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康有為與廖平二人學術思想的關係-從《廣藝舟雙楫》談起

并列篇名

The Debate of the Thought between KangYouwei and LiaoPing-A Study on "GuangYiZhouShuangJi"

DOI

10.29976/BHARC.200910.0008

作者

劉芝慶(Jhih-Cing Liu)

关键词

康有爲 ; 廖平 ; 新學僞經考 ; 孔子改制考 ; 廣藝舟雙楫 ; 知聖篇 ; 闢劉篇 ; KangYouwei ; LiaoPing ; XinXueWeiJingKao ; KongZiGaiZhiKao ; GuangYiZhouShuangJi ; ZhiShengPian ; PiLiuPian

期刊名称

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41期(2009 / 10 / 01)

页次

281 - 33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康有為受廖平經學二變「影響」、「抄襲」或「獨創」之爭,為學術史著名公案。而論此公案的所有學者,往往將《新學偽經考》與《孔制改制考》並談。一是說康有為《新學偽經考》祖述廖平《闢劉篇》、《孔子改制考》祖述《知聖篇》,都認為二書受廖啟發;再不然就是說康有為有自己的思考脈絡,兩書雖與廖暗合,但未必是受廖平影響。本文認為康有為《新學偽經考》並未抄襲廖平,因為他根本沒見過《闢劉篇》,康廖之合,只能說是學術史上的巧合。但康在1897 年出版《孔子改制考》,受廖平影響則顯然可證,此時康有為觀點已明顯與羊城之會時不同,這種不同也正是康廖二人會面時的主要爭論,羊城之會後,康有為論說便漸漸傾向於廖平的觀點。

英文摘要

The debate of whether KangYouwei (康有為) ”plagiarized” or ”influenced” by LiaoPing(廖平)'s JingXueErBian(經學二變)or he originally is a continual contention i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cademia. Some Scholars argue that Kang ”plagiarized” in this contention often juxtapose ”XinXueWeiJingKao”(《新學偽經考》) and ”KongZiGaiZhiKao” (《孔子改制考》)and discussed them together. Another Scholars who expound that Kang succeed to Liao's thought that ”XinXueWeiJingKao” originated from ”PiLiuPian” (《闢劉篇》)、”KongZiGaiZhiKao” originated from ”ZhiShengPian” (《知聖篇》), both them were inspired by Liao; or others thought that Kang had his own development of ideas and even the two books accidentally corresponded to Liao, they were not inevitably influenced by Liao. This article suggest that KangYouwei's ”XinXueWeiJingKao” didn't plagiarized LiaoPing, because he had not read ”PiLiuPian”,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Kang and Liao is just the coincidence in the history of academia. But ”KongZiGaiZhiKao” which Kang published in 1897 could be justified that it was influenced by Liao, because KangYouwei's main ideas in ”KongZiGaiZhiKao” had become obviously different after the meeting in YangCheng, and this very difference was what they argued at the meeting, after that Kang inclined to agree with Liao.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日小野川秀美著、林明德譯、黃福慶譯(1982)。晚清政治思想研究。臺北:時報出版社。
  2. 美李文孫=Joseph Levenson、張灝撰(1985)。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臺北:時報。
  3. 唐房玄齡(2003)。晉書。北京:中華。
  4. 清劉聲木(1998)。萇楚齋隨筆。北京:中華書局。
  5. 漢何休解詁、唐徐疏(1999)。春秋公羊注疏。北京:北大出版社。
  6. 漢班固(1996)。漢書。臺北:宏業。
  7. 王汎森(1987)。古史辨運動的興起。臺北:允晨。
  8. 朱維錚(1995)。音調未定的傳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9. 朱維錚(1986)。教學通議編者按。中國文化研究集刊,3
  10. 朱維錚(1996)。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余紹宋(2003)。書畫書錄解題。河北:新華書店。
  12. 吳熙釗校、鄧中好校(1985)。康南海先生口說。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
  13. 李耀仙編(1998)。廖平選集。四川:巴蜀書社。
  14. 汪榮祖(1998)。康有?。臺北:東大。
  15. 汪榮祖(1988)。康章合論。臺北:聯經。
  16. 阮芝生(1969)。從公羊學論春秋的性質。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17. 房德鄰(1992)。儒學的危機與嬗變-康有?與近代儒學。臺北:文津。
  18. 姜義華編(1987)。康有?全集。上海:古籍。
  19. 韋政通(2001)。中國思想史。臺北:水牛。
  20. 韋政通(1992)。中國十九世紀思想史。臺北:三民。
  21. 崔泰勳。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
  22. 康有有撰、張伯楨校。叢書集成續編
  23. 康有爲(1971)。止叟年譜。康南海自編年譜。沈敬裕公年譜。臺北:廣文書局。
  24. 康有爲著、朱維錚、廖梅校(1998)。新學偽經考。香港:三聯書店。
  25. 康有爲著、崔爾平校(2006)。廣藝舟雙楫。上海:上海書店。
  26. 梁啟超(2004)。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古籍。
  27. 梁啟超(2005)。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臺北:臺灣古籍。
  28. 陳文豪(1995)。廖平思想研究。臺北:文津。
  29. 陳永正編注(1983)。康南海詩文選。廣東:人民出版社。
  30. 陳其泰(1997)。清代公羊學。北京:新華書店。
  31. 陳漢才校注(1991)。長興學記。廣東:新華東店。
  32. 彭明輝(2002)。晚清的經世史學。臺北:麥田。
  33. 湯志鈞(2004)。戊戌變法人物傳稿。臺北:漢京。
  34. 湯志鈞(1997)。康有?傳。臺北:商務。
  35. 湯志鈞(1989)。近代經學與政治。北京:中華書局。
  36. 黃俊傑(2006)。孟學思想史論,2
  37. 黃開國(1993)。廖平評傳。江西:百花洲文藝。
  38. 葛兆光(2006)。古代中國的歷史、思想與宗教。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39. 廖幼平編(1985)。廖季平先生年譜。成都:巴蜀書社。
  40. 趙沛(2007)。廖平春秋學研究。四川:巴蜀書店。
  41. 劉芝慶(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42. 劉龍心(2002)。學術與制度:學科體制與現代中國史學的建立。臺北:遠流。
  43. 劉巍(2005)。《教學通義》與康有爲的早期經學路向及其轉向-兼及康氏與廖平的學術糾葛。歷史研究,4
  44. 蕭公權(1982)。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聯經。
  45. 蕭公權著、汪榮祖譯(1988)。康有?思想研究。臺北:聯經。
  46. 錢穆(1996)。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商務。
  47. 蘇輿編(2002)。翼教叢刊。上海:上海書店。
  48. 龔鵬程(2007)。書藝叢談。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
  49. 龔鵬程(2001)。儒學反思錄。臺北:學生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