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灣農地經營規模之探討-以衝突型農村與傳統農業型農村農地產權實證分析為例-

并列篇名

The investig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management scale in Taiwan -Declaration of Conflicting Interests of Farmland properties in the contested countryside vs.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作者

莊谷中(Chuang, Ku-Chung)

关键词

農業經營規模 ; 農地細分 ; 農地租賃 ; Scale of agricultural operations ; Agricultural land segmentation ; Farmland leasing

期刊名称

土地經濟年刊

卷期/出版年月

30期(2019 / 07 / 01)

页次

1 - 6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面對臺灣現階段農地產權細分、零碎,農民擁有的農地面積,平均規模小,農民年齡老化、收益不敷生計,衍生農業經營的困境,本文選取坐落於彰化縣的衝突型農村-崙雅村,與傳統農業型農村-潮洋村,以實證調查比較分析方式,探討台灣農業經營規模的真實概況。研究發現:農民擁有的農地,不論產權無有細分零碎,亦不論單純或複雜,率皆保持耕作狀態,顯示「農地必須農用」,在農民心目中,是無可置疑的共識。實證地區,農民擁有農地所有權的面積規模,固然僅有0.2-0.3公頃,惟,無心經營之農民,多以口頭約定的農地租賃,或無租借用方式,釋出耕作權利,讓農地繼續保持耕作,有心務農者,實際耕作規模,包括耕作自有農地,以及他人農地,平均規模3.50公頃!農戶單位人口平均耕作面積,已擴大為1953年的4倍!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to review the evidence of reality farmland in Taiwan regarding to its issues of property segmentation, scrappy, the agricultural land area by farmers, the small average size, the age of farmers, the low agriculture income without livelihood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The article begin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mpirical study with respect to conflict between the contested countryside, Lun Ya Village, and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Chaoyang Villag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d discusses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agricultural land management scale. The investigation found out the term of agri-land for agricultural usages to utilize by simple farming or complex farming, no matter the property itself showed property segmentation or scrappy agricultural land belongs to farmers. The consensus of cognition among farmers is unquestionable. The average size of farmland ownership in the empirical village is 0.2-0.3 hectare. The average size of farmland ownership in the empirical village is 0.2-0.3 hectare. However, those unwilling operating farmers release their farming right by the oral farming lease or gratuitous farming to continue the agriculture cycles in the reality. In sum, the averages of real farming scale include their own farmland and others are 3.5 hectare for those willing operating farmers. In fact, the average cultivated area has expanded four times by population of farmer since 1953.

