字-漢字文化圈文字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80.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藍晒本。蒙古托忒字彙
  81. 北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1743)。御製滿蒙文鑑‧翻譯臣工序
  82. 甘德星(2000)。滿學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83. 安雙城主編(1993)。滿漢大辭典。遼寧:遼寧民族出版社。
  84. 江橋。康熙《御製清文鑑》研究
  85. 江橋。康熙“御製清文鑑”研究
  86. 江橋(2001)。康熙“御製清文鑑”研究。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87. 余英時(1994)。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台北:聯經出版文化有限公司。
  88. 吳聖雄(1986)。“同文韻統”所反映的近代北方官話音。國文學報,15,299-326。
  89. 李延基。清文彙書
  90. 李延基著。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
  91. 李健注譯(1999)。康熙皇帝告萬民書康熙皇帝教子格言。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92. 沈啟亮。大清全書
  93. 汪暉(2004)。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北京:三聯書店。
  94. 宗室宜興。清文補彙
  95. 林毓生(1989)。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台北:聯經出版出版文化有限公司。
  96. 林慶勳(1996)。聲韻論叢。臺北:學生書局。
  97. 姜義華編(1986)。中國現代思想史資料簡編。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98. 胡適(1967)。丁文江這個人。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99. 唐君毅(1976)。從科學與玄學論戰談張君勱先生的思想。傳記文學,28(3),17-20。
  100. 唐君毅(1991)。唐君毅全集。台北:學生書局。
  101. 宮崎市定(1979)。???史研究。東京:同朋舍,昭和54。
  102. 耿雲志編(1996)。胡適書信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03. 乾隆朝。御製增訂清文鑑
  104. 張君勱(2005)。中國第三勢力。台北:稻鄉出版社。
  105. 張君勱(1986)。新儒家思想史。台北:弘文館出版社。
  106. 張朋園(1978)。梁啟超與民國政治。台北:食貨出版社。
  107. 梁啟超(1977)。梁任公近著。台北:文海出版社。
  108. 莊吉發。清史論集
  109. 莊吉發(1997)。清史論集。臺北:
  110. 袖珍(1717)。御製滿蒙合璧清文鑑
  111. 許冠三(1988)。新史學九十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12. 陳崧主編(1985)。五四前後東西文化問題論戰文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13. 勞思光(2001)。思光人物論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14. 喬治忠。清朝官方史學
  115. 程文熙主編(1989)。中西印哲學文集。台北縣:稻鄉出版社。
  116. 黃俊泰(1987)。滿文對音規則及其所反映的清初北音音系。國文學報,16,83-118。
  117. 楊玉良(1985)。一部尚未刊行的翻譯詞典-清官方敕纂的“華夷譯語”。故宮博物院院刊,67-69。
  118. 葉高樹。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
  119. 董佳明鐸氏撰。音漢清文鑑
  120. 賈敬顏、朱風合輯(1990)。蒙古譯語、女真譯語匯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21. 雷頤(1994)。近代史研究。北京:
  122.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舊滿洲檔
  123.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大藏經‧序.
  124. 趙玲、牛伯忱(2003)。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西安:三秦出版社。
  125. 潘光哲、劉季倫、孫善豪訪問、潘光哲、梁雅惠紀錄(2002)。顧紹昌先生訪問紀錄。台北:國史館。
  126. 鄭大華(1999)。張君勱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27. 薛化元(1993)。民主憲政與民族主義的辯證發展:張君勱思想研究。台北縣:稻禾出版社。
  128. 薛化元編(1989)。一九四九年以後張君勱言論集。台北縣:稻鄉。
  129. 薛化元、簡明海(2005)。一九五O 年代台灣的五四論述;以《自由中國》為中心。台北:政治大學文學院。
  130. 羅志田(1996)。歷史研究。北京:
  131. 羅志田(2003)。近代中國史學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