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明末耶穌會士艾儒略對中國傳統堪輿術數的批判

并列篇名

The Critique on Chinese Traditional Geomancy of Late Ming Dynasty Jesuit Missionary Giulio Aleni

DOI

10.29439/FJHJ.200901.0007

作者

洪健榮(Chien-Jung Hung)

关键词

堪輿 ; 風水 ; 民俗 ; 西學 ; 耶穌會士 ; Geomancy ; Feng-shui ; custom ; western learning ; Jesuits

期刊名称

輔仁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2期(2009 / 01 / 01)

页次

237 - 26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對於明末入華耶穌會士而言,中國傳統堪輿術數所蘊涵的思維方式與價值體系,有別於其所熟悉的西方天主信仰及自然地理觀念。本文嘗試以艾儒略的論述為中心,探究耶穌會士的「西學(天學)」與中國傳統「地學」之間所存在的觀念差異及其價值矛盾。在相關的著述中,艾儒略依據人事常理或援引天主信仰,批駁堪輿術數之陰宅庇蔭觀、陽宅感應論及地理五要說等基本學理,並斥責傳統中國社會各種奉行陰陽宅風水之說的行為樣態,來破除福建人士針對堪輿術數的諸多迷思,更藉此傳達天主福音。透過這項個案研究,當有助於我們理解耶穌會士看待傳統堪輿術數的一些基本態度,並可作為我們考察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西方宗教神學與中國傳統民俗之兩種不同文化體系相互衝突的一個切入點。

英文摘要

For Jesuit missionaries arrived to China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thinking and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geomancy (feng-shui) are distinguished from western Catholic religion and geography.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discover difference and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western learning” brought by Jesuits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feng-shui”. Giulio Aleni (1582-1649) had criticized basic theories of feng-shui in his related writings. At the same time, he denounced various custom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in order to eliminate feng-shui superstition of Fuchienese people, and disseminated gospel of God. We can comprehend viewpoints of Jesuits through this case study and recognize the conflict between western theolog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stom in history of Sino-European cultural exchange during the early XVII centu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 Criveller, Gianni(1997).Preaching Christ in Late Ming China: The Jesuits' Presentation of Christ from Matteo Ricci to Giulio Aleni.Taipei:Taipei Ricci Institut.
  4. Feyerabend, Paul(1978).Against Method.London:Verso.
  5. Gernet, Jacques,Lloyd, Janet(Translated)(1985).China and the Christian Impact: A Conflict of Cultur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Kuhn, Thomas S.(1970).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7. Lee, Sang Hae(1986).Cornell University.
  8. Lindberg, David C.(1992).The Beginnings of Western Science.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9. Menegon, Eugenil(1993).A Different Country, the Same Heaven: A Preliminary Biography of Giulio Alenis, S.J.(1582-1649).Sino-Western Cultural Relations Journal,15,27-33.
  10. Mish, John L.(1964).Creating an Image of Europe for China: Aleni's His-fang ta-wen.Monumenta Serica,23,1-87.
  11. Zürcher, E.(1990).The Jesuit Mission in Fujian in Late Ming Times: Levels of Respones.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Fukien Provience 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Leiden:
  12. 亢亮、亢羽(1999)。風水與城市。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3. 卞利(1991)。明清時期徽州地區堪輿風行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3),64-69。
  14. 方豪(1988)。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北京:中華書局。
  15. 艾儒略(1972)。天主教東傳文獻三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6. 何丙郁、何冠彪(1983)。中國科技史概論。臺北:木鐸出版社。
  17. 何曉昕(1990)。風水探源。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18. 何曉昕、羅雋(1995)。風水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 利瑪竇、金尼閣、何高濟譯(1983)。利瑪竇中國札記。北京:中華書局。
  20. 吳昶興(2005)。明末福建宣教的開山鼻祖—艾儒略(Giulio Aleni, 1582-1649)及其傳教策略之研究。臺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年刊
  21. 李之藻編(1966)。天學初函。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2. 李天綱(1998)。中國禮儀之爭:歷史、文獻和意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李約瑟、陳維綸譯(1985)。中國之科學與文明。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4. 房玄齡(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25. 林金水(1995)。中西禮儀之爭在福建。教育評論,1995(3),44-46。
  26. 林金水(1992)。艾儒略與明末福州社會。海交史研究,1992(2),56-66。
  27. 林金水(1996)。艾儒略與福建士大夫交游表。中外關係史論叢,北京:
  28. 胡漢生(2001)。明朝帝王陵。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9. 徐光台(2004)。明末西方教育的傳入及歷史省思。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2),77-104。
  30. 徐善繼、徐善述(1986)。地理人子須知。臺北:武陵出版社。
  31. 袁守定(1996)。地理啖蔗錄。臺北:武陵出版社。
  32. 張先清(2002)。試論艾儒略對福建民間信仰的態度及其影響。世界宗教研究,2002(1),123-136。
  33. 陳村富編(1995)。宗教文化(1)。北京:東方出版社。
  34. 陳時暘(1977)。陽宅真訣。臺北:甲富健美出版社。
  35. 陳啟鐘(2007)。風生水起—論風水對明清時期閩南宗族發展的影響。新史學,18(3),1-43。
  36. 陳進國(200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廈門,廈門大學。
  37. 曾德昭、何高濟譯(1998)。大中國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8. 渡邊欣雄(1990)。風水思想と東アジア。京都:人文書院。
  39. 程建軍(1992)。風水與建築。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40. 榮振華、耿昇譯(1995)。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補編。北京:中華書局。
  41. 趙九峰(1998)。地理五訣。臺北:武陵出版公司。
  42. 趙爾巽(197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43. 劉毅(2001)。明代帝王陵墓選址規則研究。中國社會歷史評論,北京:
  44. 劉謙、謝昌註(1995)。地理囊金集註。臺北:武陵出版公司。
  45. 潘鳳娟(199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46. 蔣平階(1996)。相地指迷。臺北:武陵出版公司。
  47. 蔡達峰(1994)。歷史上的風水術。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8. 謝肇淛(1977)。五雜俎。臺北:偉文圖書公司。
  49. 鐘鳴旦(2001)。格物窮理:十七世紀西方耶穌會士與中國學者間的討論。傳教士.科學家.工程師.外交家南懷仁(1623-1688)—魯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50. 鐘鳴旦編、杜鼎克編(2002)。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明清天主教文獻。臺北:臺北利氏學社。
  51. 鐘鳴旦編、杜鼎克編(2002)。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明清天主教文獻。臺北:臺北利氏學社。
  52. 鐘鳴旦編、杜鼎克編(2002)。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明清天主教文獻。臺北:臺北利氏學社。
  53. 鐘鳴旦編、杜鼎克編(2002)。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明清天主教文獻。臺北:臺北利氏學社。
  54. 鐘鳴旦編、杜鼎克編(2002)。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明清天主教文獻。臺北:臺北利氏學社。
  55. 顧頡編(1994)。堪輿集成。重慶:重慶出版社。
  56. 顧頡編(1994)。堪輿集成。重慶:重慶出版社。
  57. 顧頡編(1994)。堪輿集成。重慶:重慶出版社。
  58. 顧頡編(1994)。堪輿集成。重慶:重慶出版社。
  59. 顧頡編(1994)。堪輿集成。重慶:重慶出版社。
  60. 顧頡編(1994)。堪輿集成。重慶:重慶出版社。
  61. 顧頡編(1994)。堪輿集成。重慶:重慶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洪健榮(2012)。十九世紀後期來臺傳教士對於風水民俗的態度。輔仁歷史學報,29,169-210。