主题分类 基礎與應用科學 > 永續發展研究
社會科學 > 經濟學
参考文献
  1. 毛育剛(2006)。台灣農業發展重要轉捩點的政策含義。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7,2-13。
    連結:
  2. 林英彥(2008)。農地與農舍能否共生。土地問題研究季刊,28,70-72。
    連結:
  3. 張維一(2003)。公有耕地放租─台灣土地改革的第一大步。土地問題研究季刊,7,2-12。
    連結:
  4. 劉欽泉,蕭景楷(2001)。促進台灣農地使用權流動性之研究。農業經濟半年刊,69,1-29。
    連結:
  5. Arthur Young’s Travels in France during the Years 1787, 1788, 1789, Miss Betham-Edwards George Bell and Sons; London, 1909.
  6.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指標」:閱覽日期2016年02月02日,網址:http://agrstat.coa.gov.tw/sdweb/public/indicator/Indicator.aspx
  7. 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 1989, Council for Economic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R. O. C.
  8. (1972).臺灣農業年報(民國 61 年版).臺灣省政府農林廳.
  9. 《立法院公報》,第 62 卷第 39 期,第 595 號,民國 62 年 04 月 02 日委員會紀錄,孫運璿發言。
  10. 《農業統計要覽(民國 104 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網站統計書刊,p.13,劉覽日期,民國 105 年 03 月 16 日,網址:http://agrstat.coa.gov.tw/sdweb/public/book/Book.aspx
  11. 中華民國統計要覽,《1952-1960 年間農業耕地分配比例變化表》。
  12. 《農業統計年報》,民國 104 年版,民國 104 年 07 月 07 日出版。
  13. 《臺灣農業年報(民國 57 年)》,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民國 57 年 07 月。
  14. 《臺灣農業年報(民國 43 年版)》,臺灣省農林廳,民國 43 年 10 月出版。
  15. 《立法院公報》,「立法院經濟、內政兩委員會審查農業發展條例草案第一次聯席會議記錄」(第 51 會期),內政部次長雷飛龍報告,民國 62 年 04 月 22 日,第 62卷 39 期,595 號,pp.12-22。
  16. 《立法院公報》:農業發展條例立法,逐條討論,「第一屆立法院第 51 會期第 47 次會議紀錄」,民國 62 年 08 月 17 日,第 62 卷 63 期 619 號,pp.2-23.
  17. Anderson, T. L.(ed),McChesney, F. S.(ed)(2003).Property Rights: Cooperation, Conflict, and Law.USA: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8. Barker, Randolph,Herdt, Robert W.,Rose, Beth(1985).The Rice Economy of Asia, Volume 2.國際水稻研究所.
  19. Buchanan, J. M.(1969).Cost and choice; an inquiry in economic theory.Chicago:Markham Pub..
  20. Buck, John Lossing(1978).Chinese farm economy: a study of 2866 farms in seventeen localities and seven provinces in China.Taiwan:Southern Materials center.
  21. Cheung, Steven N. S.(1969).The theory of share tenancy: with special application to Asian agriculture and the first phase of Taiwan land refor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2. Cox, T.(2002).The New History of the Russian History.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2(4),570-586.
  23. Demsetz, Harold(1967).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7
  24. Dufuberge, E. P.(ed.)(1984).Chayanov: Peasantry and Economic Anthropology.New York:
  25. Gillis, Malcolm,Perkins, Dwight H.,Roemer, Michael,Snodgrass, Donald R.(1996).Economics of Development.New York:Norton.
  26. Hahn, Frank(1982).Reflections on the Invisible Hand.Lloyds Bank Review,7-8.
  27. Hedlund, Stefan(ed.)(1987).Incentives and Economic Systems.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8. Keynes(2007).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 for the Royal Economic Society.
  29. North, D. C.(1990).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0. North, D. C.(1971).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American Economic.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31(1),118-125.
  31. Overton, Mark(1996).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Engl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grarian Economy 1500-1800.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2. Schultz, T. W(1964).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New Haven, Conn.:Yale University Press.
  33. Shen, T. H.(ed.)(1974).Agriculture’s Place in the Strategy of Development: the Taiwan Experience.Taipei:Sino-American Joint Commission on Rural Reconstruction.
  34. Smith, Adam.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with a memoir of the life of the author.
  35. Tuma, Elias(1965).Twenty-six Centuries of Agrarian Reform: A Comparative Analysi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36. 于宗先,王金利(2001).台灣土地問題─社會問題的根源.聯經出版社.
  37. 中央研究院(2013).農業政策與科技研究建議書.中央研究院.
  38. 中國土地經濟學會(2008)。農委會 97 年度管理計畫研究報告農委會 97 年度管理計畫研究報告,未出版
  39. 毛育剛(2001)。台灣小農經濟下農民組織之角色任務。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6),62-65。
  40. 毛育剛(1998)。台灣農地保護政策與措施。中國土地科學,12(2),41-45。
  41. 王月華(1999)。糧食平準基金設立之沿革及其成效。農政與農情,89
  42. 中華民國統計網,107 年第 1 期「臺灣地區稻米生產價值」統計表,製表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統計室),網址:https://www1.stat.gov.tw/ct.asp?xItem=15452&CtNode=4749&mp=3,流覽日期:民國 107 年 05 月。
  43. 吳昆財(2006).1950 年代的台灣.台灣閱覽室.
  44. 吳清輝(2004)。,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45. 吳惠林,周亞貞(1998).放權讓利—由產權理論談中國經改.台北:中華徵信所.
  46. 李承嘉(2012).農地與農村發展政策─新農業體制下的轉向.五南圖書.
  47. 李國鼎(1993).台灣經濟發展背後的政策演變.東南大學出版社.
  48. 李國鼎(1996).台灣的現代農業.東南大學出版社.
  49. 李鴻毅(1997).地政大辭典.中國地政研究所.
  50. 邢慕寰(1986).通俗經濟講話,觀念與政策.
  51. 尚瑞國(1998)。政治大學地政系。
  52. 承嘉(2013).台灣土地政策析論─從改革到投機的福爾摩沙.五南圖書.
  53. 林子欽(2007)。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託,台北大學。
  54. 林英彥(1976).農地政策論.幼獅文化.
  55. 林國慶(1992)。以可移轉發展權制度維護農業區之可行性分析。經社法制論叢,10,55-82。
  56. 林國慶(1991)。政府收購農地之可行性分析。經社法制論叢,7,163-199。
  57. 林國慶(1994)。對地直接給付制度之探討與擬議。經社法制論叢,14,153-175。
  58. 林國慶(1994)。台灣農地政策分析與政策建議。經社法制論叢,13,15-40。
  59. 林桶法(2009).1949 大撤退.聯經出版.
  60. 邱湧忠(2006)。台灣農業發展政策限制之研究。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61. 徐繼達(1991)。農業政策形成之理論基礎。經社法制論叢,7,323-341。
  62. 殷章甫(1986)。,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
  63. 國史館(編)(1992).中華民國史內政志.
  64. 張五常(2002).經濟解釋─制度的選擇.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
  65. 張五常(2002).經濟解釋─制度的選擇.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
  66. 張五常(2002).經濟解釋─制度的選擇.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
  67. 張維一,張桂霖(1984).實施農地重劃.內政部.
  68. 莊玉雯(2010).台灣之農地政策.中國地政研究所.
  69. 莊淑姿(2001)。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
  70. 許素華(1990)。臺灣農業的保護問題──誰是真正的受益者。經濟前瞻,18,149-150。
  71. 陳希煌(1988)。經建會委託研究計畫經建會委託研究計畫,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
  72. 陳希煌(1975)。台灣小農之經濟分析。台灣農業發展論文集
  73. 陳明(1994).台灣農地改革的故事.內政部.
  74. 陳博雅(2006)。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95年度科技研究計劃研究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95年度科技研究計劃研究報告,未出版
  75. 陳誠(1961).台灣土地改革紀要.中華書局.
  76. 彭作奎(2000)。農業發展與農地政策。月旦法學雜誌,58,34-46。
  77. 黃樹仁(2002).心牢:農地農用意識形態與臺灣城鄉發展.巨流出版.
  78. 楊明憲(2004)。國政研究報告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79. 葉淑貞(2013).台灣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遠流.
  80. 彰化縣政府(2009).彰化縣農地重劃 50 週年專刊.
  81. 劉健哲(1983)。,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系。
  82. 樊家忠(1995)。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
  83. 蔡宏進(1993).鄉村發展的理論與實際.東大出版.
  84. 鄭詩華(1991).台灣及日本農地政策與管理制度之研究.豐年出版社.
  85. 鄭詩華(1989)。日本農業法制系列研究─農地轉用管制之法規與作法。經社法制論叢,3,113-133。
  86. 賴宗裕(2008).成長管理.
  87. 顏愛靜(1991)。農地租佃制度與擴大農場經營規模之關聯分析。經社法制論叢,7,201-223。
  88. 顏愛靜(1988)。西德農場課稅價值評估制度之研究。經社法制論叢,2,45-79。
  89. 顏愛靜(1986)。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
  90. 羅明哲(1977)。台灣小農及其發展方向之研究。台灣土地金融季刊,14(4),53-83。
  91. 羅明哲(1994)。農地流動與農業發展之研究。台灣農業發展論文集
被引用次数
  1. 林文苑(2022)。宜蘭縣農地土地利用變遷分析之研究-以溪北地區為例。建築與規劃學報,21(1&2),1-19。
  2. 劉佳欣,林子欽,丁秀吟(2021)。農地重劃減緩土地產權細碎化成效之評估-以嘉義縣為例。應用經濟論叢,110,13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